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现代法理中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受教育权利得以公平实现是政府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为我国的宪法所规定,又为《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所规定。受教育权利是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核心,但在现实中弱势群体子女不能切实享受到这项权利,国家应对此承担主要责任。强化政府在这项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促使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高等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这里的弱势是一个比较和相对的概念,包括能力弱势、心理弱势、经济弱势等,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辅助的基本原则和良好途径与方法,以帮助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向“强势”转化。  相似文献   

3.
要建立一个平等、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底层群体的全面发展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教育作为公益事业,其公平性,特别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求得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但是我国的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实现,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增加高等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底层群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满足社会底层群体发展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立一个平等、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底层群体的全面发展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教育作为公益事业,其公平性,特别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求得发展的最重要运径。但是我国的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实现,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增加高等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底层群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姬秀娟 《农业考古》2007,(3):245-248
城乡教育不公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该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为城乡教育公平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保证义务教育的实现。改革高等教育制度,保证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和弱势区域及其成因作了简要分析,论述了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和弱势区域在"一刀切"的政策背景下参与全国竞争格局是不公平的,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和目的,并就如何在此背景下构建公平合理的全国竞争格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公平和正义是任何社会所追求的理想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政治公平的延伸,教育公平对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上,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和制度的不公平会在客观上加重教育的不平等,通过制度和政策调整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是更为直接有效的。制度层面中存在着哪些人为的因素在影响和加剧着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别?文章从政策制度的视角深入分析城乡高等教育差异的原因,以期为缩小城乡高等教育差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了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论述了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公问题的主要表现,即特权效应造成的高等教育不公,区域差异造成的高等教育不公以及弱势阶层承受的高等教育不公等。提出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以及加强对弱势阶层的保护力度等措施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弱势群体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进程更加剧了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信息素质教育是改变其弱势地位的重要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城市弱势群体信息素质教育的原则、内容、形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施教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制约西部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农民的弱势地位引起的收入增长受阻,反映出劳动力与资本交换权利的不公平和农民在生产关系中的被动地位。中长期内,促进西部农村消费增长的思路是引入政府力量,致力于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农民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在此过程中,政府责任体现在:尊重农民的社会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加强对传统农业改造和农民投入;重视收入分配公平,调节收入分配结构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消费倾向;加强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以稳定农民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公平问题逐渐摆在人们的面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多年来的弱势发展地位.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公平发展,是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双层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真正实现公平,城乡之间的高等教育公平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缓解这一现象,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它所倡导的理念和高等教育公平在很多方面达成了一致,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使我们当前的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但两者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机会公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通过关注和帮扶城乡教育弱势群体,完善城乡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共享等途径,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农民工子女作为我国公民应当享有受教育的公平权利。由于制度的不公正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政府有责任制定公正的制度,实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正。  相似文献   

15.
王艳红 《河南农业》2014,(24):50-52
落实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平等发展就是要实现人权的实质平等保护,以确保其与强势群体同等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机会,恢复其自立能力,实现其自由发展。国务院做出的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决策中对河南社会保障与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河南这样一个粮农大省、农业人口大省、全国贫困大省,破解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保障问题,迫切需要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26-21427,21429
以失地农民法律权利弱势为视角,对失地农民及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了法学解析,对当前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的途径,以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浮出水面,并逐渐为政府所关注和接受。所谓弱势群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态之中;二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三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依据这个界定,我们认为大学生中间也存在弱势群体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国民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加大,为城乡之间享受公平的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现象,从而暴露出城乡之间享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受到挑战。为了追求城乡之间最大限度的公平,政府可以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以及从高校内部的自身出发,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从校外向校内的转化,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历程和社会管理实践中,毛泽东一直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始终把追求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为当今的教育公平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为弱势群体构建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弥合社会的断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政府的当务之急。现阶段政府要尽力提高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及诉求表达能力,疏通和拓宽弱势群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协商与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