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实践证明,稚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湛江地区随着稚蚕共育的普及,蚕桑生产获得了巩固地持续发展,蚕茧产量逐年增加。现将共育组织、共育设备配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年实践证明,稚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湛江地区随着稚蚕共育的普及,蚕桑生产获得了巩固地持续发展,蚕茧产量逐年增加.现将共育组织、共育设备配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秋蚕期稚蚕采用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情况,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具有省力省工,避免共育室中毒事故发生、降低小蚕蚕病发生机率等优点.通过调查,同等卵粒条件下,采用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张种蚕茧产量仍然高于桑叶育.认为秋蚕生产中稚蚕人工饲料育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但在如何规范稚蚕人工饲料技术、提高发育整齐度以及降低饲料成本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害柞蚕的蜘蛛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类是很多害虫的天敌,应该受到保护。但是,其中有些种也为害柞蚕的稚蚕(1-3龄),成为造成柞蚕稚蚕减蚕率因素之一。因此,柞蚕场内(主要是稚蚕场)要防除蜘蛛。本文重点介绍其主要种类、生活习性、为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稚蚕共同饲育在日本的普及最近几年的动向是小规模的共同饲育所,经过逐年合并重整而显著地趋向大型化。全国3418个稚蚕共同饲育所中,应用温湿度自动调节装置的有1152个所,占34%;应用大型自动调饲育机具的有228个所(共计279台)。  相似文献   

6.
对春柞蚕稚蚕期低温灾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了在柞园附近实施大棚土坑保护育或建设专业稚蚕保苗场等技术措施,以防范极端异常天气对春柞蚕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蚕区普遍建造土坑蚕棚,作为稚蚕专用简易蚕室。实践证明,这种简易蚕室具有省投资,省劳力,能有效提高蚕茧产量的优点,是当前农村普及科学养蚕的措施之一。根据稚蚕的生理习性,如何对简易蚕室的建造加以必要的改进,使之更为经济、合理、利用率高,安岳县李家公社今春在九大队二生产队进行试点,春蚕结束后,又按同样设想,  相似文献   

8.
著者为了谋求人工饲料育的低成本与省力化,在无菌室和普通蚕室对稚蚕期(1—3龄)人个饲料一回给饵的蚕进行了大量饲养。关于此生产法的安定性已进行了病理学的探讨(松原等1989)。人工饲料育中,开发饲料与饲育方法关系极为密切,两者不能简单的分离。著者认为在普及饲育方法中,有必要探明饲料种类与饲育法的关系。为此,本研究在普通蚕室中为其向养蚕现场普及稚蚕期(1—3龄)人工饲料一回给饵育,使用市售的2种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制已获成功.稚蚕人工饲料育在丝茧育上已有少量应用,自2001年起我们对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现将两年来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稚蚕期片叶立体育是一种新型小蚕饲育方法。据报导,养蚕成绩比平面育为好。为了使这一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我们于1988年晚秋蚕期左我校蚕室进行了稚蚕片叶立体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的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人工饲料的稳定,人工饲料育正在逐步普及。但人工饲料育必须保持高度的清洁环境乃至无菌饲育环境,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确保蚕的健康度。为此进行了饲育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和无菌饲育室微生物发生情况检查法的开发研究。一、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配套试剂盘)的开发研究人工饲料育中,如在稚蚕期采用无菌饲育法,无疑可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蚕病的发生,且可大大减少给饵回数,使饲育操作更为省力。为确保稚蚕不感染,需对蚕在移至开放育时进行体内微生物的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必须具备微生物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李忠娣 《中国蚕业》2005,26(3):37-38
随着富安茧丝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蚕农年户平饲养量达11张,以前的稚蚕集中共育与联户共育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饲育要求(由集中、联户共育向单户共育转变),加之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居民住宅楼已普及达90%以上,家家户户的混凝土、地砖结构给新建炕床共育室带来了麻烦,各种不规范的加温形式也随之而来.就此该镇大力引进和改进了稚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器(以下简称自动加温补湿器),并在勤丰、孟庄、久胜等村进行推广和应用,受到蚕农们的好评.为了能使各大蚕区的蚕农因此获益,笔者将该产品的主要性能、使用方法以及在富安镇的推广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及饲养成绩的调查时,常用的指标是收蚁24h疏毛率、1~3眠眠蚕体重、眠起蚕率、减蚕率等,用上述指标大体可以来判断饲料配方的优劣、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养成绩的好坏,人工饲料稚蚕共育技术能否在蚕茧生产上推广应用,稚蚕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是关键之一,即使是收蚁24h疏毛率达到100%的蚕品种,在随后的龄期中,因品种、饲料及饲育技术等原因,其个体间发育整齐度仍有出现很大开差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仅靠上述调查还难以全面反映家蚕生长发育动态情况。在与生产应用相接近的小规模试验中,通过定点逐条调查蚕体…  相似文献   

