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正1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1.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6~1.52mm,复眼红褐色,头黑。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  相似文献   

2.
梨大蚜是梨枝干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四川已知有20多个县市有分布。该虫为全周期种类。以卵密集于梨树枝上越冬。翌年2月中旬开始孵化,若虫经四龄,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于雌若蚜三龄时,翅芽明显,并于4月下旬—5月上旬羽化为有翅干雌迁飞到夏寄主卧龙柳上(发生代数不详)。到9月下旬—10月上旬又由有翅性母迁回到梨枝上,以胎生方式繁殖,雄若蚜三龄时,翅茅明显,羽化后与雌蚜交配,产卵于枝上越冬。已发现该虫捕食性天敌4种,寄生性天敌2种。经室内、外药效试验表明: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乳油(1;1000倍液),10%除虫精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10)ppm 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1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1.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6—1.52mm,复眼红褐色,头黑。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5—1.29mm。若虫  相似文献   

4.
一、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在昭通市1年最高发生15~16代,最低发生10代,世代重叠。10月份部分虫进入越冬期,1月份苹果绵蚜开始活动。7~8月份,完成1代仅需11~27 d,而在冬季完成1代需50.3~92.5 d。1年产生2次有翅蚜,夏季有翅蚜所产生的后代均为孤雌蚜,而秋季所产生的后代不仅有孤雌蚜,而且能够产生性蚜。各龄虫均有越冬,其中以第2龄虫为主,田间尚未发现性蚜和卵。第1龄虫为全年主要迁移虫态,占98%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发生消长规律 1.越冬场所 棉蚜既可以孤雌蚜的形态在室内花卉上安全越冬,也可以滞育卵的形态在室外严寒条件下越冬.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主要是木槿、石榴、花椒、黄金树等,棉蚜卵多附着在越冬寄主的芽苞、叶痕、裂缝和翘皮处. 2.发生规律 南疆早春3月下旬,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第2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作物,西瓜、甜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和豆科、菊科等作物).  相似文献   

7.
胡国强  李晓凤  王长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48-9750,9837
麦长管蚜又称小麦长管蚜,是同翅目蚜科长管蚜属的昆虫,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莜麦等作物。麦长管蚜分布于亚洲、东非、欧洲、北美等地区,1年可发生10~20代以上,以无翅孤雌胎生雌蚜繁殖为主,有翅孤雌胎生雌蚜迁飞扩散。一般以成、若蚜为害植株,在茎、叶和穗部取食。叶片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造成黄叶、卷叶,甚至整株枯死;穗部受害,造成麦粒干瘪,小麦千粒重下降及严重减产。另外,麦长管蚜还可传播小麦病毒病。对麦长管蚜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时期采用药剂防治,注意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掌握施药技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非小麦黄矮病流行区,重点抓小麦穗期防治;小麦黄矮病流行区,除进行穗期防治外,还应抓好苗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哈密棉蚜越冬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蚜在哈密有全周期和不全周期两种周期型,可以孤雌胎生蚜或蚜卵在室内石榴、扶桑、花椒、菊花等植物上越冬;在室叶的黄金树等植物上虽有越冬卵,但这些蚜卵不能孵化,属无效卵。  相似文献   

9.
大棚桃园蚜虫及天敌发生动态研究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蚜是大棚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以成、若蚜群集叶背和新梢刺吸为害,致叶片失绿、脱落。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在桃枝梢、芽缝、小枝权缝隙及杂草处越冬。3—5月下旬,桃蚜的孤雌胎生从繁殖期到扩散期,再到高峰期。6月中旬,桃蚜开始消减,慢慢产生翅蚜。  相似文献   

10.
正一、危害症状和危害习性(一)危害症状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一般历经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等不同蚜型,以无翅和有翅胎生发生数量最多、历期最长、危害最重。麦蚜以成虫、若虫刺吸麦株嫩叶、嫩茎、嫩穗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发黄,生长停滞,发棵减少,重则全株枯死矮化。麦穗被害后,影响小麦灌浆,籽粒不饱满,减低产量,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化,造成更大的损失。麦蚜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等  相似文献   

