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南省岳阳县西塘乡是一个田少人多、离城较近的山丘乡,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自然经济优势。1985年前,全乡人工造林2280亩,由于林业经济单一,缺少活力。1985年以后,把造林种果作为振兴西塘经济的战略任务,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紧密结合,采用人工栽植和飞机播种相结合的方法,造林种果,不但加快了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做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取得最佳效益。6年来共造用材林15227亩,植果木林7641亩。至此,全乡有林面积扩大到26096亩,占全乡山地总面积的91%。新造用材林,大部分已郁闭成林,长得郁郁  相似文献   

2.
因地制宜大力开发野生酸枣资源王立龙甘肃省庆阳县熊家庙乡以酸枣接大枣为突破口,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挖掘潜力,进行系列开发,在全乡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乡、村、户一体化的经济林发展格局。目前,全乡已发展经济林1.46万亩,其中栽植苹果6490亩,杏...  相似文献   

3.
浦北县官垌乡积极扶持林业联合体,以联合体带动全乡造林。目前,全乡有林业联合体6个共34户,有效地推动了全乡造林工作的开展,今年,这个乡造林面积2.1万多亩,完成全年造林计划的210%。一、承包山地,规模经营官垌乡林业联合体都是以几户为单位联合向所在生产队承包山地,或跨队、跨村公所,甚至跨乡承包的,承包山地造林面积达15400多  相似文献   

4.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巴中县兴文乡,是一个贫脊的多山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乡党委在“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指引下,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把建立乡、村、组科技情报组织纳入议事日程,狠抓科技工作,推动了广大干群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两户”大量涌现,全乡商品生产率由1980年的37%增长到1983年的61.3%。兴文乡有19个村,115个组,4,425户,19,049人,面积36.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7,463亩,人多地少,土地脊薄,水源缺  相似文献   

5.
澧县道河乡是一个丘岗平湖兼有而以丘岗为主的农业大乡,全乡丘岗山地面积60000多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达50000亩,接近耕地面积的一倍。早在七十年代,道河大规模治山造林的业绩曾经闻名全县。自前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把丘岗山地开发作为全乡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工程来抓,掀起了向丘岗山地进军的第二次浪潮,组织了全乡丘岗山地开发大会战;先后出动劳力3.8万人次。投工16.5万个,开发山地5000多亩,形成了用材林、经济林及名特优果木林的多品种五个连片开发带。他们在立足资源优势,统一开发认识的基础上,搞活土地流转机制;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6.
巴盟杭锦后旗召庙乡由于紧邻乌兰布和沙漠,因此成为全旗生态治理的重点乡,两年来全乡退耕34.8亩,还林(草)49165.5亩。 在工程建设中,召庙乡确立了“退耕还林、间种牧草、以草为业、种草养畜”的思路,把工程实施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退耕地内采取了大行树套草模式,两年来累计在退耕地内种优质牧草1000亩,形成了稳定的饲草基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乡牲畜总数由去年底的6.1万头(只),增加到6.6万头(只)。去年召庙乡退耕3400亩,涉及到农户533户,退耕地内全部还林种…  相似文献   

7.
九华乡滨临湘江,属丘陵区,是我市发展庭园林业较好的乡。全乡有13个村,5143户,21074人。从七十年代起,发动群众大搞庭园林业建设,共植树563万株,户平1.7亩,人平267株。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扩大庭园林业的同时,坚持高标准改造原有一庭园林850亩,向庭园化、多效益过渡。庭园林业,主要是指利用房前屋后、空坪隙地植树造林,养花和种草。九华乡是从1972年开始发展庭园林业的。当地党委给大多数户划定了保屋场的宅旁风景林  相似文献   

8.
俄体乡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西南部,地处半干旱浅山丘陵区,总土地面积35.3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 该乡从1987年大力开展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到现在一个以水土保持林,经济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建成。目前,有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18.2%提高到37.7%;人均有林地面积8.06亩,营造农防林带120条、6万延长米,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境内2条河全部栽植护岸柳,1008个山头已绿化670个。俄体乡现在田渠路林配套建设已成格局…  相似文献   

9.
地处贫困山区的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下大力量加快绿化建设步伐。自1988年以来,这个乡的林木以年造林超万亩的速度增长。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0%。目前,全乡有林面积已达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植被  相似文献   

10.
在桃源县小苏村二组开展以发展果木林为主的农、林、牧、副、渔产业与沼气紧密结合的庭园林业结构模式系统研究,8年后,森林覆盖率由10.92%提高到51.24%。庭园林业生态结构类型模式平均单位面积产值达6.14元/m^2,最高达11.88元/m^2,人均林果收入由30元提高到982.32。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国土绿化》2007,(5):27-27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上高乡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全乡有花卉苗木种植户3000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2%。苗木花卉收入达7000多万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达到200余户。  相似文献   

12.
我区国有林场职工自营经济起步于叨年代初期,到目前全区90%的国有林场已发展了职工自营经济。据统计,1998年全区国有林场职工参加自营经济的总户数达19131户,30565人,占全区国有林场在职职工总人数的3/4.自营经济的种植面积(包括用材林、竹林、经济果木林)约60万亩,占全区国有林场有林面积的5%。自营经济总收入l.59亿元,纯收入4605万元,年人均收入15(y元,相当于同年全区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19%。自营经济已成为职工增加收入的主渠道,自营经济作为国有林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强大生命力越来越显现…  相似文献   

