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白桦萌芽更新资料,建立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确定白桦萌芽更新的最适年龄范围为31—38年,并以上限38年做为白桦的采伐年龄。通过调查认为白桦林的皆伐复壮只能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其最终发展仍是要被诱导到一个高生产水平上去。同时,从种群生态方面阐述了白桦伐桩产生的大量萌条,不会使种群数量增加。在发展针阔混交林方面,按植被演替和树种的  相似文献   

2.
<正>白桦是冀北山区的一个主要成林树种,具 有分布广、生长快、材质好,抗旱、抗寒,喜 光喜肥,抗病虫害等许多优点。目前对于白桦 次生林的经营方式是抚育、改造、采伐利用。 对于采伐迹地,靠萌芽更新或人工引进针叶树 辅助更新。对实生幼树没有采取培育措施,也 没有提到经营的议事日程上来。实生白桦能否 更新?能否成林?就这个问题,作者在平山林 区内设置了28块临时性标准地进行调查。现将 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柞树成、过熟林萌芽更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柞树林进行小面积皆伐与更新试验,结果表明,柞树成、过熟林小面积皆伐,萌芽更新效果良好。17a 生柞树萌芽林胸径达5 .8cm ,树高达7 .4m ,蓄积量66 .78m3/hm2 。柞树萌芽能力与采伐年龄和采伐季节有密切关系,林龄越大,伐后萌芽力越弱;树液流动季节采伐,萌芽力弱,反之较强。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区山势平缓,森林类型比较简单,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都比较容易,只要采伐方式得当,完全可以建设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林业基地,下面仅就大兴安岭林区的采伐方式作一粗浅分析: 一、径级择伐采伐方式建国后,从1949年到1955年期间的采伐方式全部是径级择伐。当时对落叶松规定胸高直径30厘米以上的采伐,1955年又规定胸高直径20厘米以上的就准许采伐;对白桦、杨树规定胸高直径20厘米以上的采伐,1955年又规定胸高直径16厘米以上就准许采伐。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差异,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留取部位分别宜为冬季、锯砍和上部.  相似文献   

