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利用SSR划分56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50份玉米自交系和6个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从60对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进行统计,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3.23个,多态性信息量在0.216~0.821之间,平均为0.607.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56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合并后为SS(旅大红骨、PA、Reid)和NSS(PB、四平头、Lancaster)两大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2.
3.
采用荧光SSR标记技术,对我国玉米育种中重要的32个代表性自交系进行遗传关系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兰卡斯特种质的自交系和唐四平头种质的自交系及这两种种质的自交系与其它种质的自交系遗传距离较大;而瑞德种质的自交系和旅大红骨种质的自交系遗传距离最近.所研究自交系划分为3大类群(Ⅰ、Ⅱ和Ⅲ),其中2个类群分别为兰卡斯特群(类群Ⅰ)和唐四平头群(类群Ⅲ);而瑞德种质和旅大红骨种质的自交系及选自美国杂交种的自交系均划归同一个群(类群Ⅱ)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RFLP标记划分45份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采用54个玉米 RFLP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EcoR、Hind Ⅲ),共计145个探针/酶组合,检测了在我国南方玉米区广泛利用的41份自交系和代表美国主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4份美国自交系的RFLP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5份材料间存在较丰富的RFLP多态性。根据RFLP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6大类群:热带种质类群、Mo17类群、FRB73类群、地方类群Ⅰ、地方类群Ⅱ和330或Oh43类群。供试自交系系谱关系的资料和所组配杂交组合的信息支持了该研究的分类结果,说明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该研究的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地方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证明来自美国玉米带的Mo17类群、FRB73类群和Oh43类群对于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还将在我国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一自330和丹340归为一类,而这一类群和美国玉米自交系 Oh43可能是同类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B73、丹340、Mo17和黄早四)和来自5个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1、Pop32、Pop28和Antigua种族的25个典型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100个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丹340和黄早四,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第四类群包括除M9以外的24个热带自交系,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可再分为亚群1和亚群2,其中亚群1包括除M15以外的Pop21的4个自交系;亚群2包括M15和M17两个自交系;B群是硬粒型种质,可再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包括自交系M1、M2、M3和M5;亚群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包括自交系M6、M7、M8、M10和来自Suwan 1的M4;亚群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包括来自Pop32的M16、M18、M19和来自Pop 28的M22、M24;亚群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包括来自Pop32(ETO)的M20和来自Pop28的自交系M21、M23、M25。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研究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及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0个SSR核心标记、6份骨干自交系和49份外引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0个SSR标记在49份外引自交系中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检测到4~11个等位基因、平均6.05个,PIC变化范围0.3224 (phi072) ~0.8376 (bnlg2235)、平均为0.6347,基因多样性趋势与PIC基本一致,变化范围0.3640(phi072) ~0.8538 (bnlg2235)、平均为0.6767.结合骨干自交系系谱的聚类与基于混合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将外引材料划分为唐四平头、瑞德、改良瑞德、兰卡斯特4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标记划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了50份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从64对SSR引物中,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58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07个多态性条带,涉及58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3.569个,变化范围2~7个;平均PIC值为0.560,变化范围从0.232到0.784。经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供试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8个亚群)。聚类后的群内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这表明所选取的SSR引物可以有效地区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是客观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划分辽宁省部分骨干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部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条,其PIC值在0.1045-0.8820之间,平均为0.7099.54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1-1.42.采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于SSR标记的96份玉米自交系杂优类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当前玉米自选系种质类群混乱,组配效率低下等问题,选用70对SSR引物分析了96份甘肃当地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23个等位片段,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5个等位片段,平均每对检测到3.61个等位片段.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在0.153~0.787之间,平均0.60.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97~0.919之间,平均0.640.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96份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合并为SS和NSS 2大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B73、丹340、Mo17和黄早四)和来自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1、Pop21、Pop32、Pop28及Antigua种族的25个典型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100个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群包括丹340和黄早四,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9以外的24个热带自交系,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可再分为亚群1和亚群2,其中亚群1包括除除M15以外的Pop21的4个自交系;亚群2包括M15和M17两个自交系;B群是硬粒型种质,可再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属于Suwan1种质,包括自交系M1、M2、M3和M5;亚群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包括自交系M6、M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4;亚群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包括来自Pop32的M16、M18、M19和来自Pop28的M22、M24;亚种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包括来自Pop32(ETO)的M20和来自Pop28的自交系M21、M23、M25。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相似文献
12.