13.
王益 《甘肃林业》1994,(1):23-24
靖远县三滩乡经济林建设综述王益地处黄河谷地的靖远县三滩乡,共有5个行政村,197773人;总土地面积3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51万亩,林业用地0.35万亩,占全乡总土地面积的1.1%,人均占有耕地0.8亩。自1974年以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奈曼旗图连塔拉乡是个地广人稀的牧业区,全乡总土地面积38万亩,共有579户、3217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8人。全乡可利用的草牧场面积24万亩,多属半干旱的坨沼沙地草场,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21万亩,占可利用草地的87.5%。长期以来,由于靠天养畜,不搞草牧场建设,草场不断退化、沙化,到七十年代初,不少牧场变成了白茫茫的不毛之地,生态失去平衡,畜草矛盾日益尖锐,畜牧业生产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被动局面。1974年,这个乡牲畜死亡1703头(只),死亡率高达12%。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定西县将杏园乡列为全县退耕还林整乡推进示范点,全乡上下高度重视,立足实际,提出了努力建设“全县水保生态第一乡”的奋斗目标。从3月10日开始,全面动员,在全乡9个村70个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退耕还林2.2178万亩,荒山造林4300亩,共栽植杏树、山毛桃、沙棘、云杉、刺槐等各类苗木近300万株,为全县退耕还林工作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杏园乡位于定西县东南部,与陇西、通渭两县接壤,乡域总面积10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09万亩,是东河流域治理的重点乡之一。全乡辖…  相似文献   

16.
桃源县漆河镇,属典型的紫色红壤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22.8万亩,其中耕地76万亩,林业用地5.2万亩。近年,漆河镇坚持以科技为手段,以庭园为基础,以富山富镇富民为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32O50亩果木基地,挂果面积22500亩,果品产量突破2289万公斤,收入达1144万元,果业产值突破5000元的大户有1200户。1996年以来,漆河镇根据县委、县政府“以科技兴果,建小康庭园”的举措,增加科技含量,大做果字文章,确立了“改换优良新品种,建立庭院专业户,村村形成果业群,富裕全镇老百姓”的奋斗目标G他们在土地承包上,坚持一个稳定…  相似文献   

17.
深秋,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乘车前往慕名已久的壶关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固村乡。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两边挺立着笔直的毛白杨,好像两列整齐的卫队欢迎我们的到来。固村乡是一个以农为主靠天吃饭的穷山区。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从实际出发,大抓造林绿化,大抓经济林发展,经过近10年的努力,改变了贫困的面貌。现在的固村乡山山松柏翠,凹凹梨果香,村村树成林,致富奔小康。全乡耕地面积1.5万亩,有林面积就达3.2万亩,其中经济林占1万亩,人均达到1.1亩。全乡年产果品420万kg,年人均林果收入508元。1995年3…  相似文献   

18.
高峰林场自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经济果木林,以八角为主,玉桂为辅,兼少量龙眼、荔枝、板栗、芒果、黄榄、竹笋等。截止2003年春,全场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占林场有林面积45万亩的28.8%。除工业单位职工外(工业单位职工直接入股工业企业参加利润分成,不再另行发展自营经济),营林单位及总场机关在职职工人均有地74.7亩。在经营自营经济的同时,半数以上职工不定期因地制宜兼营养殖、运输等。目前,高峰林场已建起的1400多栋私人住宅楼房,基本上是用自己的经济果木林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建设的,每户家庭在总场周边建有私人楼房。  相似文献   

19.
奈曼旗图连塔拉乡是个地广人稀的牧业乡,全乡总土地面积38万亩,共有579户、3217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8人。全乡可利用的草牧场面积24万亩,多属半干旱的坨沼沙地草场,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21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87.5%。长期以来,由于靠天养畜,不搞草牧场建设,草场不断退化、沙化,到七十年代初,不少牧场变成了白茫茫的不毛之地,生态失去平衡,畜草矛盾日益尖锐,畜牧业生产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被动局面。1974年,这个乡牲畜死亡1703头(只),死亡率高达12%。大自然的惩罚使干部和群众清楚地认识到“靠天养畜靠不住,不搞建设没出路”,只有狠抓草牧场建设,畜牧业才能发展。从1975年开始,乡党委带领全乡人民按照“全面规划,加强保护,合理利用,重点建设”的方针治理沙漠化,围建林草库伦,封沙育林  相似文献   

20.
新村乡位于山东省郯城县西南,沂河东岸,南与江苏省邳县接壤。这里以广种银杏而闻名,被誉为全国银杏第一乡。全乡有27个行政村,7700户,31600人,粮田面积22500亩,人均0.71亩。银杏种植面积11800亩,其中银杏丰产林3000亩,银菜间作3000亩,银粮间作2000亩,银杏园3000亩,银杏苗圃800亩,银杏林网、带长54华里。初步实现了户户有银杏树,村村有银杏园,银杏林网遍布全乡的格局。目前,全乡结果银杏树达21000棵,年产于白果80万斤,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3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5%。新村乡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据记载,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