6.
利用杉木伐根萌芽性强的特性,在采伐后通过人工补植、除萌、松土抚育等营林辅助措施来恢复森林的方法,可以达到在投入少量资金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森林的目的.分析了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工具对杉木萌芽林培育的影响,并从林地清理、补植、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杉木林萌芽更新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丽水地区实验林场杉木采伐更新的调研结果认为:为有利于杉木萌芽更新,杉木的主伐年龄不宜过迟;伐桩高度必须降到20cm以下;采伐后应及时炼山;有条件的应提倡伐桩下山基部复土;对大径级伐桩可通过施肥促进萌芽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的红松采伐后,在采伐迹地上最先更新起来的是白桦,山杨以及其它阔叶树,其中以白桦为最多。如果在采伐迹地上同时采用人工更新红松,这就很容易形成人工的红松和天然更新的白桦构成针阔复层混交林,而在迹地上天然更新起来的白桦生长迅速,密度大,分布不均,若不及时的调节上层白桦林的密度,适时进行透光抚育,下层的红松就要处于被压状态。为此,我们通过对红松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白桦的胸径与冠幅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红松和白桦混交林定量透光抚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10年试验和示范推广测试表明,用采伐泡桐成林树留下的伐根或伐桩萌芽更新效果很好。其中留桩萌芽更新林6~8年生时的单株材积为植苗林的1.38倍。萌芽更新以采伐6~9龄的成材树最适宜。该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钱。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西部山地,白桦次生林面积约有6.5万多公顷,占该地区次生林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大青山、蛮汉山、灰腾梁、乌拉山等山地的阴坡、半阴坡。白桦次生林由于多代萌生,林分疏密度不均、干形不良,生产力很低,一般每公顷蓄积量为35~90立方米,最好的也不过90多立方米,急需采伐利用和更新改造。七十年代以来,生产单位对白桦次生林主要采用小面积皆伐,利用萌芽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尾巨桉短周期用材林采伐迹地二代更新方式,试验研究了6年生时尾巨桉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萌芽更新比植苗更新方式林分蓄积量更大,比增22.9%;净利润更高,比增34.4%。可见尾巨桉人工林采伐迹地二代萌芽更新切实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杉木在安徵有林地面积中仅占12.9%,蓄积占18.7%;用材树种中杉木面积占10%,蓄积占20%;杉木蓄积中小径材(6—14cm)占59.9%,可伐量已下降为24.2%,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交通闭塞的边远社队。因此,对现有少量杉木资源应实行集约经营,推行小面积(以50亩为宜,缓坡可大至100亩左右)皆伐,伐一块更新一块。安徵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方式,解放前以人工插条、萌芽更新和人工促进萌芽更新为主。解放后增加了实生苗造林和萌芽更新的比重,而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有所忽视。实生苗造林更新在很多地区往往落后于森工采伐,而萌芽更新难以成林成材,易发生树种更替。调查表明,杉木皆伐后,在交通不便、劳力缺少的地区,可选择人工促进萌芽更新为主;在劳力多、经营条件好的地区,可选择实生苗更新为主,以培育大径用材。而择伐后单纯依靠萌芽更新,在很多情况下会发生树种更替现象,降低林分价值。本文根据1954、1963—1980年在黔县、休宁、歙县和金寨等地杉木采伐和更新的调查资料整理而成,为今后确定采伐方式和萌芽更新、人工促进措施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磐安县黄檀林场杉木迹地更新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采伐迹地用日本细叶花柏进行补到促进萌芽更新,其林分生长比杉木纯萌芽更新林分要提前1-2年都闭,且生长快,是杉木成熟林进行采伐迹地更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伐季节 伐桩直径 桩高及树龄对刺槐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河北省灵寿县进行了采伐季节、伐桩直径、桩高及树龄对刺槐当年萌芽更新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非生长季采伐的萌芽更新效果明显优于生长季节内采伐,即前者的萌条数量、萌条径高生长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后者;②伐桩直径对萌条数及伐桩萌条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而各径级伐桩萌条的径高生长差异不显著;③在6~15a生的年龄范围内或伐桩高度低于30cm时,伐桩萌芽力是均等的,即树龄和桩高对伐桩的萌芽更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美旱杨是河套灌区农田林网的主栽品种。结合天牛危害木的砍伐以及成熟林的更新,经过3年的试验,找到了萌芽更新最佳采伐时间及伐桩高度,同时结合萌芽力和生长量的调查,总结出了一整套萌芽更新技术措施,为萌芽更新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南洋楹是速生、多用途的用材树种。通过将南方冬季采伐习惯转移在春季采伐,可大大提高南洋楹萌芽率,促进萌芽更新成林;再加上降低伐根,培育出优质芽株,通过合理抚育,便达到萌芽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采伐季节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末至整个冬季是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合理采伐时期,而春、夏、秋初一般不宜采伐,若急需木材也只宜部分采伐。  相似文献   

18.
一、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农林部森林采伐更新规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采伐和更新工作必须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的方针,在保证更新和森林防护作用的前提下,满足国计民生对木材的需要,逐步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要求。 三、采伐方式应根据更新方式来确定,采伐前首先根据伐区的立地条件、林分特点、林场的更新力量来确定伐区的更新方式,然后再根据更新方式确定采伐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国有蔡家桥林场属皖南黄山山脉中低山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土壤酸性。该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足,年降水量1522.7毫米,是杉木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提升林地潜力、提高林分质量,笔者就人工营造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代杉木采伐迹地采用人工促进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丰产,而且可有效降低更新成本,缩短杉木成熟期,增加经济效益。人工促进杉木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1.采伐前全面砍灌在林木采伐前实施砍灌,不仅费用相对较低,而且被砍除的灌木可与伐倒的林…  相似文献   

20.
厚朴伐桩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在生长季节采伐也能得到满意的萌芽更新效果,每个伐桩可萌发1-7个萌芽条,7年生厚朴矮林的树干与树枝鲜重达60.2t.hm^-2,平均净生产量为8.6t.hm^-2.a^-1,表明厚朴完全适宜矮林经营,伐桩高度对萌芽条数量,矮林生长影响不大;伐桩萌芽条数量越多,矮林生长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