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指出了基坑内减压降水会导致坑内外产生一定的沉降,基坑内可通过水位降深计算地层沉降量,而基坑外部地层沉降特征却难以分析计算,从而可能引发周边环境问题。以上海中学基坑工程为例,基于基坑抽水试验确定场地(微)承压含水层水力联系及其水文地质参数,并利用GMS构建场地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分析了基坑减压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承压含水层水位和地层沉降特征,以检验方案的降水、降压效果及对周边沉降影响,为建筑施工提供行之有效的减压降水水方案。  相似文献   

2.
过量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准确预测抽水地面沉降必须考虑含水层压密变形的影响,而已有研究中对含水层压密过程中的孔隙特征变化及渗透性改变的定量描述仍显不足。因此,利用在模型槽中模拟设立含水层和弱透水层交替的富含地下水的含水层系统,通过对贯穿至系统底部模拟的非完整井进行虹吸抽水与倒流回灌,研究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及其压缩变形的时间效应。基于水位降深过程含水层孔隙比减小规律的定量表征,建立了考虑释水含水层水位降深条件下的含水层压缩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化流固耦合的抽水含水层压缩量线性预测方法,并基于多年的抽水沉降实测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抽水含水层储水系数数量级为10~(-2),其水位降深与压缩变形之间满足双线性关系,采用考虑耦合计算直线法预测值较非耦合算法更合理,在没有丰富的实测水位降深及沉降变形统计资料时,本研究方法可为局部抽水地面沉降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面沉降由多种因素引起,而过量抽取地下水是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含水砂层变形为弹性可恢复,但实际原位观测结果发现,含水砂层变形不会随水位上升而完全恢复,还存在长时间的蠕变。基于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存在形式,本研究利用室内模型模拟含水层弱透水层的交替布置方式,通过对设置在系统底部的微承压含水层非完整井进行抽水与注水回灌补给,监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与分层压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抽水层或是越流补给层都存在水位降深-累计压缩变形的(双)线性关系,验证了含水层存在塑性变形和与随时间发展而产生的蠕变,抽水含水层的储水系数与经验值和理论值相比较,初步验证了本试验模型的合理性;注水回灌没有使含水层变形恢复,但是减缓了沉降趋势。因此,含水层的不可恢复变形及其时间延迟性在抽水地面沉降的研究中不能忽略。本模型试验的抽水含水层变形特性研究结论可为抽水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地基土质分类、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排水施工、开挖排水沟、集水井或井管施工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浅谈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开挖深基坑,如不降水,会造成基坑浸水,使施工条件变差及地基承载力下降;因此,基坑降水排水是基础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谈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治宜采用合理的基坑降水方案非常重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基坑降水的几种方案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因地制宜地选择降水方案。从基坑工程中控制地下水的目的出发,简单的陈述了地下水的控制措施,以及如何减小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体细胞胚胎发生杂种马褂木引种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总体生长良好,生长迅速,在排除造林初期根系恢复及生态适应过程的影响的情况下,年均抽高可达0.95m。体细胞胚胎发生杂种马褂木适应性强,但对水分反应敏感,生长期内降水不足将明显影响其生长。体细胞胚胎发生杂种马褂木在福建省可顺利越冬,生长不会受到冻害影响,但应着重选择降水充足、排水良好的林地造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钻孔孔径大小和瓦斯抽采负压高低2个指标对“三软”低透煤层瓦斯抽采的影响,通过在现场施工进行不同孔径钻孔,并采取不同负压进行瓦斯抽采试验,结果表明:孔径大小与抽采周期长度关系不明显,但与抽采瓦斯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其中94 mm孔径的钻孔瓦斯抽采总量最高。钻孔抽采负压越低,抽采周期越长;抽采负压越高,抽采周期越短。钻孔抽采负压并不是越高越好,合理的抽采负压在50 kPa左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金牛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调蓄池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结果表明:金牛湖调蓄池为全埋地下调蓄池,调蓄池基坑支护深度为7.3~10.0 m,基坑围护周长约为296 m,围护面积为4935 m~2。基坑支护全面采用钢管桩+高压旋喷桩+砼剪力墙+锚杆的支护方式。降排水采用降水井结合超前集水坑明排方式。基坑支护方案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在经济上节省了施工建设成本,得到各方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某地铁车站A出入口为两线共用出入口,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鉴于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受到第一层承压水影响,为防止发生突涌等工程事故,故进行此基坑降水方案研究。研究过程中对支撑、止水帷幕、土质岩性特征、水文条件等进行了有效分析,制定了基坑降水总体思路。方案具体包含了疏干井数量计算,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降水井布置,封井方案等内容。结果表明:该工程共设置疏干井7口;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合格;设置降压井共2口,井径650 mm, 273钢管材质,壁厚4 mm,井深22 m;坑外共设置观测井3口,井径650 mm, 273钢管材质,壁厚4 mm,井深22 m,并提出了封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软土地层中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必然会出现地表沉降,对现有地下线管产生影响。