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柳沟沉积泥沙粒径空间分布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选取东柳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主河道中泥沙颗粒的粒径特征,研究流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粒径变化过程。应用激光粒度仪对研究区内的河道沉积土样进行测定,使用秩和检验对泥沙颗粒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流域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中值粒径和河道比降的变化,将东柳沟流域分为丘陵区、沙丘区和农田区3个区域。流域沉积泥沙的中值粒径从上游丘陵区到下游农田区逐渐呈减少的趋势。3个分区的沉积泥沙级配特征有显著不同,丘陵区的沉积泥沙主要由粗沙构成,极粗沙和中粗沙约占57%。而沙丘区和农田区以细沙为主,且越往下游细沙含量越大,其中沙丘区沉积物中细沙及更细的颗粒所占比例约为64%,农田区沉积物中细沙及更细的颗粒所占比例约为84%。据此表明,东柳沟的侵蚀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的交替叠加,其中沉积泥沙中值粒径变化最剧烈的地方是风蚀和水蚀交错最为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王则宇  崔向新  蒙仲举  党晓宏  王健  葛楠 《土壤》2018,50(4):819-825
结合锡林河流域风水侵蚀情况,对锡林河流域围封天然草地、放牧草地、封育种植草地表层(0~5 cm)土壤粒度特征及其与风蚀、水蚀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育种植草地较放牧和天然草地在降低土壤风蚀和水蚀方面均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锡林河流域草地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其所占比例为75%~82%,放牧草地较天然草地及封育种植草地土壤粒度粗化明显,封育种植草地中蒙古冰草+草木樨草地土壤颗粒分选性较差,其余草地土壤颗粒分选性均为中等;研究区内粒径在160μm左右土壤颗粒为易受侵蚀土壤颗粒;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特征与风蚀、水蚀均有明显相关性,尤其与近地面20 cm风速和径流产流总量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化土地表土粒度条件研究对于区域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测定,采用矩法计算粒度参数,研究毛乌素沙地的表土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沙地内部各种土地类型的表土粒度主要集中于砂粒段(1000~50μm),含量为41.22%~97.63%,粉砂粒(50~2μm)含量为0—51.61%,黏粒(〈2μm)含量为2.71%~10.38%;半固定沙丘和移动沙丘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145.491和157.563μm,较为接近,处于各种土地类型的较低状态;固定沙丘与耕地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128.782和118.175μm,居于中间状态;草地和林地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94.667和108.819μm,颗粒级配较为细小;土地类型中以移动沙丘的粒度组成最为粗化。移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分选较好,表现出极强的正偏和较尖的峰值;耕地、林地、草地也表现出正偏,但其偏移值较小,峰值也较为平缓。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类型间粒度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表明不同土地类型受风蚀作用的差异性和风蚀作用的阶段性。从不同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的空间变异来看,毛乌素沙地表层土壤平均粒径存在比较明显的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细的空间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风水两相侵蚀条件下流域泥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为风水两相侵蚀产沙和高含沙水流侵蚀产沙的治理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选取位于黄河上游内蒙古段的西柳沟流域为例,采集沉积物表层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对43个样点的泥沙粒度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理论,结合方差分析以及K均值聚类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1)不同沉积环境下泥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不同,以水力侵蚀为主的丘陵沟壑区分形维数平均值最大,为2.48;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沙漠区分形维数平均值最小,为1.95。(2)对于西柳沟流域,泥沙颗粒组成中粒径在0.05mm以下的含量越高,粒径越离散,分维值越高;粒径在0.05~1mm之间的颗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低;粒径在1mm以上的颗粒含量与分形维数关系不明显。相对来说,粉粒含量对于分形维数的影响大于黏粒含量。[结论]地貌条件主要影响的是河床样的泥沙粒径组成,产沙层土样的颗粒组成不受地貌条件的影响,河滩样的泥沙粒径组成受地貌条件和沉积环境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希拉穆仁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荒漠草原常见的耕作区、围封区、放牧区及旅游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了0~2 cm表层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及分形维数等粒度参数,探讨风蚀颗粒范围。结果表明:1希拉穆仁荒漠草原耕作区、围封区、放牧区及旅游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组成均表现为以砂粒和粉粒为主,黏粒含量较低,样地平均粒径数值依次变小,分选性逐渐变好,峰态平缓,分形维数数值逐渐减小,土壤颗粒组成依次粗化;偏度分别为负偏、近于对称、正偏和偏正偏,彼此差异明显,偏度可作为有效的粒度参数指标。