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落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计划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发挥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和优势,形成一套体现福建省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特色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1月14日,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福州召开2020年度项目启动会。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及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体系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上一轮体系首席专家、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郑家团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庭旭首席专家主持。  相似文献   

2.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13-13
记者从日前在顺昌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获悉,福建省自2009年6月启动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项目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省10个综合试验推广站展示优质水稻面积超过2万亩,辐射带动180多万亩,其中建设千亩核心示范片10个,百亩核心示范片47个;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国家茶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绍兴综合试验站建设已经正式启动,由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该站建设。2007年以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水稻、玉米、茶叶等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旨在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08,(1):11-11
2007年12月21日,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大会”,标志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路、框架和运行管理机制,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度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21至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各功能研究室主任、首批入选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本年度的工作进行考评,讨论2008年新增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的任务规划,讨论并修改<2008年度大豆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和<2008年度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学习农业部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安排2009年度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财政部首批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主要任务是面向我国大豆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全局性、区域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14,(4):66-66
<正>花生产业创新团队是山东省今年启动的3个第二轮建设创新团队之一,为提升山东省花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好"启动实施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2014年度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工作会议"和王金宝厅长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团队职责、建设任务、任务分工和年度目标,确保第二轮建  相似文献   

8.
《花生学报》2009,38(2):5-5
由山东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已启动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对保障国家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新思路、新机制。截至目前,农业部确定了50种农产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是其中之一,也是由山东省承担的唯一一个种植业产业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1个研发中心、4个功能研究室和20个综合试验站组成,设有1位首席科学家,17位岗位科学家和20个综合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1,(9):30-30
8月24~25日,福建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福建安溪县举办。来自福州、三明、漳州、龙岩等九个设区市农业(茶业)局的专业人员,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福建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共计60多人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7年底,国家启动了水稻、茶叶等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建基地、抓示范、树典型,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2008年8月15日,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讯     
《中国茶叶》2012,(8):17-22
正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举办2012年度年中工作会议本刊讯7月18~20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召开2012年度年中工作会议,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部分团队成员,纳溪区政府有关领导、纳溪区农业干部等11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传达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讨会会议精神,还对体系经费使用、人员调整、体系挂牌、会议举办等几个具体问题的要求进行了传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启动了公益性大豆行业科研专项和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两个专项集中了国内从事大豆产业技术研发的骨干力量,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配合“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的实施,《大豆通报》特设立“技术体系专栏”,以便及时刊载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技术指导意见和行业科技专项的最新成果,为大豆科技入户工程的深入和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的服务。 希望参与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行业科技和科技入户工程的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及时反映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交流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入户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实现“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推动行业科技发展、促进科技进村入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5月15日,谢华安院士带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占志雄所长、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副所长等一行5人赴宁化县参加第二届河龙贡米后备品种品质鉴评会。鉴评会由宁化县农业农村局、河龙乡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宁化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明朗、三明市农业科学院许旭明院长、宁化县农业农村局张少敏局长等30余人参加鉴评会。由谢华安院士、三明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09,(5)
近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建设中的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将围绕茶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全国茶叶科技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为做好2021年度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下称"体系")年度工作任务,2021年8月3日,体系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徐建清科长、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植保岗位科学家刘国坤教授、栽培岗位专家工作站章清杞副研究员等一行6人前往尤溪综合试验推广站进行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探索及产品开发调研。  相似文献   

17.
《花生学报》2014,(2):41-41
<正>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任务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3]11号)要求,2014年4月29日,山东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首先对花生团队首席专家2011-2013年的建设任务进行了验收;5月7-8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首席专家分别组织有关专家对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2011-2013年的建设任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1年四川科研生产考察会议",于2011年4月25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隆重召开。来自  相似文献   

19.
《杂粮作物》2009,29(3):F0002-F0002
2009年4月30日,国家花生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辽宁启动仪式暨技术培训会议在阜新举行。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花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县,这将对阜新市花生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邹剑秋 《杂粮作物》2009,29(2):F0002-F0002
经过精心、细致的筹备,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会于2009年2月24日~26日在沈阳市辽宁政协会馆召开。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新疆等11个省(自治区)的高梁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建设依托单位的相关领导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辽宁省农委王振威副主任、科教处陈国华处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赵奎华副院长、科研处孙富余处长分别代表辽宁省农委、研发中心依托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历时3天,通过学习传达“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