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杏树     
话说杏树董忠义杏树原产我国北方,春秋时期的《管子》中就有“五沃之土,其木宜杏”之说,祖国地名称为杏村、杏园的遍布大江南北,杏花村有美酒又入诗。据资料统计,全国仅杏花村就有19个,我省汾阳县最为著名,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这都和中华大地古时栽培杏树多...  相似文献   

2.
“小洞庭”畔小岱峰□吴济夫读过《水浒传》,向往梁山泊。到水浒英雄故地游览,总听到这样的介绍:“梁山十八景,腊山第一名。”自水浒英雄安营扎寨的梁山驱车北行30公里,穿过昔日的水泊蓼儿洼,便来到渔舟竞飞、波光粼粼的“小洞庭”湖畔的腊山脚下。说到“小洞庭”...  相似文献   

3.
梁山水泊今何在景爱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一播出,仿佛巨石投湖,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观众不仅对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的下场悬念丛生,同时也无不关注梁山水泊。那水波浩渺的梁山泊,茂密的芦苇荡,今日尚在否?许多观众未必知道,《水浒传》是在江南水乡太湖拍摄的。...  相似文献   

4.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中描写了三位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的水军将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人唤“阮氏三雄”。“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的渔家生活,陶冶了他们豪侠彪悍和疾恶如仇的性格。烟波浩渺八百里梁山泊中激荡着他们不畏强暴、粗犷豪放的歌声:“蓼儿洼里唱鱼歌,惊呆书生文墨客,豪情义胆结罗网,专擒鱼鳖与妖孽”。 三阮故里石(?)村座落何处?那独具风姿的梁山渔村风光是否有踪可寻?我怀着浓厚兴趣,来到水浒英难们的发祥地——山东省梁山县。沧桑巨变,如今的梁山周围早已变为阡陌  相似文献   

5.
《湖南林业》2002,(11):26-26
在我省造林历史上,马尾松人工造林历史最为悠久。远在秦朝,松树作为行道造林树种广为栽植。《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车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现今成为旅游景点的浏阳市道吾山,入景道路两旁古松参天,据说是公元827~835年为唐代大和时期所植,至今保存了118株。史籍载,古时衡山县城至南岳30里“夹道古松,郁葱一色,行者不假张盖”,醴陵、岳阳一带古松夹道。道县至江永“松之夹道七十里”。清道光《永州府志》载:“永州南数十里夹路皆古松”。杨西岩翰林尝于永州道中,见古树数万株,…  相似文献   

6.
拼命三郎赞     
看过施耐庵的《水浒传》都知道,拼命三郎是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第44回写道:“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拼命三郎’.”后用拼命三郎比喻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相似文献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先生对学生说,这首诗太肥,要减肥,第一句,下雨并非在清明;第二句,行人不在路上在哪里 ?第三句,后五个字都是问的口气;第四句,山下野外,雨中只有牧童,不说也知道;因此,他改为:“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此诗被喻为人生四大快事。但有人认为此诗太瘦。第一句“久旱”,究竟旱多久呢 ?一个月,一年……加“十年”则世之罕见;第二句,“他乡”究竟有多远,…  相似文献   

8.
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上长出了秧苗,满山遍野,绿色一片。也就是在这个6月,这片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令游人流连忘返、让佛秆顶礼膜拜、神奇而古老的湖南名山──阳明山,地处湖南潇水之东,全国重点林区双牌县的东北隅,与永州市芝山、祁阳、宁远等县(区)接壤。她南望九嶷,西眺广西。主峰海拔达1624.6来,是七世佛祖秀峰的坐化之所。其方园数十里间,山高林茂,碧水长流,环境幽雅,是天然的避署胜地。阳明山,古老而神秘。据《永州府志》载:“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者,阳明山也。”只载:“春陵西北……有山最高,阳明山也。有银沙十里,鸟道盘折,上与天齐,其麓险绝,几疑无路,及登峰顶,左衡(山)右(九)嶷,极目干里,身在方阵…  相似文献   

10.
四月开了头,柳枝上写满了嫩嫩的绿。牧童遥指处。正是挂在柳枝上的清明。杜牧的《杏花村》,造就了一个千古不朽的清明。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  相似文献   

