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展鞭笋高产技术研究,提高竹林总产值,对毛竹鞭笋与冬笋、春笋的笋芽萌发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和竹笋生长方向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冬笋和春笋相比,鞭笋笋芽萌发数量少、笋个体质量小,竹鞭平均直径比立竹平均胸径小4倍,且被挖出利用的鞭笋只占鞭笋总量的40.3%。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鞭笋产量低于冬笋和春笋的原因是由毛竹自身的内在特性所致。为提高鞭笋产量,应及时采挖鞭笋,促使岔鞭多发,并适时施肥,促进支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2.
尝鲜无不道春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盛仙 《云南林业》2004,25(3):22-22
竹笋,也叫竹肉、竹胎、竹芽,是由竹的芽胞发育而成的嫩芽。冬季藏在土中的叫冬笋,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有“笋中皇后”之誉。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笋。春笋笋体肥大,美味爽口。夏秋时节采收的叫夏笋。实际上,夏笋是横行生长的新鞭,故又称作鞭笋。夏秋季上市的笋,除鞭笋外,还有广笋、黄枯笋、卷笋、绿竹笋等。这些笋都是餐桌上的时鲜。  相似文献   

3.
挖冬笋是毛竹产区竹农增加经济收入的门路之一。但在群众中流传着“冬笋不能成竹 ,越挖土越松 ,春笋更会长”的说法。有的地方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林地状况 ,乱采滥挖 ,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无异于杀鸡取卵。实践证明 ,多数冬笋是可以成竹的。冬笋留养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来年春笋、新竹的数量和质量。冬笋和春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是出笋时间不同 ,人们习惯地把立春以前挖出的笋叫冬笋 ,立春以后出土的笋叫春笋。冬笋和春笋都是毛竹鞭上的芽发育而成。冬笋是笋芽发育的幼年阶段 ,是春笋的前身。科学研究表明 ,冬笋不但能成竹 ,而且成竹率和…  相似文献   

4.
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经营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经13户示范户1.64/hm^2样地1998-1999年的统计,平均产笋57 705kg/hm^2,产竹材14 954kg/hm^2,平均产值103 177.71元/hm^2。其中冬笋2192kg,产值18 697.76元;春笋50 095kg,产值63 620.65元;鞭笋5 418kg,产值20 859.3元。最高产量可达97 219kg/hm^2,最高产值1 705 559.03元/hm^2,冬笋最高产量达9 767kg/hm^2,产值达83 312.51元/hm^2,春笋最高产量达84 462kg/hm^2,产值达107 266.41元/hm^2,鞭笋最高产量达11 528kg/hm^2,产值达44 382.8元。其竹林结构立竹株数3150株/hm^2,以1-3届竹为主,平均胸径9cm左右,竹鞭分布均匀,以1-6年生鞭为主,经营技术措施调整产笋结构,着重提高冬笋鞭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毛竹笋竹两用林挖掘鞭笋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毛竹笋、竹两用林中挖掘鞭笋对冬笋、春笋、竹材产量和竹鞭生长情况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①鞭笋7月开始挖掘,每600m2冬笋产量增加113.66kg,春笋减少7.46kg,竹材增加74.12kg。②处理间各种产量无显著影响F0.05(4.46),受气象因子干扰,重复间冬笋产量有显著差异F=4.02>F0.05(3.84),春笋F=7.77>F0.01(7.01),竹材F=38.68>F0.01(7.01),有极显著影响。③2m2样方中的竹鞭段总长度增加545.0cm,竹鞭段支数增加4支,竹鞭大小无变化。④竹鞭在土壤中垂直分布15cm内鞭段总长度增加18%,鞭段支数增加10%。  相似文献   

