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因 牛无乳支原体是最常见的引起牛支原体性乳腺炎的病原,支原体导致牛群的急性地方性腺炎,并随后演化为慢性乳腺炎。急性发作后可能出现慢性乳腺炎,间断性急性暴发,亚临床感染。病牛的乳腺炎常见于2个或更多乳区,也可能只发生于1个乳区。  相似文献   

2.
<正>犬乳腺炎为1个或多个乳头的炎症过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及囊泡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又称败血性乳腺炎,一般发生于泌乳期;慢性及囊泡性乳腺炎最常发生于断奶时。急性乳腺炎可因乳头损伤和乳房穿透伤上行感染,也可通过血源性感染引发。从患病犬乳汁中最常分离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感染来源,有时可见到其乳房被幼犬抓伤或咬伤的痕迹。慢性乳腺炎则是断奶前后乳管闭锁、乳汁滞留刺激乳腺的结果。囊  相似文献   

3.
《养犬》2010,(3)
<正>犬乳房炎又称乳腺炎,指犬的一个或多个乳区的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过程。犬乳房炎根据病程分,可分为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通常发生在泌乳期,主  相似文献   

4.
骆驼的乳腺炎比别种动物为少。在临床方面,其发生为极急性或亚急性。坏疽性乳腺炎特别严重而需要切除其患病腺体。本论文描述了伴发乳头管梗阻和管道的鳞屑转化的慢性乳腺炎三例。该三头动物经切除乳房的一乳区而获得成功的治疗。为了对比而描述了正常乳房的组织学。所描述的这些  相似文献   

5.
乳牛放线菌型乳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9月 ,上海郊县某奶牛场 ,发生多例典型临床乳腺炎 ,使用常规抗生素基本无效 ,部分抗生素有激发乳腺炎加重的迹象 ,后经多方检测结论为放线菌属感染的乳腺炎。1 临床症状乳区肿硬 ,触诊乳区内有大如葡萄小如黄豆的结节状物 ,乳区早期表现为发热皮温升高 ,后期皮温正常 ,乳汁初为白色脓状或块状物 ,后为黄色水样 ,泌乳量急剧减少 ,发病乳区与未发病乳区区别明显 ;伴有全身感染症状 ,厌食 ,体温升高至 40 .2 7~41 .32℃ ;病畜精神沉郁 ,后期腹泻 ,被毛粗乱 ,皮肤弹性下降 ,病畜严重消瘦 ,可导致急性死亡 (一般在发病后 1周导致死亡 ,…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乳腺炎是指因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因理化刺激的一种奶牛乳腺炎症。其特征是乳中体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1病因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复杂,可能是由下列一种或多种因素所致。1.1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乳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共有13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来源和传播方式,通常分为传染性微生物和环境性微生物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用奶牛乳头保护膜溶液对奶牛乳腺炎进行预防试验,并观察试验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的乳区,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平均感染率为8.97%,未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的乳区,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平均感染率为43.58%,较对照组平均降低34.61%,表明试验所用奶牛乳头保护膜溶液使奶牛的乳腺炎发病率降低,对预防奶牛的乳腺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临床症状 1.1急性乳腺炎 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1个或多个乳腺有炎性病灶,乳腺发热、肿胀;急性和严重的乳腺炎出现坏死和化脓性炎症;重症患猪整个乳腺复合组织变硬,指压留痕。患病母猪乳腺乳汁量少甚至无乳,乳汁异常,色黄浓稠,含有脓样絮状物或血,有的稀薄如水样。还有1个重要临床症状是,母猪对仔猪感情淡漠,对仔猪的尖叫和哺乳要求没有反应,有的母猪常趴卧不让仔猪吮乳。毒血型或坏疽性乳腺炎,乳区全部肿胀,皮肤出现紫红斑、坏死,多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某奶牛场新生犊牛流行肺炎和关节炎,而且母牛乳腺炎发生率高、流产率高。为确定病因,选择1头妊娠6月的流产死胎、1头妊娠8月的早产弱胎及3头出生后2周左右的患病犊牛,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原学分离鉴定和饲养管理分析,同时采集了10份乳腺炎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3头新生犊牛患牛支原体肺炎/关节炎,其中混合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1头、溶血曼氏杆菌1头;流产和早产胎儿未检测到支原体感染;牛乳中未检测到牛支原体,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检测到的致病菌个体差异很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表明是一种随机性的继发感染。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和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新生犊牛牛支原体感染发生在出生后,牛支原体肺炎/关节炎的传染源应是患牛支原体乳腺炎母牛的乳汁。因此,目前情况下,新生犊牛出生后与母牛隔离、饲喂巴氏消毒初乳和常乳将是预防牛支原体肺炎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0.
对6头患有急性乳腺炎奶牛的24个乳区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生化鉴定,检出葡萄球菌7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杆菌10株,棒状杆菌2株,分别占细菌检出数的28%,24%,40%,8%。  相似文献   

