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县耕地钾素亏缺及补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爱枝 《土壤肥料》2002,(5):26-29,32
通过对太湖县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取样化验,分析了全县不同土种供钾状况,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较,速效钾由70mg/kg下降到50mg/kg,缺钾面积增加了20个百分点。钾素亏缺的原因是钾素投入总量不足;氮磷钾投入比例不当;以及淋失损失等。补钾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有机钾源;充分挖掘土壤潜在钾源;科学施用无机钾肥。  相似文献   

2.
耗竭条件下层间钾的释放及耗竭后土壤的固钾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通过盆栽耗竭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五种含钾量差异较大的土壤供钾特点和固钾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黑麦草根系发达而密集,它对土壤钾的利用能力很强,能在短期内吸收大量钾,而致使土壤缺钾,在缺钾严重时土壤交换性钾和缓效钾还能达到“最低值”,“最低值”因受质地和粘土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而有较大差异。(2)作物吸收钾中,层间钾所占比例很大,其中又以1mol/L HNO2煮沸一次不能提取的钾为主。所以  相似文献   

3.
稻麦轮作制中秸秆钾与化肥钾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秸直钾和经肥钾两种没来源的钾素在作物和土壤中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用秸秆钾与化肥钾,稻麦轮作制中两季作物总产量基本相当;作物对秸秆钾与化肥钾的两季利用情况有较大差异,但两季总吸收量与利用率相关不大;作物施用秸秆钾当季应加强氮素的配合施用,特别是在小麦上;作物所吸收的秸秆钾与化肥钾有约80%以上贮存于秸秆中,只有约10%左右通过籽粒带走,另有约5%存在根茬。  相似文献   

4.
生物耗竭土壤的层间钾自然释放及固钾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华  鲍士旦  史瑞和 《土壤》1995,27(4):182-185
对经生物耗竭后的8种土壤的研究表明,它们经过自然风干后,土壤的层间钾能自然释放而交换性钾得到部分恢复,但耗竭程度愈烈,恢复能力则随之下降,经淹水或湿润处理后,土壤的交换性钾反有较大程度的再固定;而干湿交换处理后,能促进低施钾水平土壤中新固定态层间钾的释放,高施钾水平土壤中交换性钾的进一步固定。生物耗竭使土壤的固钾能力增强,但白土及黄泥土土壤的固钾率仅19-46%,新固定态钾易被作用再利用,而黄潮土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朱永官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94,31(4):430-438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结果表明,土壤含钾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因成土母质和土壤发育程度而异。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含钾矿物随粒烃增大而增加(>50μ除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情况相反。土壤的非交换性钾与云母类矿物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r=0.669^*),交换性钾与土壤CEC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8^**)。不同粒级对土壤全钾量贡献不一,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全钾量主要集中于10-50  相似文献   

6.
土壤含钾矿物的释钾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类型、结构特点、钾素含量与钾素释放的关系,区分了含钾矿物在土壤中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含钾矿物钾素释放规律的研究状况,钾素释放的作用机理、动力学特性,以及影响土壤含钾矿物钾素释放的因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土壤通报》2013,(5):1173-117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低钾胁迫对不同低钾耐性大豆品种(系)钾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植株干重、单株粒重、叶片钾含量、茎秆钾含量、幼荚钾含量、籽粒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均以耐性品种(系)较高,钾利用效率以低钾敏感品种(系)较高。低钾胁迫下,不同低钾耐性大豆的植株干重、单株粒重、各器官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均下降,但耐性品种(系)的各指标下降幅度小,敏感品种(系)的各指标下降幅度大。低钾胁迫下,不同低钾耐性大豆的钾利用效率均明显升高,耐性品种(系)比敏感品种(系)的升高幅度小。耐性品种(系)的植株干重、单株粒重、各器官的钾含量、钾积累量和钾利用效率受低钾胁迫影响较小,低钾条件下耐性品种(系)获得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吸钾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湖县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取样化验 ,分析了全县不同土种供钾状况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较 ,速效钾由 70mg/kg下降到 5 0mg/kg ,缺钾面积增加了 2 0个百分点。钾素亏缺的原因是钾素投入总量不足 ;氮磷钾投入比例不当 ;以及淋失损失等。补钾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有机钾源 ;充分挖掘土壤潜在钾源 ;科学施用无机钾肥  相似文献   

9.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和钾、钙、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池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钾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钙、镁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施钾处理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为不施钾处理的1.35和1.55倍。(2)施钾明显促进油有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其对钙和镁的吸收;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含量影响的程度,地下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的程度,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3)施钾对油菜钾、钙和镁吸收量影响的程度,都表现为地下部分大地上部分。(4)油菜对钾、钙和镁的吸收总量中,地上部分平均分别占92%、97%和94%。  相似文献   

