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郑慧玲  蒋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1-1428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三台县面源污染程度的相应指数。结合三台县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现状,对三台县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把握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关系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制定农业可持续政策重要理论依据。基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对我国历史中长期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动态耦合评价,结果发现:1985~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但是这种矛盾尚不剧烈,并且从趋势上看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胁迫性逐年弱化。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出应该进一步加大循环农业、两型农业、低碳农业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力度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中部的清镇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及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清镇市各乡镇的畜禽养殖、农业化肥施用、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面源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清镇市农业面源污染TN、TP、COD实物排放量分别为13.09×103、3.63×103、50.36×103t/年,等标排放强度分别为6.42、8.86、1.08 t/km2。其中,畜禽养殖业为主要污染源,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70.84%;主要污染物为TP,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54.15%。根据各乡镇农业和农村污染等标排放强度的聚类分析及敏感性的评价结果,清镇市农业和农村污染优先控制区域应为红枫湖镇和百花湖乡,面源污染防治应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特征、危害及主要防控措施,认为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污染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方面的研究已颇为成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与管理标准,各项措施未能广泛执行,使得学术理论与农业生产相脱节;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需要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指出从农户角度寻找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城郊农业主导产业的特征与优选原则,并构建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城郊农业主导产业优选指标体系。以桂林市雁山区城郊型农业主导产业优选为例,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特质并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与趋势,确定了该城郊农业主导产业的体系架构。采用实际调查统计与理论专家模糊判断相融合的方法,构造出城郊农业主导产业的个体判断矩阵和模糊隶属度矩阵。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主导产业的优选算法,据此,对该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优选分类。最后对结果加以微调,从而划分出本地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一般产业。通过实际考核验证,算法优选结果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对该地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优选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通过对太湖“零点行动”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水质得到改善但尚不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提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性;进一步对环太湖流域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源水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得出,浙江省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包括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3个方面。结合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和GIS技术,采用环境风险指数模型对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及各污染源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浙江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畜禽养殖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风险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1个地级市中有8个农业面源污染为中度风险,3个为轻度风险。在各污染源中,农药污染风险最大,畜禽粪便污染风险最低。因此,降低农药使用量应作为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此外,应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着力点来降低化肥使用量,根据种植和养殖结构,重点发展以猪粪和鸡粪为原料的蔬菜、水果专用精制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湖“零点行动”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水质得到改善但尚不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提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性;进一步对环太湖流域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源水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基于2011—2016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动态评价。鉴于河南省农业化程度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的特点,在常规环境负载率、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的负产出,提出内部损耗率指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状态保持良好,但系统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内部损耗率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0.40。因此,河南省应继续实行化肥农药的减施增效措施,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的确定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加权平均法,对贵阳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GIS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城郊菜地土壤中Zn、Cd、Pb、Cu、As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3320,总体属于本底级;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贵阳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主要呈现出中部低,南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高的规律,但研究区菜地土壤均未受到这6种重金属的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1.
巢湖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当前对底泥的污染缺乏深入研究。以巢湖湖区底泥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对湖区底泥中pH、Cd、Hg、As、Pb和Cr6项进行监测,选用标准值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监测点位的污染状况,通过方差分析法来评价两年数据的差异性;采用插值法绘出湖区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中各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巢湖湖区底泥污染程度等级为清洁,2年的监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湖区中部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不高,其中Hg的污染程度相对较大,Cd、Pb次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Hg、Cd在武汉市郊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蓄积等行为的研究及其污染影响评价,试图建立Hg、Cd在城郊农业生态环境中灌水—土壤—蔬菜和养殖水—鱼体间的数量关系,并提出区域城郊污灌、污养生产中的Hg、Cd污染评价标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等标污染指数"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比较某一地区内不同子区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时,因各区域水资源量不同,不能反映这些子区域单位体积水域所承受的污染量。为此引入等标污染指数概念,使水资源量不同的各子区域之间能够进行相对污染严重程度的比较,应用此方法对江苏省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专家简介艾绍英,1997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农田土壤改良与重金属污染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研发工作。现任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化肥污染治理专家、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广东省土壤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获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承担完成了广东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技术支撑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总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极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越来越严格,需要科学管理固体废物,对此农业农村部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下文简称为《环境防治法》).  相似文献   

16.
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入户调查法评价了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和支付意愿。调查表明,只有35.5%的农户知道农业面源污染概念,61.8%的农户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相关知识来源于农业推广部门,50.0%的农户在政府培训推广减肥增效新技术时可能降低化肥施用量;89.1%的农户愿意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议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差别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化肥农药施用、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农村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商丘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一)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目前,商丘市每667m2耕地化肥年施用量为75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同时也远远超出发达国家15kg/667m2的安全上限。  相似文献   

18.
在南淝河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其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因子,鉴别污染源并采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子的污染贡献率。结果表明,南淝河整体污染较为严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南淝河大致分为A、B、C 3类,其中,A类83.32%的污染来源于点源营养物质和点源有机物;B类70.16%来源于点源营养物质和点源有机物;C类71.63%的污染来源于农业面源的农业营养物质和生物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比较某一地区内不同子区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时,因各区域水资源量不同,不能反映这些子区域单位体积水域所承受的污染量。为此引入等标污染指数概念,使水资源量不同的各子区域之间能够进行相对污染严重程度的比较,应用此方法对江苏省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总量,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基于输出系数模型,以总氮和总磷的排放作为评价对象,研究安徽怀远县2014—2018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并分析面源污染来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8年该区域的总氮排放量分别为309.8、293.6、300.6、305.2、310.5t,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1.7、21.9、22.4、23.0、22.8t,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源、人口源和畜禽源。各污染源对总氮排放量的贡献率为耕地源人口源畜禽源,对总磷排放量的贡献率为:人口源畜禽源耕地源;综合单位面积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将区域分为4等级,时空分布具有明显变化。单位面积总氮排放强度多分布在2、3等级,单位面积总磷排放强度分布多分布在1、2等级;大部分村总氮、总磷排放强度分布一致,西北部余夏、找母和东部联合村排放强度较高,南部刘楼和镇南等村排放强度较低。因此,安徽怀远县主要面源污染物为总氮,可通过调整所施肥料的氮磷比,控制总氮排放量,同时根据各区域内各村不同的污染源构成,提出适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