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基于发展类型理念的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森林经营已经从木材导向的单一经营向探索森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和实现预期林相技术的转变,但人多地少的林情和不同的功能需求亟待改变长期以来追求木材产量的经营理念,导向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多功能人工林模式。文中基于发展类型多功能人工林经营理念,探讨了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模式下的概念框架、目标内容,重点阐述了多功能人工林经营的林分作业法设计,以杉木和木麻黄人工林经营模式为典型应用案例解释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发展目标、树种比例、混交类型、近期营林措施等设计理念,以期为多功能人工林经营设计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思路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松人工林改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红松人工林改培的目的和意义,并从林分选择、抚育间伐和经营技术措施管理等方面对改培技术做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桉树种植不仅极大地填补了我国木材的短缺,而且桉树经营形成的产业链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致富脱贫。但是在长期的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由于人们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短期采伐模式,加上品种单一、纯林连载等因素,导致了土壤肥力的破坏、水源的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基于此,阐述了桉树人工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及危害,以广东省桉树改培实例研究项目探究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杉木边缘产区Ⅲ类地条件下的9年生杉木人工林采取不同改培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改培措施的林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疏伐+施肥+套种红锥的改培技术模式措施,其林分中杉木和红锥生长情况均为最好,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的丰产林标准。改培后3 a,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蓄积净增长量分别达到4.58 m、4.75 cm、0.0821 m3、110.85 m3·hm-2,林下套种红锥保存率、树高、胸径也分别达到91.67%、4.81 m、4.22 cm。该改培技术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生产力,为边缘产区低立地级杉木人工林的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伊春林区人工林的发展概况,比较分析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优越性及改培人工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塞罕坝林场森林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观点,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森林经营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进次改迹地和次生林的抚育经营管理,实行采伐迹地更新项目责任承诺制,对偏远难地段的人工林间伐加大采伐强度,人工林间伐适当保留林下灌木与人工林经营采伐避免集中连片等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七坡林场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及区位优势,在国家储备林基地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的支持下,结合林场生产经营,已营建多功能城市森林5万亩。其中,对桉树人工林逐步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在桉树人工林中引入了米老排、火力楠、山白兰、灰木莲、红锥、黄花风铃木、大花序桉等乡土珍贵阔叶、彩色树种,面积达7000亩,规划经营周期40年。目前,初步形成桉树与其他阔叶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这就是七坡林场创新的用材树种全周期可持续高质量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林口林业局红松人工林改培工程的实施,提出应用技术方案及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
谈红松人工林改培果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红松人工林的改培适宜的林分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天然化经营人工林一直是现代林业工作者的追求。文章对人工林天然化思想的形成历程,包括永续利用和法正林学说、森林多功能论、接近自然林业和新林业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生态系统经营理念和绿色保留地作业法进行人工林天然化经营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在我国的实践,包括对红松人工林天然化经营的长期研究、防护林和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尝试进行探讨,并对我国进一步的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实践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3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泉阳林业局人工林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泉阳林业局人工林的成因、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森林可持续、多功能森林的经营思想,并针对泉阳林业局的人工林提出了具休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关帝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例,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密度优化调控技术、目标树大径材培育技术、低效林质量提升技术3方面介绍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从建立固定观测样地、确定实施对象、林木分类和林分抚育、近自然抚育强度4方面总结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系统的建设措施,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华北落叶松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东丰县的红松人工林,林龄在15~20 a,结实株率6%;林龄20~25 a,结实株率48%;林龄25 a以上,结实株率71%。针对东丰县的红松人工林现状,提出了红松人工林改培为红松果林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人工林是我国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是东北林区森林经营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通过阐述近自然经营理念、特征及优点,论述其在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建立适合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两种模式,即落叶松-阔叶树混交林培育模式和落叶松-红松混交林培育模式,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属于松科松属乔木,贵州全省85%以上的县市地区都有分布,在贵州全省的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贵州省森林结构中的主要优势树种,是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中主要的改培对象。文章以龙里林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改培经营模式,为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马尾松林改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球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人工林为木材生产和缓解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在介绍全球人工林资源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水分循环、养分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机制, 提出了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 即建立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制度、通过森林认证助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充分利用REDD+机制提高人工林固碳效应的政策推动策略,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人工林对水循环负面影响、提高人工林的养分循环、促进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策略, 以及保育高保护价值区域策略和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人工林规划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山西人工林存在组成结构不合理、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系统脆弱、生产力低下等问题,亟需提高质量。介绍了智利人工林经营模式,可以为山西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资料查询、专家咨询获取各种模式林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华容县5种当地典型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共设置20块样地,对相应指标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洲滩人工林复合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5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优劣排序为林-菜模式(0.631 3)林-菌模式(0.611 8)林-药模式(0.488 3)林-草模式(0.475 2)纯林模式(0.456 7)。无论从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还是从综合效益来看,研究区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都优于纯林模式。  相似文献   

20.
探索科学经营模式是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云南热区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是发展人工林的极佳区域,几代科技人员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乡土树种选育、人工林群落特征、种植模式、土壤管理、采伐剩余物处理、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概述与总结,以期为我国热区人工林乃至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