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的中部,花生常年种植面积21万多亩。过去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花生亩产一直没过200公斤。1987年冬省科委确定在科技扶贫项目中,于沂南县进行花生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开发试验,由省花生所和沂南县农业局共同承担。该开发试验是以大王庄乡为基点,带动周围五处乡镇。通过技术开发,使开发区由低产变中产,进一步达到高产,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开发计划要求,1988-1990年大王庄乡开发试验基点,在该乡前三年平均亩产204公斤的基础上,1.35万亩花生每年亩递增20公斤,三年累计亩增60公斤。带动的蒲汪、杨坡、湖头、库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各地花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把各项成熟的增产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适于中低产地区的花生中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和适于高产地区的花生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1990、1991两年,全国共推广花生中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776.3万亩,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66公斤,比前五年平均单产亩增43.6公斤,共增产花生33.82万吨。1991年还推广了花生优质高产综合技术136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3.
花生覆膜栽培在我县已有六年的时间,80到86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1.28万亩,平均亩产346.2公斤,比对照亩增117.6公斤,增产52.6%,其中千斤以上地块2011亩,最高亩产703.5公斤,全土层35厘米左右的中低产田覆膜11.6万亩,平均亩产292.5公斤,比对照亩增105.5公斤,增产56.4%,总增荚果1223.8万公斤,总增收673.09万元,纯增收670.16万元。本文  相似文献   

4.
1983年我县洋际乡界背村在干旱田试种0.295亩“早稻——秋花生——油菜”获得成功,面积逐年扩大。1986年全县有四个乡种植,面积达210亩。其中洋际乡种植151亩,经取样测产验收,早稻亩产401公斤,花生亩产148.5公斤、油菜籽亩产61.5公斤,洋际乡村民李位禄种植1.5亩,早稻亩产412.5公斤,花生亩产225.5公斤,油菜籽亩产100公斤。试种证明:“早稻——秋花生——油菜”在缺水的高岸田、天水田复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耕作制。  相似文献   

5.
我区常年种植花生200多万亩,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之一。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257.23万亩,占全国的5.6%,居全国第6位,但单产比全国平均低50.5公斤,排第22位。解放后34年,全区平均亩产尚未突破100公斤,迅速提高我区花生产量水平,对改变我区花生生产落后面貌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3年春—1984年春在我校农场开始摸索亩产  相似文献   

6.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7.
广西花生单产低而不稳,为了进一步验证并运用七十年代末以来,经过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的有效增产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由区农牧渔业厅下达,区农科院经作所、桂平和合浦两县农业局承担搞的万亩花生高产示范样板,按预定两年(1986—1987年)完成了任务,超过规划平均亩产200公斤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林同学  胡进 《花生学报》1991,(3):17-19,31
1984年我们在全区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技术研究,获得了公顷亩产400公斤以上高产方,422公斤高产地块;1987~1989年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又在莒南、临沭两县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和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研究,为进一步培创我区夏直播花生高产起了积极作用。1990年我区创亩产400公斤以上夏直播花生1111.4亩,其中费县郝家村1.16亩高产地块单产467.5公斤,为全区大面积发展夏直播花生,大幅度提高荚果产量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配套技术,现就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宽幅大沟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是改传统的二尺沟播小麦套半夏花生为2.7尺的宽幅大沟麦套覆膜春花生。该方式集小麦沟播优势与春花生覆膜栽培技术为一体,既协调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年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小麦269.5公斤,花生335.2公斤。1987年全县推广27000亩,总增收196.56万元,1988年全县推广73000亩,总增收335.8万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们在耕作制度改革、调整作物结构中,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改双季稻为花生——杂交稻。从1982年起我们与郴县廖家湾农科站共同在该乡薛家组进行试验,获得了成功。1982年试种13.7亩,花生品种是粤油551—116,亩产花生280.1斤,最高蚯1.26亩,亩产386.5斤,后作晚稻威优六号平均亩产705斤;1983年连片种植花生——稻17.43宙,花生平均亩产371.5斤,最高坵1.2亩,亩产528.4斤;晚稻威优九八平均亩产858斤,其中高产坵1.23亩,平均亩产1006斤;1984年连片种植23.5亩,花生平均亩产456厅,最高坵0.56亩,折合亩产596.5斤,晚稻是威优六号,威优四○、威优九八等组合,平均亩产804斤,最高坵1.2亩,威优四○亩产1023斤。  相似文献   