10.
连续施钾对黑土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黑土连续施用钾肥对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7年施钾肥玉米仍表现明显的增产效果,不施钾肥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降低,导致掠夺式生产;不施钾肥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明显下降,施钾肥土壤缓效钾略有下降,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施K2O112.5kg/hm^2,钾的平衡系数为0.96,说明钾的投入和消耗基本平衡;施K2O225kg/hm^2,钾的平系数为1.34。说明钾肥投入大于作物携走的钾,外源钾在土壤中有较大的剩余。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钾的转化及其与外源钾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综述了土壤钾的固定和释放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土壤钾与外源钾的相互影响及其与施钾有效性的关系,表明了土壤中钾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外施钾对内源钾的转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法研究土壤含钾矿物与土壤供钾能力间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文娟  鲍士旦 《土壤学报》1994,31(3):267-276
本文主要通过矿物鉴定,生物试验方法,辅以电超滤(EUF)法及常规化学分析研究了黄潮土,黄棕壤,灰潮土和红壤的含钾矿物类型,含钾量及其不同粒级中分布与土壤供钾能力间关系。研究表明,四种壤的含钾矿物,全钾量主要分布于土壤0-50μm部,并以0-2μm部分的最丰富。随着土壤粒径增大,土壤含钾矿物组成逐渐简单化,含量逐渐降低。通过生物试验证明,土壤中三个粒级的供钾能力亦是0-2μm>2-10μm>10-5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大部分田土壤发育在黄河冲积物母质上,矿物钾含量较高,在当前中低产农田中,尤其在有一定秸秆还田的条件一,施用化肥钾增产效果不显著,过多施钾会出现“奢侈性消耗”。在高产条件下,适当施钾对增产仍有一定作用,农田生态系统钾平衡研究对作物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年试验探讨了华北平原农田钾平衡和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外源钾对三种不同土壤钾转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在黄棕壤,砖红壤,黑土三种土壤上种植烟草,研究了外源钾对土壤中钾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棕壤,黑土上,0.0-0.8 g kg-1施肥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总增量、作物的含钾量均在增加,尤其是在0.8 g kg-1施肥水平时,二者超出了施肥的增加量,说明施钾促进了其它钾的释放;三种土壤中粘土矿物含量为:黑土>黄棕壤>砖红壤。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13年的钾肥定位试验,研究了施钾对草甸土耕层土壤钾素各形态含量和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钾肥较不施钾处理可以增加耕层土中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和在全钾中的比例,施钾量增加促进了这种状况,同时降低了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随土层加深,大部分处理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和比例随之降低,而矿物钾和全钾含量相应处理却随之升高,其中施钾处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的钾素含量、土壤各粒级的含钾量及含钾矿物;比较了3种作物对土壤钾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年前的土壤普查查明,陕西省耕地速效钾平均146mg/kg,作为粮油基地的关中地区更高于此,这就掩盖了秦巴山区缺押的严重性。当时秦巴山地缺钾已占40%,随着耕作水平提高和产量增长,秦巴山区耕地缺钾面积已接近80%。事实证明,缺钾已成为秦巴山区粮食增产的瓶颈 。分析了秦巴耕地缺钾的原因和钾肥肥效,提出了相应的补钾方略。  相似文献   

18.
马茂桐 《土壤》1999,31(6):313-316
南昌的鹰潭市菜园土含速效钾56.6~167.9mgK/kg,含缓效钾143.4~451.2mg K/kg,在我国主要土壤供钾潜力等级中,属低一中等级。14种蔬菜施钾试验结果表明,增产60%以上的有6种,增产30%~50%的有4种,另4种增产10%~20%。施钾还能降低蔬菜等4种蔬菜NO3^-含量12.0%~33.2%。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灌浆期钾吸收呈一元二次曲线,灌浆开始1 ̄4d其吸钾活力增加缓慢,以后呈直线增加,第18d吸钾活力达高峰值,接着迅速下降。穗部钾呈不断增加趋势,其它各器官为钾的暂贮器官,都是吸收后又输出,并保有一定钾素比率,直至成熟,除叶片外,其它器官钾的分配比率均与根系吸钾活力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旱地土壤有效钾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自强  李明德 《土壤学报》1997,34(3):336-343
本文用盆栽耗竭试验为参比,研究了7种化学浸提测钾方法对旱地土壤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1.作物吸收的有效钾中非交换性钾占有很大比重,表明它是作物钾素的主要给源。2.供试7种化学浸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中的四项参比标准的统计结果表明,2mol/L冷HNO3法和阳离子树脂袋法与参比标准的相关性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