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1.92%,石漠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极易受到破坏。从生物多样性特征出发,从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的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5个方面构建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市)为单元对贵州省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为优的有10个县(区、市),占11.36%;评价结果为良的有29个县(区、市),占32.96%;评价结果为一般的有39个县(区、市),占44.32%;评价结果为差的有10个县(区、市),占11.36%。评价结果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黔东北和黔东南的偏远山区,而评价结果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为平坦的黔中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新宾县苏子河水利提升工程对苏子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采用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从社会因素、生物安全、物种/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景观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苏子河水利提升工程占地面积小,不会对评价区野生动植物生长栖息环境及生物群落造成明显影响,也不会引起有害或外来物种入侵及生物物种的显著减少,该工程有利于提升当地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苏子河水利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66.1,影响程度为中低水平,说明生物多样性受工程建设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3.
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背景、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概述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针对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几乎是空白的现状,从农区和农业角度,提出农区遗传多样性、农区物种及生境多样性、农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农区景观多样性、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5个评价尺度,逐一分析了各尺度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特别指出在环评实际工作中,应把遗传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影响评价融合在一起描述;对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强调评估当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变化。最后,提出加强农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学说、组分有机体功能特点决定生态系统功能观点及一些中间观点的提出使生态学界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各异,但关键种的丧失会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是肯定的。对结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来说,关键种能稳定生态系统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波动带来的压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间关系的研究亦未形成共识,一般看法是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但也有与之不同的看法,认为多样性与稳定性间无任何关系。对局部多样性、区域多样性及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改变及其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比较后认为,应为不同物种提供适合其繁殖条件的局部试验地块,用个体小的物种来控制区域生物多样性及通过各种自然试验方法增加不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生态系统覆盖国土面积的一半,具有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乡村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农业部门参与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农业"生产力高,但生物多样性简单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常常被忽略,其生产力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化学肥料、农药、灌溉和高产品种等的投入。传统农业则是利用当地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出食物和维持系统的稳定。因而现代农业能否借鉴传统农业对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经验,将工业化模式的现代农业转换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农业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农业方式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综述了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与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现代农业系统中,利用生物多样性需要开展的研究,即区域上如何布局农业景观多样性,农田内如何根据生物之间的互惠关系配置物种多样性的种养体系,如何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利用相应的田间设施和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并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全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保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选取了生境质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为评价参数,来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再借助空间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了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结果显示,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总面积达37 662.6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37%,涵盖了582种指示物种,占全部指示物种数目的94.0%。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共有6个,分别是:黔东北—梵净山、佛顶山为中心的高中山、中山山地;黔北大娄山区及赤水河、习水河河谷;黔东南雷公山、月亮山区及都柳江河谷;荔波—独山喀斯特低中山地;黔西北威宁草海高原湖泊;黔西南南盘江、北盘江及红水河谷。通过分析结果,建议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调查和长期动态监测,并利用3S技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8.
滨州北部贝沙堤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州无棣贝沙堤作为天然的防潮大堤,在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孕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贝沙堤面临着萎缩,植物多样性减少,部分物种面临灭绝,通过对滨州北部无棣贝沙堤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了王子堡、大河口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点,在调查样地共发现砂引草、芦苇等20种植物和7种群落类型.通过相关分析,贝沙堤中的水溶性碳、水溶性氮对植被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和盖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含盐量、含水量、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对植被群落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此外,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王子堡地区与大口河地区的物种分布、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今后的植被恢复工作中,应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现在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鄂尔多斯地区是著名的“河套文化”发源地,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特别是古老残遗植物。论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的物种组成特征、生活型多样性、植物的生态类群并运用BioDiversity Pro软件进行了Simpson多样性指数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均匀性指数J的分析,提出了该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农区内分布有丰富的野生珍稀濒危物种、生境和遗传基因资源,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中国农业栽培、繁殖及野生生物物种种类繁多,其物种和生境类型都具特有性,由于农业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过量采集等因素,造成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品种和分布面积缩小或消失。我国从50 年代开始保护生态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保护规划、法制建设、机构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Developing adequate indicators of biodiversity change is an urgent task for biodiversity studies and polic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y indicator is a measure of the uncertainty in the estimates it produces.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the biodiversity intactness variance (BIV) as a formal measure of uncertainty to accompany the recently developed biodiversity intactness index (BII) (Scholes and Biggs [Scholes, R.J., Biggs, R., 2005. A biodiversity intactness index. Nature 434, 45–49]). The BII is based on estimates of baseline species richness, the area of different land-uses, and th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The BIV quantifies uncertainty in the abundance estimates, which are the main source of uncertainty in BII. The BII for southern Africa in the year 2000 has been estimated at 84.4%. We calculate the accompanying BIV at 50.4, providing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76.6–92.2% for BII. By applying the BIV, we can quantify the major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the BII for southern Africa: they stem from the abundance estimates for mammals and birds, and for savanna regions and degraded areas. The BIV therefore provides a means for better assessing the state of biodiversity loss and for highlighting research prioriti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M的淮河源地貌形态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淮河源地貌形态类型进行划分研究,为该区土地利用、旅游和城市规划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淮河源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分辨率为30m的DEM数据,采用地貌形态划分方案中具有代表性的柴宗新方案、徐汉明方案和高玄彧方案,运用空间分析中的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以及转换工具等,分别对各方案下的淮河源地貌形态类型进行划分并与实际勘察地形进行对比与分析,探寻适合淮河源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最佳方案。[结果]柴宗新方案要素单一,不能确切反映地貌的基本特征;高玄彧方案中的2级分类对研究区并未发挥其作用,该方案比较适合高程高,地貌形态类型多的地区;徐汉明方案采用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2个条件作为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依据,此方案即兼顾了绝对高度的客观作用,又考虑了人们观察山地的真实感受,因此徐汉明方案比较适合淮河源地貌形态的划分。[结论]根据徐汉明方案将淮河源地区地貌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和中低山4种类型,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表现为东低西高,北低南高的地势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将在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及河流综合水质生态模型,从水文、水质、鱼类、藻类及血吸虫病传播等方面,论述了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江济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位和流量,降低了汉江中下游水体的污染物(COD)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华”现象,改善鱼类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15.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扩大,林地、草地、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居民地、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整个景观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景观的空间结构趋于简单化。农业用地是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体和媒介,主要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大多与耕地有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等,使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趋于脆弱。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20 a余的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急剧的城市化,正在使这一优势环境条件变为劣势,区域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该区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和未来水环境压力,提出了以污染物源头控制和流域综合调控为主的水环境对策,以期为区域水环境规划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of Yangtze River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ld climate and permafrost, the freeze–thaw process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 kinds of desertific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form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ment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are in particular compared with other desertified regions in east China.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for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and control in the source area are put forward.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流现有生态状况,首次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划分为干涸沙化、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河流特点和修复目标,分别用植被需水定额法、7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和槽蓄法计算了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8.12亿m3,相当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8.4%。最后将上述四种计算方法分别与Ten-nant法进行了比较。用植被需水定额法计算的干涸沙化型河流生态需水量结果约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4%~5.5%,远小于Tennant法的最小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计算的水质污染型河流所需的生态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比为15%左右,略高于Tennant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用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计算的滦河生态需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比为6%,接近于Tennant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槽蓄法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结果与河流水量修复目标密切相关。总的说来,本文所采取的计算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在海河流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马捷  杨铭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78-280
由于黄河频繁泛滥,使得黄泛区生态环境不断变化.探讨了黄泛区古生态环境背景,介绍了当代该地区特殊生态环境,提出了今后如何影响生态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