11.
1987-1989年,我所承担的省科委下达的“夏花生小麦两茬双高产栽培规律及其配套技术研究”课题已结束。实践证明,只要掌握粮油瞻前顾后的栽培规律,采取相应统筹兼顾的配套技术,就能获取双高产。仅莒南、临沭两县经专家验收的双高产田:双300公斤的20795亩,平均亩产小麦320.6公斤,夏花生316.9公斤;双350公斤的4099亩,平均亩产小麦372.2公斤,夏花生367.2公斤;双400公斤的371.4亩,平均亩产小麦429.6公斤,夏花生411.7公斤。现将技术规范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积极开展高产试验,培创高产典型,在继1978年1.96亩地上创造出亩产482.5公斤、1983年1.3亩地上创造出亩产748.3公斤世界最高纪录后,今年又在平度市仁兆镇吕常虎的责任田上培创了1.142亩地高产试验田。此系山东省科委下达,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承担的花生高产生理生态指标及集约栽培技术指标研究课题。1991年9月21日经山东科委委托省农科院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考察验收,平均亩产达785.6公斤,又创世界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花生栽培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显示了我国花生生产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河南省的传统作物。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88年达671.1万亩,比1978年的98万亩增长5.8倍。目前,河南省花生面积已基本达到作物合理布局的要求,并趋于稳定。但从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看,河南省花生单产水平较低,且增长不快。1978年单产为68.5公斤,1983年为95.5公斤。1984年以来则呈现明显的徘徊趋势,如1986年单产94.0公斤 1987年由于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亩产124.0公斤,  相似文献   

15.
我省甜菜生产培养万亩方,是由1981年开始,由省科委委托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研究所和安达县政府共同承担。在安达县万宝山、羊草公社进行甜菜万亩方试验,1981年亩产2035公斤,含糖16度;1982年亩产1802公斤,含糖17.4度。1983年受国家农牧渔业部委托,省农牧渔业厅主持,由安达县、富裕县政府分别承担。在安达县升平公社、富裕县二道湾公社培养了高产高糖低成本甜菜万亩方。1983年升平公社万亩方平均亩产2150公斤,含糖16.1度;二道湾公社万亩方平均亩产1760公斤、含糖16.8度,均达到和超过了原定计划指标。它们主要的科学技术措施是:①合理选茬,  相似文献   

16.
我区今年杂交早稻播种面积30.47万由,总产13.5万吨,亩产444公斤,比去年亩增12.5公 斤,比今年的常规早稻亩增115.5公斤。  相似文献   

17.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我县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耕作制,始于1983年,9年生产实践证明,它对于增加春粮总产,促进吨粮田建设、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田少人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深受欢迎。 1990年冬至1991年10月,我们组织实施了省丰收办指令性丰收计划项目6.1万亩大麦-双杂三熟试验,按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种植业测产验收办法,分别于三季作物成熟期间对全县5个乡、15个村、45个组的225丘高、中、低样板田进行了实测验收(每丘5点,每点2平方米)、三季作物加权平均实际亩产分别为:大麦182.4公斤、早杂437.8公斤,晚杂486公斤,三季亩产1106.2公…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广西花生单产低而不稳的局面,促进花生生产发展,1989年春我们组织实施了30万亩花生中低产区域性技术开发,实际完成面积30.1426万亩,平均亩产142.4公斤,比非示范地亩增产35.2公斤,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其主要配套技术措施是:选用良种抓全苗;适增肥料,配方施肥;病草防治,化学调控。主攻方向是:争足苗、促分枝、保花、保果、保青叶。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亩产达36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