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新品种‘定薯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1):63-64
‘定薯4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定薯1号’为母本,‘陇薯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晚熟鲜薯食用及淀粉加工型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薯块扁圆形,薯皮黄色略粗,薯肉黄色,芽眼少而浅呈浅红色。薯块干物质含量28.40%,淀粉含量20.22%,维生素C含量16.60 mg/100g,粗蛋白含量2.22%,还原糖含量0.18%。中抗晚疫病。干旱地产量在1 650 kg/667m2以上,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二阴区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定薯5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定薯1号’为母本,‘陇薯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为晚熟鲜薯食及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株型直立,株高70 cm,茎绿褐色,叶绿色,花冠紫色,天然结实性少。块茎大小均匀,卵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呈浅红色。单株主茎数1.9个,单株结薯数5.0个,平均单薯重133 g,商品薯率82%以上。块茎干物质含量25.05%,淀粉含量19.17%,维生素C含量10.21 mg/100g,粗蛋白含量2.32%,还原糖含量0.17%,蒸煮食味优。抗晚疫病,感卷叶病毒病。块茎产量1 840 kg/667m~2,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6.5%。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及其他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的抗旱性鉴定可以通过干旱胁迫下的抗旱系数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差异来确定。研究测定5个马铃薯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系数及生理生化指标。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5个品种的茎粗、株高和根长均降低,平均减幅分别为22.70%、17.42%、36.78%。各品种的叶片含水量均降低,‘定薯3号’减幅最小,‘定薯1号’减幅最大。干旱胁迫处理下各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率和根含水率有增加也有减小,叶片含水量和离体叶片失水率均以‘青薯9号’最高,根含水率则以‘陇薯10号’最高。各品种的抗旱系数在0.875 4~0.940 9,均属于高抗品种。干旱胁迫处理后,各品种较正常供水处理脯氨酸含量均增加,‘青薯9号’增幅高达203.72%。各品种丙二醛含量均增加,‘青薯9号’增幅最小,为3.03%。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在新品种选育亲本选配及推广过程中,可结合各品种的抗旱特性以及生理指标进行鉴别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薯13号’是以自育品系‘天99-5-4’为母本,‘天95-7-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16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芽眼少而浅。粗蛋白含量2.58%,维生素C含量13.7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11%,块茎干物质含量25.2%,淀粉含量19.01%。产量在1 800 kg/667m~2以上,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及二阴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冀张薯14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以‘3号’为母本,‘金冠’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薯2013002号。该品种为晚熟鲜薯食用型品种,薯块淀粉含量13.22%,干物质含量18.68%,粗蛋白含量2.12%,还原糖含量0.34%,维生素C含量17.8 mg/100 g鲜薯。2012年参加河北省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产量1 634 kg/667m2,比对照‘克新1号’平均增产16.76%。该品种抗马铃薯PVX、PVY、PVS和PLRV病毒病,抗晚疫病。‘冀张薯14号’适于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了11个马铃薯新品种,以当地品种‘定薯1号’为对照,对物候期、经济性状、产量及块茎品质进行了评价。各引进品种均较对照增产,其中‘鄂马铃薯5号’、‘宁薯14号’、‘中薯21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分别为44 933,39 224,37 501和36 270 kg/hm~2,较对照‘定薯1号’分别增产72.1%、50.3%、43.7%和39.0%,且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作为主粮化加工薯大面积推广种植;‘鄂马铃薯5号’和‘青薯10号’产量高,淀粉、干物质及粗蛋白含量高,还原糖含量较低,适合全粉加工;其他品种继续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7,(3):190-192
‘定薯3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大西洋’为母本,‘定薯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菜用及淀粉加工兼用型,生育期128 d左右。薯块圆形,白皮白肉,薯皮较粗,芽眼少而浅。平均单株结薯数6.3个,商品薯率78.80%。块茎干物质含量26.50%,淀粉含量17.90%,还原糖含量0.21%,粗蛋白含量2.12%,维生素C含量15.90 mg/100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59 kg/667m~2。较抗晚疫病,耐旱。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青海东南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等北方一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藏农薯1号’是以‘陇薯7号’为母本,‘昌都土豆’为父本杂交,经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晚熟,属鲜食品种。薯形椭圆,黄皮黄肉,芽眼深浅中等,大中薯率67.00%,薯块干物质含量21.40%,淀粉含量17.50%,粗蛋白含量1.55 g/100g,维生素C含量18.10 mg/100g,还原糖含量0.37 g/100g。该品种中抗晚疫病,适宜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 000~4 000 m农牧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合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研究以‘陇薯6号’为对照,对12个国内育成马铃薯品种在通渭县(温带半干旱区)和岷县(温带半湿润区)2个试验点的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价。在抗晚疫病水平上,‘定薯3号’、‘陇薯7号’和‘青薯9号’为抗病,‘冀张薯8号’和‘冀张薯12号’为感病,‘定薯1号’、‘定薯4号’、‘陇薯6号’、‘陇薯10号’、‘天薯11号’、‘天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为中抗。在通渭县,‘青薯9号’、‘天薯12号’、‘定薯4号’、‘定薯3号’、‘天薯11号’、‘陇薯10号’和‘陇薯7号’较‘陇薯6号’(CK)增产2.56%~28.55%,其他品种则减产0.37%~5.76%;在岷县,除‘冀张薯12号’其他品种较‘陇薯6号’(CK)增产1.48%~37.98%,‘冀张薯12号’减产0.85%。因此,建议在温带半干旱区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温带半湿润区需在马铃薯生育期根据气候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肥力差或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可适量种植‘定薯1号’和‘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0.