2通过分析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和土壤粒度累积频率间平均距离,显示研究区粒径为134μm和454μm附近颗粒为近自然状态下的易风蚀颗粒。各粒度参数及分维值均显示放牧和旅游加剧希拉穆仁草原表层土壤风蚀,土壤粒度分布范围变宽,整体向粗粒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蚀与风蚀的交错作用大大加剧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土壤侵蚀强度,造就了复杂的侵蚀环境。通过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区域——神木六道沟流域,选择沿本地盛行风向(NW)到最弱风向(E)方向的坡面布设采样断面,探究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和侵蚀速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和显著的坡面变异(p0.05)。其坡面分异受坡面部位、坡度、植被、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侵蚀动力(风力和降雨)的共同影响。侵蚀动力之外的因素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坡面变异累积解释69.6%~82.1%。土壤侵蚀速率与坡面部位、坡度、植被、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土壤侵蚀的动力因素也十分重要。然而,要揭示坡面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定量区分水蚀和风蚀对坡面侵蚀的贡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丁肇龙  汪君  胥鹏海  曹月娥  刘巍  杨建军 《土壤》2018,50(2):398-403
风力侵蚀是准东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考察和土壤~(137)Cs取样分析,对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137)Cs分布特征及风力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7)Cs剖面分布特征不同,~(137)Cs基本分布在0~20 cm,甚至更浅,~(137)Cs活度值介于0~65.50 Bq/kg;各样点~(137)Cs总量介于0~1 698.29Bq/m~2,其中背景值为1 698.29 Bq/m~2,不同地类~(137)Cs总量排序为:低平地草甸(背景值样点)灌丛沙堆荒漠草地砾石戈壁盐碱地耕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裸地;估算出耕地和非耕地各样点的风蚀速率,耕地平均风蚀速率为744.50 t/(km~2·a),非耕地风蚀速率介于945.06~4 404.01 t/(km~2·a)之间,平均值为2 589.96 t/(km~2·a)。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生态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及覆被较差是根本症结所在.退耕还林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通过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对退耕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农、林、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1.6%.以草地类用地面积最广,占流域总面积的56.77%,其次为林地、农耕地,分别为19.6%和15.25%.流域上、中游梁峁顶及坡地绝大多数退耕成为未成林造林地,但仍保留有一定数量坡耕地.农耕地中的梯田面积占44.8%,坡耕地占42.4%,川坝地、川台地等占12.9%,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流域上中下游分布集中程度不同.上游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与全流域分布格局相似.流域中农业用地类和园地相对集中分布在中游,而流域中的林地相对地集中分布在下游.中游发育的平缓地形地貌有益于发展农业耕作和园地种植.而下游村庄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土地利用方向受城镇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影响,因而林地异常集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涪江流域水文站控制区域的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作为侵蚀量计算单元,计算每个流域发生侵蚀的地块(即旱坡地、陡坡旱地、有林地、疏林地、草地、灌木地和裸地)侵蚀量,得到全流域年均侵蚀量为2 460万t/a,年均侵蚀模数为813.9 t/(km2.a),上游山地区侵蚀模数>1 000 t/(km2.a),紫色丘陵区侵蚀模数50~0800t/(km2.a);流域平均泥沙输移比为0.83,上游泥沙输移比>0.90,中下游丘陵区泥沙输移比在0.30~0.80之间,而在流域上中游山地丘陵衔接的冲洪积扇区的年均泥沙沉积量约144万t/a;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面积不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流域面积是度量衡单位,而不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RS的荒漠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IS和RS为平台,对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鱼卡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兼有部分水蚀。从土壤类型来看,灰棕漠土、高山漠土侵蚀强烈,兼有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洪积盐土风蚀强烈,高山荒漠化草原土水蚀较为强烈。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极强度风蚀和剧烈风蚀主要分布在沙地和戈壁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极强度水蚀主要位于沼泽和沟道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因此,在制定水土流失整治措施和区域土地发展规划时,应首先考虑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特性。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土壤侵蚀的实际及当前对侵蚀类型、类型区等的不同理解与应用状况,提出了中国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形式、侵蚀形态与侵蚀类型区等的基本概念、划分依据及初步划分成果。