6.
提早采挖鞭笋对毛竹林生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2010年选择浙江省遂昌县养分充足、大小年明显的笋竹两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纯林样地,进行3种处理:5月开始采挖鞭笋、7月开始采挖鞭笋和不挖鞭笋(对照),对竹笋产量、竹林结构和地下竹鞭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月开始采挖比7月开始采挖的鞭笋平均产量增加了53.01%;3个处理的冬笋、春笋平均产量和毛竹林分结构均无显著差异;5月开始采挖比对照的竹鞭总长增加了15.56%,竹鞭平均节间长度增加了0.34 cm,平均鞭粗度增加了0.40 cm。试验证明,5月开始采挖鞭笋不影响冬笋、春笋产量,以及竹林丰产林分的结构以及地下竹鞭生长,反而会显著提高鞭笋产量,建议在鞭笋高产培育经营中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7.
竹文化一部分姜增杭竹与烹食的关联最主要的是竹算。可食用的竹笋,按种类分有毛竹笋、淡竹笋等;按季节分有冬笋、春笋和夏秋季的鞭笋;论吃法有鲜笋、咸笋、笋干以及罐头笋等。竹笋鲜美,人人隆重。产竹的地区,笋和各种笋制品,是群众一年四季的佐餐佳肴。白居易在《食...  相似文献   

8.
毛竹笋用林挖掘鞭笋对春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1年开始开展毛竹笋用林生产鞭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保持良好的立竹结构、增施肥料、清除老弱鞭等措施,挖掘鞭笋不会对春笋产量和出笋时间造成影响,影响出笋时间的主要因子是出笋前1个月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合理挖掘鞭笋可使毛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长汀是我国红壤侵蚀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域之一,也是毛竹面积较大的县。为充分发挥毛竹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研究对不同经营措施下的毛竹林出笋情况和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粗放经营模式相比,劈杂除草模式对毛竹出笋量的提高效果不显著,除杂扩鞭模式下的毛竹林出笋量翻了一番,扩鞭施肥模式下的毛竹林冬笋和春笋平均产量分别为36.96kg/hm2和123.05kg/hm2,分别提高了862.50%和489.04%。同时,劈杂除草模式对毛竹生长情况和产量的提高效果亦不显著,除杂扩鞭模式下的毛竹林平均立竹产量、立竹平均胸径和平均竹高分别提高了139.18%、35.28%和26.06%;扩鞭施肥模式下的毛竹林平均立竹产量为2722株/hm2,立竹平均胸径为10.79cm,平均竹高为13.61m,分别提高了363.71%、57.29%和44.79%。  相似文献   

10.
选择大小年明显、实施春笋冬出覆盖技术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在冬笋采挖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开和采挖鞭笋,分析竹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的鞭径、长度变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覆盖林地冬笋、鞭笋产量比不覆盖的产量明显增加,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值0.01);春笋的产量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值0.01);地下竹鞭覆盖比不覆盖的总鞭长增加了18.5%,达到极显著差异(p值0.01);平均鞭径粗度变化很小,覆盖比不覆盖的增加4.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出、退笋的规律,提出在竹林冬笋形成后的不同时期,适时、适量选挖少量浅鞭冬笋,对出土春笋成竹数量及质量均无明显影响;出土后的春笋,可按退笋表现特征,于春分后10天、清明后5天及谷雨后分期选挖退笋及少数直径小、病虫危害的竹笋,不会影响成竹数量和质量,而退笋利用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2.
竹的抚育     
长江流域各省竹林分布极广,特别是农村“四旁”更是修竹蔽日.这些竹林,对美化自然和增加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成竹林抚育技术介绍如下.一、散生竹的抚育.散生竹有楠竹、水竹、斑竹、金竹等.应采取以下的抚育措施.(1)护笋养竹:不挖鞭笋(即竹鞭的幼嫩稍头)、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退笋(即竹笋出土末期竹林中长出的笋).3月上、中旬竹笋开始露头,“清明”前后大量出土,经过一个月左  相似文献   

13.
竹笋一向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嫩,被视为蔬菜中的佼佼者。竹笋是竹的嫩茎,其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冬笋、春笋和鞭笋。 冬笋色白、质细、味清鲜; 春笋色白、质脆、细嫩、味美; 鞭笋色白、质脆、味微苦而鲜。 大文豪苏东坡当年在苏州,每餐必食笋,他曾诙谐地说:“无笋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竹笋焖猪肉。” 中国人以笋入馔,历史悠久。《诗经》就有:“其蔬伊何?惟笋即蒲”的记载。 我国以笋为主的名菜佳肴更是不可胜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妻舅李煦就曾用竹笋烧成整桌的“笋宴”,招待过南巡的康熙皇帝,深得康熙的赞赏。  相似文献   

