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于如何发挥其载体作用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农产品高产、高质、高效的基础。而水稻种子的质量也是决定其产量的因素之一,可见,杂交水稻制种在农业生产中起很大作用。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应对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制种基地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绥宁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后,绥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强种、惠企、富民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绥宁县基地优势,激发农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打造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种子产业逐步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种业迈进,对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发挥更大作用。1强化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制种产业1.1规划引领基地发展由于绥宁具有独特的地理、  相似文献   

3.
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及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经过近40年的发展,特别是种子市场放开后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保障区域用种需要到面向全国大市场,从分散的小基地到相对集中的大基地,形成了在全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据统计,2012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6827hm2、总产19624万t,面积、产量约占福建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的85%,约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的5.33%。全市有10个县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建宁县制种面积5327hm2,是全国制种面积最大的县,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95%外销南方各省。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福建乃至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三明市尤其是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绥宁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玉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领回了"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匾牌。这标志着绥宁县跻身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品牌行列。该县是全国著名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大县,制种历史达37年。2013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7.3万亩,总产值近3亿元。制种规模为湖南省第一,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袁隆平院士为绥宁县制种基地题词"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绥宁县是湘西南的一个山区小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优势,把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作为农村和农业工作的第一大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编制了《绥宁县杂交水稻种子  相似文献   

5.
甘肃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调研和收集数据,通过分析甘肃省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甘肃省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基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地向标准化方向发展;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基地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强生产要素整合,促进基地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省内 1 市 4 县(盐城、大丰、建湖、阜宁、金湖)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杂交水稻制种保险是制种生产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从 2011 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 11 年的时间,该保险制度在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作用。对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伟群 《中国种业》2016,(12):29-31
通过对韶关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韶关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韶关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稳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贵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中国种业》2014,(2):20-22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一项涉及粮食安全的农业生产行业。本文从制种基地、制种技术、组织管理、制种效益等方面阐述了贵州进行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优势,但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制种企业较少、成规模高标准的基地少、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种子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做好贵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规划、培育制种企业、加强育种和制种技术研究、制种基地建设和技术人才培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等措施,促进贵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张掖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多年来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每年为全国供应着45%以上的优质玉米杂交种。但随着现代种业不断发展,一家一户小生产和种植用工密集型的种子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阻碍玉米制种跨越发展的瓶颈。从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促进生产经营模式创新角度出发,分析了玉米制种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状和规模化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中国“种业新政”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分散、效益低下等大的背景,阐述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及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原则和必要性;提出江苏、海南等省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优势区域;针对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基地项目实施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布局不合理、政府扶持力度小、市场不规范、基地不稳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布局、重点实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依法维护种子基地生产秩序、设立制种保护区和制种专项风险基金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种业新政的实施,中央财政资金对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奖励的进一步落实,种子生产基地产业化建设必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本文对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产业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种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制种的气候、地理、人文、技术优势,大力推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强化基地管理,制种面积,效益、质量均位居湖南省前列,真正起到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四川杂交水稻种子面临生产基地难落实、面积大滑坡、质量难保证的新问题,结合宜字头公司宜香优杂交稻制种基地建设,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推进四川省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1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现状 四川省是制种、供种大省.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4大优势.近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5万hm2,2012年高达近2.9万hm2,产量达8.3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5%~30%,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每年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还销往省外4万t左右,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左右;年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51%以上,无论制种面积、外销或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4.
<正>盐城市位于江苏省苏北地区,总面积1.5万km2,耕地面积77.3hm2,有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独特的气候条件,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近年,盐城市紧扣"夯实高效基地,强抓质量管理"主题,充分发挥本地技术和区位优势,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种子质量全程监督管理,建成杂交稻制种基地面积超过1.3万hm2。杂交水稻制种既为我国南方稻区提供了优质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推进了  相似文献   

15.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农业部认定的31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之一,位列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首位。笔者通过分析建宁县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建宁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旨在为促进建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杂交稻制种事业浙江省龙游县种子公司(324400)徐光海,张文松龙游县种子公司是一家实行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供应、销售。自1984年以来,依靠本县杂交稻制种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以公司加农...  相似文献   

17.
泸县位于四川东南部,是全国产粮大县,常年水稻制种面积达2000hm2左右,2013年7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本文结合对泸县杂交水稻生产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议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子需要年年制种生产,以确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当前,我国已建立了成熟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但是基于劳力密集型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繁杂、劳动强度大,滞后于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创新制种技术。应发展新型轻简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以及父母本混播混种和杂种优势固定(第三代杂交水稻和一系法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技术,以助推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川杂交水稻制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具优势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制种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产业,还有着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作用.因此,借助“张掖玉米种子”荣获全国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有力契机,转观念、明思路、抓关键、促发展,可起到打造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基地、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的作用.近年来,甘州区制种产业以科技为先导,以品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种子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发展壮大制种产业的过程中采取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种社会化服务,形成了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特别是张掖市委、市政府将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使玉米制种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