本文还对水土流失类型的提法与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Present research in Germany on water, wind, and tillage erosion is examined. Existing soil‐protection strategies, laws, and guidelines are outlined. These are the result of extensiv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and the adoption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The most common methodologies currently used in Germany are reviewed. They allow an estimation of the water‐ and wind‐erosion risks as well as methods for their reduction. The results enable an aim‐orientated, site‐specific, risk‐adequate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control measures in an easily understood framework. The most important remaining research problems ar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3.
地表侵蚀与地貌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侵蚀与地貌相互关系的研究郭耀文(青海师范大学,西宁810008)杨军(青海省土地管理局)王满堂(青海省科技情报所)StudyonCorrelationBetweenSurfaceErosionandLandforms¥GuoYaowen;Yang...  相似文献   

14.
韭园沟流域坝系建设调查马小哲,田永宏,郭玉梅,张庆伟(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绥德县718000)一、流域概况韭园沟流域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北约5km处,是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70.7km2,主沟长18km,沟道平均比降为1.2...  相似文献   

15.
风水两相侵蚀研究现状及我国今后风水蚀的主要研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是风蚀和水蚀 ,对其研究历史较长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我国 ,由于独特的季风气候和地理位置 ,风水两相侵蚀面积广布。风水两相侵蚀不是简单的风蚀加水蚀 ,而是一个相互作用呈周期循环的复杂体系 ,国内外关于风水两相侵蚀的研究较少。在阐述风水驱动因素的基础上 ,说明了我国一些基本的风水两相侵蚀类型 ,并对风水两相侵蚀的复杂性进行描述。今后在对这些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确立风水侵蚀交错带的范围及分布 ,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对待 ,这对全国生态环境的整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自组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过程是坡面土壤颗粒的一种宏观定向有序运动,这种现象在耗散结构中称为自组织现象。细沟侵蚀愈剧烈,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愈严重。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进行了分析,对细沟侵蚀的防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冻融侵蚀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冻融侵蚀的季节性和侵蚀作用的特殊性 ,使得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很少。探讨了冻融侵蚀的概念 ,将冻融侵蚀分为融雪径流侵蚀、沟壑冻融侵蚀、寒冻石流、冻融风蚀、冻融泥流、冰川侵蚀 6类 ,并对各类型的侵蚀过程和特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城镇侵蚀及其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城镇侵蚀是土地侵蚀的一个类型,包括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侵蚀、城镇诱发侵蚀和城镇垃圾侵蚀.城镇侵蚀以人为侵蚀为主,侵蚀强度大,对下游危害严重,治理投资大.城镇侵蚀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治管结合.  相似文献   

19.
神府东胜矿区侵蚀营力及风、水蚀相互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府东胜矿区主要侵蚀营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侵蚀营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分布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力、水力相互作用及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形成了风、水蚀地区特有的坡面徽地貌形态和垂直分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针对国家对土壤侵蚀防治对策基础理论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重大问题,选择东北黑土漫岗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紫色土山丘区等4个主要水力侵蚀区,从侵蚀过程、侵蚀模型和侵蚀调控3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尺度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构建了中国多尺度水蚀预报模型;提出了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综合集成了适应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水土流失调控范式。该项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战略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