11.
奎屯垦区棉蚜越冬以两种虫态一卵和无翅蚜在野外原生寄主和室内花卉、蔬菜上越冬。棉蚜卵多产在棉花、黄金树、梓树等十几种植物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0℃,当有效积温达116℃时是其孵化始期。4—5月棉蚜13—15天可繁殖一代,并产生有翅蚜,与室内花卉、蔬菜上孤雌胎生有翅蚜在春暖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栾多态毛蚜的形态特性、消长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室内制片、镜检,描述了各蚜型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外采样调查,研究栾多态毛蚜消长规律。[结果]栾多态毛蚜属于同寄主全周期型,其蚜型有干母、孤雌蚜(分有翅和无翅)、性母(分有翅和无翅)、性蚜(分有翅和无翅);孤雌蚜中,又分干雌和干雌后代;虫态有卵、若蚜(1~4龄)、滞育型、成蚜。孤雌蚜于4月中旬种群数量开始上升,5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滞育型蚜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中旬达到高峰,5月下旬下降,6、7月少量发生,8—10月上旬未见;性母于10月中旬开始发生,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下降,与此同时,性蚜开始出现,11月下旬,性蚜迁移到枝条或主干上,雌性蚜开始产卵,然后,以卵越冬;卵主要分布在栾树的主干和一级分叉;不同类型绿地,蚜虫、天敌发生情况具有差异。[结论]春季是该蚜的主要危害期,夏季叶片上基本未见蚜虫,秋季虫量虽然多于春季,但危害并不严重;不同类型绿地,可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分为危害大豆的大豆蚜和危害玉米的玉米蚜等,从影响蚜虫的发生因素看,干旱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为了有效地控制蚜虫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掌握蚜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形态特征1、玉米蚜分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为长卵形,体长1.8-2.2毫米。浅绿色,披薄白粉,头胸  相似文献   

14.
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蚜大发生原因 1.蚜源因素近几年,花卉、温室大棚不断增加,给棉蚜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棉蚜大发生奠定了基础。棉蚜冬季迁入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并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春天又产生大量有翅蚜飞到棉花等寄主上,繁殖危害。秋天又迁回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如此循环往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根爪绵蚜一些新型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苹果根爪绵蚜(Aphidounguis pomiradicicola Zhang etHu,1999)的干母(在原生寄主榆树上),有翅干雌(原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无翅侨蚜(次生寄主苹果树上的无翅孤雌蚜),有翅性母(次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雌雄性蚜(在原生寄主上),卵(在原生寄主上)等各型成体均进行了描述,除有翅性母外,其余各型均为首次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明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7.
对梨九绵蚜 ( Siciunguisnovena Zgang et Hu,1 999)的干母 (在原生寄主榆树上 )、有翅干雌 (原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 )、无翅侨蚜 (次生寄主梨树上的无翅孤雌蚜 )、有翅性母 (次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 )、雌、雄性蚜 (在原生寄主上 )、卵 (在原生寄主上 )等各型成体均进行了描述 ,除有翅性母外 ,其余各型均为首次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8.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油虫等。成虫为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型,黄色或黄绿色。卵圆形,淡黄色至黄绿色,有翅弱蚜和无翅弱蚜相似。  相似文献   

19.
榆绵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首次发现榆绵蚜的第二寄主是梨树,并确定榆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榆绵蚜以有翅干雌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稍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性母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相似文献   

20.
<正>1.形态识别。栗大蚜成虫是蚜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4毫米,全身黑色,腹部颜色稍浅,翅展13毫米,翅及翅脉均为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5毫米,头胸部小,腹部肥大。卵椭圆形,长约1.5毫米,初产时为暗褐色,以后变为黑色。若虫形似成虫,身体较小。2.生活史及习性。栗大蚜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枝干树皮裂缝处越冬(阴面较多),常数百粒至上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