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NCa胞质不育系的不育胞质类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恢保关系测定法和线粒体DNA RFLP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Ca的不育胞质类型进行了鉴定.以104个来源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测交种,分别与NCa、pol、nap、ogura等4种不育系进行恢保关系测定.其中,77%(80个)的测交种能恢复NCa不育系的育性,且主要(80%)分布于国内和欧洲甘蓝型油菜品种中,仅有8个材料可以保持其不育性;80%(83个)的测交种可以保持pol不育系的不育性、95%(99个)的测交种可以恢复nap不育系的育性;而对Ogura不育系,仅有1个材料可以恢复育性,其余103个测交种都保持其不育性.NCa不育系与nap、pol、ogura不育系在104个测交种间表现不同育性的组合分别占25%、89%、92%.NCa不育系与nap、pol、ogura不育系具有明显不同的恢保关系.用RFLP方法初步分析了NCa、pol、nap、ogura等4种不育系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NCa不育系是不同于nap、pol、ogura不育系的新型不育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来源的21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系)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亲和指数<1),8个表现为自交系和(亲和指数>1)。云南、贵州两省的品种属自交不亲和类型,8个品种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0.23(0~0.63),平均给角率为6.36%(0~17.42%)。长江中下游地区品种间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13个品种(系)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87(0.08~6.43),平均给角率为35.35%(3.27%~76.09%)。自交亲和性较强的群体内个体间自交特性存在着基因型差异。群体自交亲和指数越高,群体内自交亲和基因型分布频率越高。这类群体可选为自交系筛选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甘蓝型油菜的四种主要的不育细胞质类型(Ogu,Pol,nap,陕2A)和白菜型油菜细胞质不育系阿油A的育性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11小时,13小时,15小时以及自然光照)和不同的地区(武昌、昆明)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娈化与温度的高低有关,而与光照的长短无关。nap细胞质和阿油A属于高温敏感型;Pol细胞质和陕2A对温度是否敏感取决于细胞核;Ogu细胞质对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定,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T207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杂交 ,将广亲和基因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重组 ,选育出偏籼型广亲和强恢复系 T2 0 70。经与籼型三系不育系配组鉴定 ,其组合表现为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丰产性好。配制的 优 2 0 70组合已于 1 999年 3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K(Ae.kotschyi)、V(Ae.ventricosa)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C3其6个恢复亲本基因型,与K太911289A和V太911289A不育系分别杂交,获得了212个杂种;利用这些杂种分析研究了杂种F1代的恢复度及其产生单倍体的频率。结果表明,不同亲本的恢复基因得到累加重组,优良恢复基因型的频率提高,30%基因型的恢复度达到81.0%-96.2%,平均值90.2%,较双亲平均值(75.7%)提高14.5%;有21%的杂种F1产生单倍体,单倍体频率的变化幅度为3.9%-9.8%,且随着恢复度的提高吾现下降的趋势,为显著的负相关(r=-0.8732--0.9258),说明恢复基因对单倍体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Nm101A、B系是采用高代单粒自交系与单粒不育系,在感染了丛根病毒土壤环境条件下,育成的1对轻耐丛根病的单粒型雄性不育系,经过选育过程中的表现型遣传分析,初步证明耐丛根病性状是由1对显性基因所控制;Nm101A、B系在自交亲和基因的利用上也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是集单粒雄性不育性、耐丛根病性、抗窖腐病性及含自交亲和基因为一体的1对十分珍贵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甜菜雄性不育多倍体新品种吉洮301以雄性不育系735MS系统的3个不育系65A、66A、75/68A为母本,四倍体品系甜研401为父本杂交育成,其三倍体率接近100%、不育率稳定在94.4%以上,经试验、生产示范结果,吉洮301平均块根产量3509.5kg/亩,比对照提高26.42%,该品种出苗势强,叶丛长势繁茂,抗褐斑病(比对照发病降低0.5级),较耐根腐病。  相似文献   

11.
选育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青海春油菜生态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单,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绝大部分能正常生长适时成熟,这些品种资源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测交和连续回交,大部分半冬性品种的回交后彻底不育,而春性品种的后代出现微粉。半冬性品种转有的不育系或恢复系与春性品种转育的恢复纱或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优势明显。今后春油菜区在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选育,应用长江中游双低半冬性品种(系)转育的不育系与加拿大和欧  相似文献   