针对建设效应与流固耦合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在线管规定的安全控制范围之中,借助FLAC工具创建了科学的数据模型,通过对比结果可看出,对地层固结沉降变形起到最大作用的是非降水施工法,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通过使用此方法,确保了煤气线管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已开挖的Z大厦基坑为背景,结合现场实测监测数据,采用MIDAS软件对基坑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模型采用莫尔-库伦Mohr-Coulomb弹理想塑性模型,基坑开挖采用分步开挖方式,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进行基坑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与周围地表沉降的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导致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增大35 mm,基坑开挖工程中应注意不同位置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表最大影响位置是距基坑边0.5倍开挖深度处。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修建地铁来满足城市人口交通的需要,但地铁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较深,周围环境复杂,开挖施工时会产生变形,导致基坑失稳直接影响基坑本身及周围建筑的安全。介绍了地铁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变形现象即围护结构变形、基坑底部隆起和周围地表沉降,研究分析了这3种变形的规律及变形机理,探讨了影响其变形的主要因素,为相似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指导,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茶芽苗砧嫁接过程中,对砧木品种、嫁接时间、穗条叶片保留数量、穗条采摘部位和穗条新鲜程度5个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抽梢长度和抽梢粗度有一定影响。中果油茶种子做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79.9%,不同砧木品种对嫁接成活率影响差异不明显,大果油茶种子砧木嫁接成活后90 d抽梢长度和粗度最大,分别为13.4 cm,3.6 mm。嫁接时间为5月15日的成活率、抽梢长度、抽梢粗度最高,分别为90.0%,12.7 cm 和3.2 mm,嫁接时间越晚,成活率越低。穗条叶片保留面大小对成活率及生长因素影响不大。采用母树上部穗条,嫁接成活率、抽梢长度、抽梢粗度与中下部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为91.1%,13.3 cm 和3.3 mm。当天采摘即用于嫁接的穗条,嫁接成活率、抽梢长度、抽梢粗度分别为92.2%,14.5 cm,3.2 mm,显著高于保存了3 d 再用于嫁接的穗条,穗条存放时间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酸性沉降与日本森林衰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性沉降物包括干沉降物和湿沉降物,日本把pH值低于5.6的降水称为酸性降水。近年来,日本降雨的pH值为3.80~5.50。酸性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工模拟酸雨实验结果表明,pH值低于4时可减少杉木苗细根伸长和个体生长,而日本酸雨pH值多为4以上,可见酸雨直接造成杉木苗枯萎的可能性并不大,但酸雾的危害不可忽视;酸性沉降物与臭氧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酸性沉降不仅对林木生长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土壤还对林木产生间接影响。对土壤酸化作为森林衰退可能原因之一也开展了深入研究,但目前有关森林衰退原因仍未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某加固后的堆石坝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了在不同水位组合和坝顶通车条件下的坝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高水位对应侧的坝坡稳定性相对较高;水位越低,上下游水位差越大,坝坡的安全系数越大,反之则越小;坝顶通车对坝坡的稳定性不利,尤其是水位组合173.67~143.30 m 和152.00~167.30 m时;该堆石坝在加固后的坝坡稳定性系数基本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最小安全系数出现在水位组合152.00~167.30 m时的上游坝坡,此时坝坡属于稳定状态,但安全储备较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非降水开挖方式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共同作用,详细分析隧道周边地层和超前预支护加固区的主要土体特性对地表沉降及隧道结构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非降水开挖时,地表沉降、隧道拱顶下沉、隧道底部位移随着渗透系数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率也随之渗透系数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超前预支护加固区渗漏部位的渗透系数比的增大,隧道顶部区域加固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小,两侧加固、底部加固和全部区域加固引起的地表沉降接近;地下水位变化时,超前预支护加固区周边地表沉降随着下渗总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率也随着下渗总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此结论对富水地区采用非降水开挖隧道时的地表沉降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改进超前预支护和隧道排水工程的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19.
对4个耐水湿树种在太湖滩涂造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林区域内水位、种植点与水岸间距离等对造林树种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试验造林树种应选择地下水位50~100 cm的立地为宜,水位太高将造成植株浸水时间过长,植株生长不良。不同树种间受水位、坡度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垂柳、水杉、池杉3个树种的平均地径随平均水位下降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可能引起地表及周边建筑物变形或沉降,危及基坑及附近建筑物安全,因此,必须进行监测。文章结合地铁隧道施工的实际,对地铁工程施工中地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与控制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