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了解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挖掘耐旱玉米种质。【方法】采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结合水分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评价了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筛选出耐旱系13份、中等耐旱系16份和旱敏感系24份。【结果】在水分胁迫下,耐旱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叶片保水力强、丙二醛含量低,胁迫解除后,植株能恢复生长。随着胁迫强度增大,旱敏感系的叶片保水力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迅速降低,复水后植株不能恢复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保水力是玉米耐旱性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价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利用63对SSR引物分析了53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24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6。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将53份自交系划分为Lancaster、BSSS、旅大红骨、PA、四平头和PB共6个亚群。除Lancaster外,其余5个亚群均含有耐旱系。根据自交系的耐旱性反应,发现BSSS、PB和四平头亚群的幼苗存活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保水力较高,为重要的耐旱种质类群。采用t测验,在8份耐旱系和10份旱敏感系间检测出21个具有显著频率差异的等位基因,可用于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评价。【结论】BSSS、PB和四平头亚群为重要的耐旱种质类群。检测出的21个具有显著频率差异的等位基因,可用于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were used to detect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21 maize(Zea mays L. ) inbred lines. Forty-three SSR primers selected from 69 primers gave stable amplification profiles, which could be clearly resolved on 3% Metaphor agarose gel, and produced 127 polymorphic amplified fragments.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per SSR locus was 2.95 with a range from 2 to 7.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for the SSR loci varied from 0.172 to 0.753 with an average of 0.511. Genetic similarities among the 21 lines ranged from 0.480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of Zhongzi451 vs. K12 up to 0.768 between CA156 vs. Ye478. The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21 inbred line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wo distinct clusters with several subclusters,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heterotic groups determined by their pedigree information.Eight SSR primers, which had high level of polymorphism, could allow a rapid and efficient identification of 21 inbreds. Consequently, SSR markers could be used for measuring genetic variation of maize inbred lines and assigning them to heterotic grou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SSR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反应体系。[方法]对SSR技术参数(PCR反应体系、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对辽宁省主推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最优PCR反应体系为:灭菌超纯水14.60μl,10×Buffer(Mg2+)2.00μl,dNTPs1.20μl,Taq酶0.20μl,正、反向引物各0.50μl及DNA原液1.00μl。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较大,所选的引物不同,在同一条件下呈现理想电泳条带所需的最佳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不同。[结论]该体系应用于杂交玉米品种的真实性快速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SSR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SSR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反应体系。[方法]对SSR技术参数(PCR反应体系、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对辽宁省主推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最优PCR反应体系为:灭菌超纯水14.60μl,10×Buffer(Mg2+)2.00μl,dNTPs 1.20μl,Taq酶0.20μl,正、反向引物各0.50μl及DNA原液1.00μl。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较大,所选的引物不同,在同一条件下呈现理想电泳条带所需的最佳退火温度和电泳时间不同。[结论]该体系应用于杂交玉米品种的真实性快速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玉米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了影响标记辅助育种效率的诸多因素,总结了可用于育种实践的标记开发方法,阐述了其在玉米品质和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列举了一些可用于辅助分析的工具软件。最后对玉米标记辅助育种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我国应大力开展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并拓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17.
对40个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2个不同类型玉米材料测定的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间呼吸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可做为基因型分析的重要生理指标。40个自交系呼吸速率平均值为(CO2)6.64mgdm^-2h^-1,变异系数为22.03%。不同玉米类型间呼吸速率高低依次是普通杂交组合、姊妹系、自交系、糯质玉米和甜质玉米,与类型间光合速率高低的排列是一致的。杂交种呼吸速率呈明显的正优势,超中亲率平均为24.58 相似文献
18.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共生期应控制在50天以内。衢州的间作棉种植密度以3.0-4.5万株.hm^-2为宜,杭州以5.25万株.hm^-2为宜,而春玉米以3.75万株.hm^-2较佳。间作棉的氮用量应在90kg.hm^-2左右,且以基肥和夫玉米采收后两次施用为好。应用DPC能显著增加间作棉的产量,改善间作棉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对SSR基本核心引物和20对SSR扩展核心引物进行扩增,以鉴定待测玉米样品是否与\"先玉335\"标准样品相符。通过分析待测样品与\"先玉335\"标准样品在DNA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待测样品Ⅰ与标准样品有明显差异,即该样品不是\"先玉335\";待测样品Ⅱ与标准样品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样品是\"先玉335\"。SSR标记技术可快速、准确、高效地鉴定玉米品种的真伪性。 相似文献
20.
单倍体育种技术(double haploid,DH)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成为国外一些大公司玉米商业育种的主要手段。利用诱导系MT1诱导国内有代表性玉米自交系,分析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结果表明,不同玉米主产区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一定差异,北方春播玉米区(5.16%)>南方丘陵玉米区(5.14%)=西南山地玉米区(5.14%)>黄淮海夏播玉米区(4.44%);不同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大小不同,表现为兰卡斯特群(5.64%)>Suwan群(553%)>瑞得群(5.43%)>旅大红骨群(4.96%)>四平头群(2.76%);温带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为5.17%,明显高于热带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3.63%),说明单倍体诱导率因母本的遗传背景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