12.
在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对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NCa)和保持材料(CaN)及其亲本分别进行叶片及生殖器官酯酶同工酶分析.并与Nap和Po1系统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比较。结果表明:NCa和CaN异核型材料表现了种间核基因重组的明显特征和重组的多样性,三种雄性不育系统的酶谱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用我国油菜种质资源与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测交,发现不同类型油菜以及同一类型内不同品种测交后代的缺绿反应不同,找到了基本不缺绿的保持系。从广泛测交后代的变异株中,定向选择出N_(86)不育材料。N_(86)不育材料花瓣平展、育性受温度影响,属不育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的核质互作类型。用~(60)co—γ射线处理萝卜质不育系,其M_1出现了苗期不缺绿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得到了两份中间材料。陕2A不育系、波里马不育系、萝卜质不育系和N_(86)不育材料的恢保关系测定表明:陕2A不育系、波里马不育系的恢保关系相同。陕2A不育系和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不能恢复萝卜质不育系。陕2A不育系和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也不能很好恢复N_(86)不育材料,大部分植株为半不育。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 CMS的育性归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鞯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 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分生活力、自交结实率等左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的1级、2级和3级植株均应归入不育株类,仅4级植株为可育株。根据这一归类方法,MI CMS恢复基因条例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编码的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蛋白的特点,结合拟南芥PPR基因簇相似序列,扩增油菜野芥细胞质雄性不育(Nsa CMS) 基因组DNA,筛选出一对简并引物,在Nsa不育系育性恢复后的可育材料和野芥亲本中可以同时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片段。片段长度为309bp,与萝卜CMS恢复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69%,与拟南芥1号染色体臂上PPR基因簇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0%,与含波里马(Pol)CMS恢复基因的白菜型油菜相关序列一致性达85%。该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相邻排列的PPR基序,可作为Nsa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候选片段。  相似文献   

16.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选用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与籼稻恢复系杂交,成功地将两个基因重组于一体,育成了籼粳中间型的广亲和恢复系,经与三系不育系配组鉴定,杂种优势强、抗性好,已进入扩大示范并展示出应用的前景。同时,也对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提出若干问题,供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云南紫稻细胞质无花粉水稻三系及杂种F1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构建与比较分析。从14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具有明显多态性的引物。天香018(天香A×珞恢018)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9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性谱带,占总带数的29.05%,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6.50条多态性谱带;天香806(天香A×珞恢806)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7条带,其中有50条差异带,占总带数的28.25%,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6.25条多态性谱带。特别明显的是在引物对E ATG/M CAC的扩增中,在AFLP指纹图谱中出现两条特征带(a带和b带),为保持系所特有,能够明显区别于不育系、恢复系和F1。在另外一些引物对中也观察到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差异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籼粳杂交、广亲和特性鉴定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出CH58、CH59、C18和C84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H58、CH59、C18和C84的程氏指数分别为11、13、13和15,其中CH58、CH59和C18的籼粳属性为偏籼,C84为偏粳。广亲和特性鉴定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四个恢复系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且都能恢复滇型、BT型、矮败型等粳稻不育系以及野败型、印水型等籼稻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谱广。花时特性研究表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要明显早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在单株产量、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株高、一次枝梗数和剑叶宽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稻不育系配组,已选育出春优58、春优658、春优59、春优618等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已通过国家、浙江省等品种审定。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在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3种分子标记分析油菜品种间的多态性效率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RAPD、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对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垦C1和保持系1141B、32B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648条RAPD引物、196对SSR引物、414对AFLP引物中,两组合材料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为172条和167条,131对和133对,147对和141对,而重复性好、多态性比率高的引物分别有78条,50对,120对组合;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对)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数目为RAPD 2.1个,SSR 2.6个,AFLP引物12.7个.AFLP多态性检测效率高.AFLP、SSR是研究油菜遗传多样性比较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31A、恢复系C9083以及731A/C9083的F1、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并以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群体为材料进行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C9083具有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7个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有3个RFL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选用其中的C16和G291分析731A//731B/C9083的三交F1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这两个RFLP标记与C9083的恢复基因连锁,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19.3%,G2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14.0%, C90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可能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