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验以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陆早40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研究了适时揭膜方式对陆地棉根际温度,蕾铃数,根、茎、叶、蕾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覆膜相比,两陆地棉品种适时揭膜的根层 5,10,15 cm处根际温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6月下旬除外),平均低0.48℃;揭膜蕾铃数目及根、茎、叶、蕾铃干重前期小于全生育期覆膜,而后期大于全生育期覆膜;揭膜的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始节位高、麦克隆值和伸长率均高于全生育期覆膜,株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其中小区产量、单株结铃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4个指标达到了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揭膜相对于全生育期覆膜而言,前期发育较慢,而后期发育较快。因此,揭膜对延缓地膜棉早衰和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地区残膜回收含杂率高、地膜抗拉强度差回收不完整等问题,对耐候型地膜开展了对比试验,对其性能变化、试验棉田生长情况进行全生育期跟踪监测,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收集与整理。建立新型残膜回收机具的作业试验示范,验证其残膜回收率、含杂率、可靠性等相关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耐候型地膜性能稳定,保水保墒性能良好,秋后产量与普通地膜一致;新型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实现了残膜卷收作业,膜杂分离效果好,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对粉用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对粉用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对宁夏西吉地区主栽的宁薯4号品种采用不同播期下地膜覆盖和未覆膜两种栽培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使马铃薯开花期提前,从而增加薯块的生长时间,5月上旬到7月中旬,保水效应和抗旱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比未覆膜增产47.8%~67.2%。对主栽的青薯168号采用不同时期覆膜和不同时期揭膜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前覆膜可以优化土壤环境,在块茎增长时期以后揭膜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覆膜效果,提高马铃薯产量,最高增产可达76.3%。因而,在马铃薯种植期间使用地膜覆盖并适时的覆膜揭膜,能有效提高粉用马铃薯的品质及商品性。  相似文献   

4.
陇中旱农区水热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突破了该区域玉米种植的水热限制,使玉米成为了当地主栽作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残膜污染问题。为了引进耐候易回收地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分PE地膜(T1、T2、T3、T4,其中T1、T2、T3为设计的耐候性地膜,T4为传统PE地膜)和可降解膜(T5)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玉米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各种地膜的耐候性。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耐候性地膜(T1、T2、T3)与普通地膜(T4)土壤含水率相似,但与降解膜(T5)相比,耐候性地膜T2可提高苗期3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各种地膜在5、10 cm土层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基本无显著差异,但降解膜(T5)的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在15、20、25 cm土层分别较PE膜(T1、T2、T3、T4)降低了0.5~1.4℃、0.3~1.1℃和1.0~2.3℃。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PE膜(T1、T2、T3、T4)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降解膜(T5),耐候性地膜T1与普通地膜相比可以显著改善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PE膜(T1、T2、T3、T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降解膜(T5)增加了40.41%、45.04%、27.41%和32.80%,生物产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耐候性地膜(T1、T2、T3)与传统地膜(T4)无显著差异。玉米收获后,耐候性地膜的纵向拉伸负荷显著大于T4,且T1的纵向拉伸负荷、横向拉伸负荷以及纵向断裂标称应变均最大,易回收性高于其他地膜。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耐候地膜T1,与传统PE膜T4具有相似的水热效应,玉米产量也相当,但玉米收获后易于回收,有助于减轻残膜污染问题,但可降解膜由于提温效果有限,会降低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两种方式,研究地膜覆盖对大豆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大豆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增收效果。其中:覆膜穴播方式比对照增产50.6%,膜际条播方式比对照增产23.4%;地膜大豆生育期间耗水总量与露地对照相近,因此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4.8%和26.1%。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的产量,以威芋 5 号马铃薯原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白色透明膜垄作、黑膜垄作覆土自动破膜、白膜半膜覆盖集雨、黑膜半膜覆盖集雨 4 种不同覆膜方式及露地栽培不覆膜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覆膜最高能缩短 16d;不同海拔地区覆膜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海拔为 953m 的地区以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达 2079.91kg/667m2、2078.54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5.17%、25.09%;海拔高度 1562m 的地区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达 2286.12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8.99%。4 种不同覆膜方式均较露地栽培不覆膜纯收益增加。因此,推荐在黔西北山区中低海拔 950m 左右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在海拔 1500m 以上地区采用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疆全程覆膜和苗期(6月4日)揭膜2种种植模式下,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处理除草剂33%二甲戊灵乳油EC和50%乙草胺EC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除草剂相同剂量处理下,与全程覆膜相比,苗期揭膜导致棉花株高、茎直径和单株果枝数降低,且产量下降,降幅最高可达26.7%。33%二甲戊灵EC和50%乙  相似文献   

8.
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种植方式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南山区旱地直播油菜由于播种期土壤水分不足、地温偏低,劳动力普遍短缺,田间管理粗放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效益比较分析,评价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的种植模式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常规翻耕栽培方式作为对照,对利用前作玉米地膜进行揭膜、破膜、留膜3种免耕栽培方式进行同田对比研究。地膜玉米田播种油菜采用破膜点播,利用残膜的保温保湿能力可达到保证全苗、促进幼苗生长的效果。苗期去除残膜中耕的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每公顷商品油菜籽收获产量可达4023.00 kg、产值达18103.50元、纯收益8053.50元、投入产出比1:1.80。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比常规翻耕栽培提高18.95%和92.01%。利用破膜点播及揭膜免耕技术在干旱、低温油菜产区栽培油菜是可行的,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具有劳资投入少、省时省力、高产量、高产值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川中丘陵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川中丘陵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覆膜方式、揭膜时间、抗旱适应性及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最佳覆膜方式为双槽形和凸瓦背形,凹形不能选用。双槽形覆膜适宜在保肥能力相对较差的二台土地上应用推广。(2)最佳揭膜时间为大喇叭口期,产量极显著高于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揭膜。(3)覆膜玉米抗旱适应性以一台土最强、二台土次之、三台土最差,各比同台位露地玉米增产44.85%,28.38%,9.86%,两两间差异极显著,三台土不宜种植地膜玉米。(4)覆膜玉米能提高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17.97%-19.43%,0-10cm土层日均地温2.5℃,增温保墒抗旱作用大;能提高0-20cm土层土壤机质、全氮含量各25.61%,21.59%,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浓度各2.4,2.2,5.1mg/kg,降低土壤全磷含量3.56%,土壤养分效应明显,能使0-10cm土层、土壤也隙度平均提高10.49%,容重平均隆低0.12g/cm^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改善。丘陵旱区玉米地膜覆盖能够实现就旱减灾增产栽培。  相似文献   

10.
覆盖栽培对烤烟叶绿素、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京民  马聪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69-169
研究了烤烟大田栽培期间,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上覆盖稻草与旺长期揭膜培土、全生育期覆盖地膜、全生育期覆盖稻草等4种垄体覆盖方式对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关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上覆盖稻草的处理较其他3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略高,而丙二醛(MDA)含量略低;该农艺措施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态势与烤烟生长代谢的调控机理基本一致,在信阳乃至黄淮烟区都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