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为探索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和2007年糯高粱全国区试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也就是说,这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重,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株高、穗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糯高粱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广NCⅡ设计,研究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粒长、百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结果表明,穗位高和百粒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株高和穗行数除加性-显性效应外还有上位性效应,粒长和小区产量除加性效应外还有上位性效应,穗粗和穗长只有加性效应。显性性质:株高和穗位高平均为部分显性,百粒重和穗行数平均为超显性,显性方向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和穗行数均为双向显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山西省中部地区夏高粱-冬小麦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麦秆不还田(CK)、50%麦秆还田(HR)和100%麦秆还田(WR)3种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相比CK处理,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影响了夏高粱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构成因素。其中,夏高粱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HR处理下显著增加,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6.82%和11.45%;穗长、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较CK处理增加了5.13%、11.01%和2.86%。此外,HR处理下的夏高粱产量最高,较CK和WR处理增产8.44%和20.41%。[结论]50%麦秆还田量有效地增加了夏高粱的叶面积指数、穗长、穗数和穗粒数,从而表现出显著增产的优势,适宜在我省中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早稻主栽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湖北省目前生产上主栽的8个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与产量有关的8个性状的遗传参数和性状间的相关。遗传率以千粒重、株高和抽穗期较高,单蔸穗数和结实率较低,遗传变异系数以每穗颖花数和单穗重较大株高和穗长较小千粒重,株高,抽穗期,穗长与单蔸产量呈呈较高的正相关,三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以千粒重最大,单蔸穗数次之,每穗颖花数最小,根据现有品种的穗粒结构,对育种目标提出了比推广品种增产8%以上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程度,为赤峰地区高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赤峰地区近几年选育的14个高粱杂交种的试验结果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株高、穗长、茎粗、单穗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与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6个因素与产量的关联系数依次为穗长生育期株高单穗粒重茎粗千粒重;高粱新品种选育应重点选择长穗型及生育期长的品种,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品种是影响高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进的11个粒用(食用)高粱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株高经济产量生育期单穗重单穗粒重穗长千粒重,进行粒用高粱品种引进筛选,应首先考虑株高和经济产量。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5379锦杂110号辽夏粱2号龙杂13号辽夏粱1号锦杂109号赤杂101号2297龙米粱1号吉杂158号济粱1号,综合性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5379、锦杂110号和辽夏粱2号,适于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吕梁地区种植的高粱品种,研究了来自国内不同省份的45个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在吕梁地区的表现,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穗粒重与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株高与产量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千粒重与生育期、穗粒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生育期、株高与穗长、茎粗与穗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与千粒重、生育期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生育期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粱育种工作近几年来进展不大,其原因主要是遗传基础不够丰富,材料株型不理想、耐密性差,对高粱抗性育种没有足够重视,对高粱原始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系统性统计分析较少。通过对杂交组合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对公顷产量影响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穗长穗宽株高千粒质量实际密度实际株数,对穗粒质量影响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穗宽穗长株高千粒质量实际密度实际株数。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着重选育穗长及穗宽有优势的新品种,保证新品种的单株产量以及总产量,并进行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相关系数最大(r=0.81296^**),穗粒数与穗粗和穗长相关极显著,穗粗和穗长与棒三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相关显著或极,棒三叶面积与株高、穗粒、叶片数相关极显著,但与生育期相关不显著。据此可能会育出生育期较短而单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但不易选出株高和穗位均低而单株产量高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早熟矮秆性状优良的高粱亲本,科学评价自选不育系和恢复系在育种应用的价值。本试验以5个高粱自选不育系和5个自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配制25个杂交组合,并对其株高、穗长、柄伸长、生育期、产量、穗粒重和千粒重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03A是产量、柄伸长和穗粒重性状表现优良的不育系,2055A是能够缩短生育期、降株高和提高千粒重较好的不育系;0-01是产量和穗粒重表现优良的恢复系。穗长、株高、柄伸长、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均大于60%,表明这4个性状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而产量、穗粒重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60%,但其广义遗传力均高于70%,说明这3个性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遗传共同作用明显,受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13个辽宁省新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及穗部性状的研究表明: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的主要差别在于穗粒数、株穗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降低株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高产品种获取高产的关键。育种上在注重穗粒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同时,应把二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栽培上则应控制株穗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同时适当兼顾二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9万、12万、15万和18万株/hm2)对饲用高粱品种‘TS-185’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高粱分蘖数、主茎茎粗、主茎和分蘖的株高、茎秆鲜重、茎秆干重及籽粒蛋白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茎株高和籽粒蛋白含量的变化在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当种植密度最大时,分蘖茎粗值最大,主茎和分蘖的穗长、主茎穗鲜重、千粒重、穗干重及茎秆粗蛋白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主茎穗鲜重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表明种植密度对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当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和12万株/hm2时,产量和品质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高梁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程度,为赤峰地区高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赤峰地区近几年选育的14个高梁杂交种的试验结果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株高、穗长、茎粗、单穗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与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6个因素与产量的关联系数依次为穗长>生育期>株高>单穗粒重>茎粗>千粒重;高粱新品种选育应重点选择长穗型及生育期长的品种,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程晋龙  王晖  杨国虎  马云  史天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93-10396
[目的]研究宁夏玉米(Zea mays L.)杂交组合的鉴定评价指标。[方法]以宁夏自育的一些不同类型粒用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玉米组合间各数量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各数量性状(除秃尖长外)均与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重、收获穗、出籽率、穗长、株高和百粒重是对玉米产量影响相对重要的性状。[结论]明确了产量、穗长、收获穗和出籽率、株高、百粒重、穗行数是宁夏玉米杂交种(组合)鉴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83-787
为了明确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差异,加快我国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选育进程,试验对国内9个和国外5个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生育期、穗宽、单株穗粒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茎粗、穗茎长度、地上可见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供试机械化高粱品种生育期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粒质量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地上可见叶片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和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地上可见叶片数和单株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分蘖数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产量(Y)与品种的地上可见叶片数(X1)和单株穗粒质量(X2)的最优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 102.775 7+360.645 6X1+39.556 9X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光合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80份生产上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性状("棒三叶"叶面积、全株叶数)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性状与百粒重、株高和穗位等性状的相关性较强,而与穗粗、行数和行粒数等性状的相关性较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百粒重、株高和全株叶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对穗长、穗位和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次之,对穗粗、行粒数、行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关系最近的是玉米穗部的行粒数,其灰色关联度为0.282 5;然后是出籽率和穗位,其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360 0、0.304 5;穗粗、百粒重、穗长、株高和秃尖长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较远一些。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中矮秆高粱杂交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吉林省中矮秆高粱杂交种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和淀粉含量等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拟定了今后吉林省中矮秆高粱杂交种选育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