‘晋薯29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农业试验站2005年以‘虎头’作母本,‘晋薯14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合作选育而成的马铃薯高产中晚熟新品种。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薯2015006)。该品种生育期114 d,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薯形扁圆,皮色淡黄色,薯肉白色,薯皮光滑、芽眼浅,无裂薯及空心薯,结薯集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2 195 kg/hm2,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20.30%。块茎干物质含量15.60%,淀粉含量9.58%,维生素C含量14.60 mg/100 g,还原糖含量0.98%,蛋白质含量2.07%。中抗早疫病,抗晚疫病、病毒病、黑茎病。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马铃薯一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宣薯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5):319-320
‘宣薯5号’是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育成的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2001年以‘Vytok’作母本、‘387136.14’作父本经过有性杂交,2012年8月‘宣薯5号’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12 d,长椭圆形,薯皮麻皮、浅黄,芽眼紫色且浅,薯肉白色。产量37 500 kg/hm~2,淀粉含量23.37%、蛋白质含量2.30%、维生素C含量23.30 mg/100g、还原糖含量0.14%、干物质含量29.10%。‘宣薯5号’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区、半山区春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2017,(5):317-318
‘希森6号’是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夏波蒂’为母本,‘XS930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薯2016003。同年通过国家马铃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马铃薯2016003。该品种为中晚熟鲜食及加工兼用型品种,生育期91 d左右,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薯块干物质含量22.60%,淀粉含量15.10%,维生素C含量14.80 mg/100g鲜薯,粗蛋白含量1.78%,还原糖含量0.14%。‘希森6号’抗马铃薯Y病毒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2013~201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59 kg/667m2,较对照品种‘夏波蒂’增产46.40%。适宜在北方一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天薯12号’是以自育品系‘天97-8-98’为母本,‘庄薯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6 d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紫。单株块茎数4.1个,平均单薯质量105 g,大中薯率87.4%,产量在1 500 kg/667m2以上。块茎干物质含量23.14%,淀粉17.47%,维生素C 176.2 mg/kg,粗蛋白2.53%,还原糖0.159%。抗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等主要病害。‘天薯12号’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宜薯1号’是本地农家品种‘赶马2号’经系统选育而成,于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1)510084。该品种为中熟、鲜食品种。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深度中等,商品薯率73.70%。干物质含量17.12%,淀粉含量10.03%,蛋白质含量2.26%,维生素C含量19.30 mg/100 g,还原糖含量0.09%。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394 kg/667m2,较对照‘米拉’(1 251 kg/667m2)增产11.43%。中抗晚疫病和病毒病。适宜在亚热带生态区四川省平坝及中、低山地区春季和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2017,(6):378-380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20号’是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2002年以‘3号’为母本,‘金冠’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6年经国家马铃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马铃薯2016002)。‘冀张薯20号’生育期98 d左右,属中晚熟鲜薯食用型品种。薯块椭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干物质含量20.00%,淀粉含量12.40%,粗蛋白含量2.16%,维生素C含量13.5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58%。中感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重花叶病毒病。国家马铃薯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3 240 kg/hm~2,较对照‘克新1号’平均增产32.93%,生产试验产量32 430 kg/hm~2,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20.74%。适宜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华北一季作区及陕西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丽薯10号’是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P03-S99组合(Serrana-inta×PB08)实生薯家系中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马铃薯2014006号)。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及淀粉加工型品种,薯块淀粉含量19.99%、干物质含量23.50%、维生素C含量23.00 mg/100g、蛋白质含量2.66%、还原糖含量0.16%。该品种植株抗晚疫病、感轻花叶和重花叶病毒病。‘丽薯10号’适合在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吉薯1号’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2005年以‘内薯7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进入鉴定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24.62%,淀粉含量18.91%,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6.58 mg/100 g,粗蛋白含量2.54%。中抗重花叶病毒病,抗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8.
‘吉薯1号’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2005年以‘内薯7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进入鉴定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24.62%,淀粉含量18.91%,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6.58 mg/100 g,粗蛋白含量2.54%。中抗重花叶病毒病,抗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7,(3):186-189
‘陇薯1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以杂交创新资源材料‘L9712-2’为母本,‘L0202-2’为父本组配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晚熟,生育期121 d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0~65 cm。茎绿色,叶绿色,花冠白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2~5个,大中薯重率72%以上。薯块长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浅,薯皮略粗。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藏、耐运输。薯块平均干物质含量25.6%,淀粉含量20.1%,粗蛋白含量2.57%,维生素C含量14.98 mg/100g,还原糖含量0.106%。食味优,适合食品加工。植株田间高抗晚疫病,较抗花叶病毒病。产量达1 800 kg/667m~2以上。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5,(3):191-192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5年用‘03-26-5’作母本,‘04-1-20’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4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薯2014001。薯块干物质含量23.50%,淀粉含量14.40%,还原糖含量0.15%,维生素C含量12.70 mg/100g鲜薯,粗蛋白含量2.26%。该品种适合在山西省一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