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真胃疾病,亦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真胃变位疾病的危险性越来越突出。现就我校临床诊治与研究情况介绍如下。1病因学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大多数病例是LDA。真胃变位发病高峰在泌乳期的前6周,但可散发于泌乳或怀孕期的任何阶段。虽然真胃变位曾被认为主要发生于经产的母牛,但目前发现在初产青年母牛及任何年龄的泌乳牛中亦常发。一些研究表明性成熟牛的发病率仍高于初产青年母牛。真胃变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1现代奶牛日粮中含…  相似文献   

2.
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形成机械性转移,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是一种消化道梗阻的综合病症.真胃右方变位是真胃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症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奶牛真胃变位明显增多,其中左方变位常见,右方变位相对少见.沈阳农大畜牧兽医学院于2005年11月份成功诊冶一例奶牛产后真胃右方变位病例,现将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变位手术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6头奶牛真胃变位通过手术治疗,其中左方变位132头,痊愈104头,治愈率达78.8%,右方变位44头,痊愈28头,治愈率为63.6%,真胃变位平均治愈率为75.0%。  相似文献   

4.
富亮  赵玉军  刘莹 《畜禽业》2006,(3):52-53
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形成机械性转移,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凋的急性内科疾病,是一种消化道梗阻的综合病症。真胃右方变位是真胃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症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奶牛真胃变位明显增多,其中左方变位常见,右方变位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5.
奶牛真胃变位是危害集约化养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多发腹腔疾病之一。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着重阐述了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各种原因,并讨论了奶牛真胃变位发生的机理,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变位是危害集约化养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多发腹腔疾病之一。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着重阐述了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各种原因,并讨论了奶牛真胃变位发生的机理,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元月,石河子地区某牛场陆续发生产奶奶牛以真胃变位为主要病症的病例,共发病奶牛20头,占产奶奶牛总数的21.28%(产奶奶牛94头);后虽然加强饲养管理,部分奶牛经手术后康复,因手术护理及环境造成发病奶牛死亡2头,手术后奶牛无法继续泌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元月,石河子地区某牛场陆续发生产奶奶牛以真胃变位为主要病症的病例,共发病奶牛20头,占产奶奶牛总数的21.28%(产奶奶牛94头);后虽然加强饲养管理,部分奶牛经手术后康复,因手术护理及环境造成发病奶牛死亡2头,手术后奶牛无法继续泌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怀怀  韩选科 《畜禽业》2009,(12):70-71
<正>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形成机械性转移,是一种消化通道梗阻的综合病症。按变位方向分为  相似文献   

10.
奶牛菌群失调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奶牛消化系统,特别是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破坏而引起的以奶牛慢性前胃弛缓为主要特征的奶牛疾病,多发生于奶牛产后,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减食或不食,部分兽医工作者称为奶牛顽固性厌食症,用奶牛前胃弛缓的治疗方法治疗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并没有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或真胃变位的典型特征。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奶牛生产方式造成,多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史。本文提出了以调整瘤胃pH值、增强瘤胃机能、恢复瘤胃微生物区系、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治疗原则,用支持疗法和微生态制剂或健康奶牛瘤胃内容物调理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善龙 《畜禽业》2013,(6):82-83
<正>奶牛主要的胃肠疾病有:"食道梗塞、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真胃变位"几大类。1食道梗塞1.1成因及症状奶牛采食过程中,食道内为过大的块状饲料,如胡萝卜、白薯类块根或未被打破和泡软的饼类等卡住,不能进入瘤胃进行反刍、分解、消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显症为:进食后突然发生,食欲停止,头颈伸直、流涎、咳嗽,不断咀嚼,伴吞咽而不能的动作,摇头晃脑,惊恐不安。可分为食道前部与胸部食道阻塞两种情况。食道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6)
<正>真胃阻塞也称真胃积食,其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饲料与饲料营养不合理,或管理和使役不当而引起迷走神经受损,调节发生机能性的紊乱,也由于舔食异物和泥沙引起的。近几年在大部分地区奶牛出现真胃阻塞病例比较多见,尤其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缺乏青绿饲料,用谷草、麦秸或稻草铡碎喂牛,发病率较高。临床病牛主要  相似文献   

13.
朱松波 《畜禽业》2010,(8):73-74
<正>母畜阴道的一部分或全部脱出于阴门之外,称为阴道脱出,也叫产道脱出。在兽医临床中,产道脱出以奶牛最为多见,主要有阴道上壁脱出和下壁脱出,以下壁脱出为多见。本病多发生于妊娠中、后期,年老体弱的母畜发病率较高。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曾遇到一例奶牛妊娠中期产道脱出病例,经整复及辅以药物治疗,恢复良好,未发生继发感染且之后顺利产下牛犊。现将整复治疗过程及体会陈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在奶牛的日常生产中,奶牛亚硝酸盐中毒的现象较少发生,笔者在从事20多年的兽医诊疗中,偶遇几例该病例,现将我镇某奶牛场发生的牛亚硝酸盐中毒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德明 《畜禽业》2007,(6):40-40
<正>瘤胃积食是奶牛常发病之一,在奶牛疾病中占很大比例,笔者用导胃洗胃疗法治疗两例奶牛瘤胃积食病例,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及治疗方法1.1病例17队1头黑白花奶牛,5岁,体重约450㎏,营养良好。临床检查所见:该牛精神沉郁,呼吸增数,鼻镜干燥,不食、  相似文献   

16.
蛋鸡腹泻病是养鸡临床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病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生物性因素能占到临床病例的90%以上;本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过料严重、肠道微生态失衡、机体脱水以及生产性能下降等;预防本病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和做好鸡群日常肠道保健;治疗时,青年鸡可选择化药抗生素进行治疗,产蛋期的鸡群建议使用中药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以免导致药物残留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奶牛蹄病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方调查,结合奶牛基地积累的成功经验,从营养、环境、遗传、疾病和饲养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引起奶牛蹄病的主要原因,明确指出,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并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综合防制措施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前胃驰缓是偶蹄动物前胃的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以消化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牛,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因长期饲喂劣质粗硬、难于消化的饲料,或突然改变饲料、饲喂方式和顺序,以及摄入霉变、冰冻饲料等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张崴 《畜禽业》2013,(6):78-79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革和强化仔猪副伤寒的预防措施,可以收到明显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1,(5)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也被称之为产后瘫痪。其疾病主要症状为奶牛的体温迅速下降,出现吞咽困难和行动困难,呈现卧地不起的姿态,四肢开始失去知觉,体内的血钙水平迅速下降。奶牛的生产瘫痪比较容易出现在高产奶牛身上,初次生产的奶牛发病率较低。其病因构成较为复杂,只能根据奶牛发病的具体症状对其进行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不仅能保障奶牛的健康,更能够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奶牛生产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止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