11.
李燃 《国土绿化》2004,(7):46-46
漫步在“十里下雨不打伞”的吉林省净月潭公园,每个人都会认认真真地“读树”。在净月潭“读树”,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严寒的隆冬已经消逝,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间。阳春三月,万木争荣。我国由南往北渐渐出现了绿染大地,杏花盛开的秀丽景色。杏子原产我国。我国劳动人民种植杏树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公元前685年问世的《管子》一书中,就有杏的记载:“五沃之土,共木宜杏。”我国古农书《大戴礼·夏小正》中谈到:“正月某杏、杝桃则华。”“四月,囿有见杏。”囿者,苑有垣也。可见我国在公元前,杏已成为园林中栽培的花木果树。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用杏子制作食品。《礼记》中记载供食用的一千种果树中就包括有杏。《汉书》中曾提到“教民煮杏酩”。北魏贾思勰  相似文献   

13.
竹林人家     
听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林业站站长说,有一位安吉竹农在该镇的里市坞村承包了四百余亩竹林,值得一瞧。 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春,笔者约同报社的二位主任驱车前往。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晨雨,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到了店口镇,会同林业站长继续前行。宽阔的柏  相似文献   

14.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海拔622~3767米,相对高差3145米,是迄今全国高差最大的森林公园。由于相对高差大,山顶与山麓的气候相差悬殊。随着海拔升高,北坡依次表现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的气候特征,公园内的地貌景观和植被景观极其丰富。每当盛夏季节,山外赤日炎炎,山麓凉风习习,山腰冷气飕飕,山顶则是寒气逼人,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诗人刘郁曾在《盛夏登太白山》中写道:“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百里春花秋叶路,四季风光一日间。”太白…  相似文献   

15.
桨声中,公安派的领袖伫立船头,沅江上的风撩开他的宽袖长袍,吹拂出一派飘逸的清灵———袁宏道,生长江汉,久慕湖南武陵的桃源之胜。在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专程买舟,遍游善德山、桃花源、渔仙祠、水心崖诸名胜,他要使王羲之赞美山阴的声誉止息,使刘禹锡又一次后悔自己盛称九华山的轻率,步入船舱写下独抒性灵的《游桃源记》。每当我捧读这篇散文,心底滋长出步袁中郎桃源游踪的宿愿。十里桃花夹道吐艳之时,骑车抵桃川渡,请艄公逆水驾船,把我送往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沿溪行”的缆船洲。船上望洞门崖,好像山间…  相似文献   

16.
常德市鼎城区抓住农业产业化调整的契机,退耕还林,在原来梁山种植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的丘岗山地上,大规模发展鼎城蜜袖,开辟出一座大的“绿色银行”。过去,梁山森林茂密,在万顷的山岗上生长着松树、阔叶树等多种林木。后来,砍林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为了恢复山林面貌,该区林果业领导小组率先在梁山上大规模推广栽种晶城蜜抽,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20多个成片开发基地修建了喷灌机埠,开发出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面积达500亩的鼎城蜜他实验基地,吸引省内外16位客商投资开发安抽以800多亩,也充分调…  相似文献   

17.
嗜荔非只杨贵妃熊永忠人们一讲到荔枝,总津津乐道那个有“羞花美人”称号的杨玉环贵妃娘娘,杨贵妃为饱口福,更有李隆基为取悦红颜,竟十里一置,五里一堠,令人以快马在3天以内从两广、四川、福建等地,将荔枝送到长安。清代戏剧家洪升根据这一事实,所写剧本《长生殿...  相似文献   

18.
热爱绿色的人,天然地崇尚和谐。几年前,致力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社会活动家廖晓义曾呼吁,自上个世纪初叶我们就一直呼唤“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Democracy与科学Science),今天应同时呼唤“和先生”(和谐Harmony)。2004年1月,《绿色中国》问世,卷首语上发表的宣言就是——《和谐的力量》。让所有从事绿色事业的人倍感欢欣鼓舞的是,2005年的春天,“和谐”成了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和谐社会理想始见于《诗经》中的“乐土”、《老子》中的“玄同”、《墨子》中的“尚同”及《礼记》中的“大同…  相似文献   

19.
太原晋祠     
陆琦 《广东园林》2023,(5):97-100
<正>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镇,背靠悬瓮山——晋水之源头,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及母王后邑姜而建的祠堂。姬虞是周武王姬发之子,被封于当时的“唐国”,即帝尧后代所建立的国家,史称唐叔虞。其子夑继位后,因地临晋水,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唐叔虞被追封为晋王后,祠堂改称“晋王祠”,简称“晋祠”。《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相似文献   

20.
《江苏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林业科技》2009,36(3):57-57
1《江苏林业科技》为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的林业科学技术期刊。1974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本刊是CAB《Forestry Abstracts》、《Plant Breeding Abstracts》、《Horticultural Abstracts》,《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全国报刊索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林业科技文献库”等国内外文摘类刊物和著名数据库固定收录的来源期刊,并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连续4届荣获“江苏省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