14.
毛竹笋用林鞭笋挖掘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竹鞭的嫩梢俗称鞭笋,味道鲜美,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是夏、秋季节名贵菜肴,但一般毛竹笋用林偏重于冬笋和春笋的培育与利用,对鞭笋的培育与利用注意不够,而致鞭笋的产量较低(一般每亩只有二、三十斤)。为探索鞭笋高产培育技术,提高笋用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在鄞县爱中乡狮丰六队毛竹笋用林内,进行了鞭笋挖掘与培育试验。试验林面积5.06亩,三年共挖鞭笋7338斤,平均每亩每年挖鞭笋483斤,产值90.3元。鞭笋产量约占竹笋总产量的2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毛竹鞭笋、冬笋、春笋及大年笋、小年笋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针对毛竹林笋期各不同阶段特点,提出科学经营管护及合理挖笋的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毛竹鞭的顶端称鞭梢,鞭梢截下的前端部分称鞭笋。竹鞭在地下纵横蔓延是通过鞭梢的生长来实现的。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毛竹的春笋、冬笋生产比较重视,而忽视了鞭笋的生产。鞭笋生产季节(7月一9月)是蔬菜供应的淡季,也是市场上竹笋供应缺乏的季节。据研究,在笋用林中采用增施“发鞭肥”、适时理鞭、合理挖掘等技术,能提高鞭笋产量(亩产400kg以上),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发展鞭笋生产能充实市场供应,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同时,合理适时地挖掘鞭笋,能消除鞭根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分化,调节分鞭的地下结构,从而提高竹…  相似文献   

17.
毛竹鞭笋高产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姚市现有14000hm2毛竹山,其中专业笋用林2000hm2。1995年产鲜笋2425万kg,产值8245万元。其中春笋1975万kg,4345万元;冬笋150万kg,2400万元;鞭笋300万kg,1500万元。鞭笋产量占鲜笋总产量的12.4%,产值占鲜笋总产值的18.2%;而鞭笋产量又是春笋产量的七分之一,产值竟占春笋产值的三分之一,鞭笋市价为春笋的2.27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鞭笋生产季节恰逢市场蔬菜供应淡季,也是市场上鲜笋供应缺少的季节。因此,发展鞭笋生产,提高鞭笋产量,能充实市场供应,丰富城镇居民的菜蓝子。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毛竹的春笋…  相似文献   

18.
毛竹笋用林旱季人工浇水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2000,2001年连续2a在7-8月旱季对毛竹笋用林人工浇水试验表明,旱季人工浇灌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竹笋总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增加2082.4kg/hm^2。增幅14.16%,鞭笋产量平均增长17.16%,冬笋产量平均增长19.35%。春笋产量平均增长14.62%,无论是鞭笋,冬笋,春笋的产量,连续2a的试验,第2年增幅明显高于第1年,竹笋总产值平均每年比对照增加19.81%。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用林喷滴管设施安装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在笋用林的栽培中起着重要作用,余姚市利用山区水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引导、鼓励笋农安装喷滴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笋用林使用喷滴管设施在干旱期进行灌水后,三笋(鞭笋、冬笋、春笋)产量增加18.5%,笋期延长,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时下,又到挖冬笋的时候了。一些不懂冬笋‘脾气”的生手,挖冬笋时往往伤鞭损芽(竹),特别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挖了冬笋后未用厚土盖没,便容易冻伤竹鞭和笋芽,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竹笋的产量。 浙江宁波竹农挖冬笋的经验是:“三挖三不挖”。①从季节上讲,“九前冬笋逢春烂,九后冬笋“清明”出。说明“冬至”前形成的冬笋,只有少数能转化为春笋,只有在“冬至”后形成的冬笋,才能大部分转化为春笋,一般可挖,但出土成竹,就不应该挖了。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