14.
稚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的添加效果及加工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家蚕稚蚕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 15 %的桑绿枝粉、冬桑条粉、桑皮粉等 ,并与豆腐渣、市售纤维素粉末等进行了对照试验 ,结果以添加桑绿枝粉的稚蚕人工饲料各项成绩最为理想 ,稚蚕对其有良好的摄食性 ,从而为研制稚蚕低成本人工饲料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在稚蚕共育所推行人工饲料以来,已顺利地进入全国普及阶段。1982年已达总收蚁量的17.6%,看来还能继续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今后发展也有艰巨性。这是因为现在已经实施的单位,大都是由国家、府县和市镇等研究、行政、普及机构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丁志强 《中国蚕业》2001,22(2):37-37
稚蚕是充实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齐一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概括地说明了养好稚蚕对蚕茧丰收的重要意义.根据生产实践证明,实行稚蚕共育是养好稚蚕的科学方法.由于稚蚕共育,十分有利于消毒防病,减少蚕病的危害,一般蚕病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据近年来通州市实行稚蚕专业饲育和企业化经营方式,集中饲育至第3龄或第4龄后分户饲育壮蚕,受蚕病、农药中毒、鼠害等损失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柞蚕稚蚕大棚保护育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柞蚕生产一般利用野外放养.由于受外界自然条件(风、雨、晚霜、低温、敌害、饲料等),稚蚕遗失率高达40%以上,而稚蚕期遗失约占遗失蚕总数的80%,其中50%以上是在一龄期损失的.稚蚕遗失是导致稚蚕保苗率低,柞蚕产量极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柞蚕生产现代化问题,各地都开展了一些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下面仅就柞蚕稚蚕保护育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蚕稚蚕保护育:是柞蚕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柞蚕生产,幼虫还是在野外放养,基本上处于半驯化状态。因蚕儿小,把握力弱,特别是稚蚕期,抵御不了急风暴雨,低温寒害和鸟、兽、虫敌害的侵袭。所以,仅稚蚕期,就会损失30—40%以上,这是造成柞蚕生产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地为了战胜自然灾害与敌害,改革养蚕法,研究提出了稚蚕保护育的措施。所谓稚蚕保护育,简单地说,就是对1—3龄小蚕,采  相似文献   

19.
玉林县南江公社新联稚蚕共育中心,是一九八一年冬筹建的有“六面光”稚蚕饲育室及贮叶室11间,实用面积270平方米,蒸汽消毒灶一座,每批1至4令饷食蚕最大共育能力为二百张蚕种.它不仅担负新联大队352亩桑园面积所需稚蚕共育任务,还有附近的广恩、玉豸:平志、常乐等大队的种桑户参加稚蚕共育.新联稚蚕共育中心于一九八一年冬筹建,一九八二年三月中旬开始养第一批蚕,到现在(7月中旬)为新联大队养了七批蚕共454.25张,群众交售了五批共384.25张总产茧  相似文献   

20.
<正> 战后养蚕技术的推移从技术方面看日本的蚕业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1955年以前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时期,1955年以后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时期。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技术是为了安定蚕作和提高产量。在1967年以前的技术措施是:采用健康性强的蚕品种,实行彻底消毒,普及稚蚕共同饲育,改善共同饲育设施,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