11.
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采集张家口地区奶牛的奶样,通过CMT法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结果个体阳性平均率为52.3%,阳性乳区平均率为19.2%,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与季节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胎次呈正相关,后乳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12.
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头患有急性乳腺炎奶牛的24个乳区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生化鉴定,检出葡萄球菌7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杆菌10株,棒状杆菌2株,分别占细菌检出数的28%,24%,40%,8%。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乳腺炎分为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即使采用适当的干奶药治疗和适宜的环境卫生,管理最好的牛群都会有2%~4%的乳区发生临床型乳腺炎和15%以上的乳区发生隐性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DHI系统和SCC法对宁夏贺兰县某牛场奶牛进行乳腺炎的发病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为3.73%,隐性乳腺炎平均阳性率为55.34%,乳区阳性率为22.54%。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期的延长、平均产奶量的增加,隐性乳腺炎发病率升高(P&lt;0.05);后部乳区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于前部乳区(P&gt;0.05);季节对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影响不显著(P&gt;0.05)。  相似文献   

15.
乳腺炎在奶牛业中是一种多发病,国内对不同牛舍、不同季节、不同乳区、不同胎次、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规律都有相关报道,但对饲养环境与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生率的关系没有相关的报道。本课题从不同季节、挤奶方式、乳区、原发隐性乳腺炎情况、隔离措施、有无运动场、饲料营养等多个影响因素与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饲养环境的差异与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宁夏9个县(区)的16个规模化牛场采集327份患乳腺炎奶牛乳样,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检出含细菌乳样226份,乳样细菌检出率69.11%(226/327);鉴定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5大类9种260株,确认宁夏部分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酵母菌。乳腺炎的发生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占84.96%(192/226);混合感染较少,占15.04%(34/226)。  相似文献   

17.
奶牛急性乳腺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急性炎症,是奶牛的一种常发病.该病多发生于产后1~3d,泌乳中后期也时有发生.此类乳房炎的特征是突然发病,表现为乳房发红、水肿,感染乳区变硬,接触敏感,乳汁不正常,产奶量急剧下降;多数病例伴发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症状.在中医,该病称"乳痈",病因为肝气不疏,经络阻滞,气滞血淤,淤久成痈,甚至热盛肉腐.我们自2004年1月份至9月份,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急性乳腺炎78例,与常规单纯抗生素治疗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家兔乳腺炎模型,本试验将从乳房炎患牛奶样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104CFU/mL细菌悬液,并分别注入选取的16只3~4 kg健康泌乳家兔的第3对乳池内(1 mL/乳区),诱发乳腺发炎。观察临床表现,乳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并于造模后72 h采集乳腺组织匀浆液进行回归试验。结果显示:①造模后动物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饮食欲降低,甚至废绝;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升高;造模乳区严重肿胀。②造模乳区的乳腺组织镜检发现有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等现象。③回归试验全部呈阳性,其生长菌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家兔临床型乳腺炎模型与炎症的病理过程和炎性反应一致,可用作病理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19.
几种喹诺酮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波沙星动物专用新型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谱、抗菌作用与恩诺沙星相似。各种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巴氏扦菌、克雷伯氏茵、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均对其高度敏感。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猫的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感染,猪的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禽类的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及支原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头奶牛1个泌乳月、171头次、657个乳区次牛奶样中体细胞数(SCC)进行了检测,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正常生理条件下各乳区SCC差异显著(P〈0.05),表明乳区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独立;乳区间SCC呈极显著相关(P〈0.01),尤其当SCC〉50万个/mL时,相关性有增强趋势。这表明:生产中及早发现和治疗患病乳区对于遏制整体SCC升高极为重要;进行SCC检测时最好能分乳区检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早发现乳腺炎乳区,而且不会影响正常SCC乳区乳汁的出售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