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t/hm2(C2)生物炭,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4个生理时期测定了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物炭处理对棉田土壤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田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整体呈减少的趋势;C1处理、C2处理与C0处理相比,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生物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连作年限下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缺乏,且在生物炭施加量增加的情况下,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数量变化以及土壤酶的活性.[方法]以新疆高产棉花连作5、10、15和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棉花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变化有极显著差异,真菌和放线菌变化无显著差异,棉田土壤B/F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进行测定,结果脲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磷酸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先呈下降趋势,再随连作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多年连作 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连年重茬,再加上棉农有机肥投入不足,棉田后期供肥能力弱,脱肥造成棉花早衰。植棉年限较短的棉田,棉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5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生长尚好,一旦中后期遭遇低温阴雨,则大面积发生红叶症状,其主要原因:①由于棉田长期连作,秸秆还田.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抗生菌数量少,导致病害发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1早衰原因多年连作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连年重茬,再加上棉农有机肥投入不足,棉田后期供肥能力弱,脱肥造成棉花早衰。植棉年限较短的棉田,棉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5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  相似文献   

5.
绿洲棉田长期连作下残膜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通过田间调查和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长期连作棉田,集中连续使用地膜后,地膜在土壤中的累积、空间分布和形态变化,及其残膜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膜使用年限增加土壤中残膜平均每年以11.2kg·hm-2速率增加,长期连作棉田残膜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占到了85%,在耕作层(0~30cm)以下随着根层深度的增加,残膜量减少;大于50cm2残膜在土壤中平均占30%,10~50cm2占36.5%,小于10cm2占33.4%,随连作年限增加,在0~15cm土层残膜量减少,15~30cm土层残膜量逐渐增加,残膜破碎度提高。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容重下降。棉田中残膜阻碍棉花主根垂直生长,使根系形态呈现鸡爪型和丛生型等畸形,但对棉花产量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尉犁县不同连作年限棉田棉花苗期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通过调查不同连作年限的棉田棉花苗期病害发病情况,掌握在滴灌模式下连作棉田棉花苗期病害发生规律,以期为棉田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调查地点根据尉犁县有代表性的种植区域特点及土壤类型,选择在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棉花种植区开展调查,分别选择连作6年、8年、10年、15年和20年的棉田,每个连作年限分别选3块地,设3次重复。  相似文献   

7.
于2007年以不同连作年限棉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连作5 a、8 a、12 a年和15 a棉田土壤容重、土壤氮、磷、钾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规律,以揭示长期连作造成棉田减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棉农自主经营管理条件下,棉田土壤容重并未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全氮、全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则是连作8 a之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连作8 a、12 a、15 a棉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平均值分别比连作5 a的下降了40.1%、46.7%、52.4%,而且微生物菌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总体表现为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是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农业病虫害防治及生态安全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十个课题之一。本课题针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棉花连作因土传植物病害不断加剧而表现连作障碍,导致棉区萎缩、主棉区西移新疆,而新疆棉区多年连作却在病菌不断累加条件下持续高产的矛盾事实,探索新疆连作棉田健康土壤微生态平衡机理这一重大理论与生产实际问题。为新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南疆地区50团棉花连作5年、10年、15年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结构和机械组成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棉花连作对其土壤各种物理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重、容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孔隙度则反之;土壤团聚体中粒径小于0.25mm的微团聚体占了较大比重,良好团聚体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微团聚体则相反;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的含量占了较大比重,而砾石没有,砂粒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粉粒呈下降趋势,而粘粒呈无规律的波动状。  相似文献   

10.
豫东是河南省主产棉区,麦棉两熟是棉花生产的主要方式,棉花苗期处于麦棉共生阶段,由于受小麦的影响,病害较单作棉田发生重;同时,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苗期虫害与单作棉田相比发生较轻。根据本区棉田特点,在棉花苗期采取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促进棉花壮苗早发,对发展棉花生产,稳定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加大,品种的频繁更换,棉花重茬年限的增加,种植作物的单一,使棉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棉田害虫的抗性也在逐年增加,棉田病虫危害也在逐年呈加重趋势,本文从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防治棉田害虫的策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处理对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通过棉花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了棉花长期连作和活性炭处理后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连作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又升高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中加入活性炭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未加活性炭的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活性炭可吸附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从而缓解了根系分泌物的害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棉田土壤容重下降,连作5、10、15和2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种植1年的增加10.56%、18.09%、37.34%和55.64%,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连作5、10、15和20年含盐量分别是连作1年的122%、132%、124%和14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连作10、15和20年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是连作1年的60.4%、35.9%和39.8%;有效磷含量在连作5年达到最大值,比连作1年增加25.2%,随后开始下降,连作10、15和20年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连作5年和10年土壤酶活性降低,连作10年以后又升高,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连作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在新疆绿洲棉区,棉花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后,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有次生盐渍化倾向,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棉花连作5~10年,土壤酶活性较低,连作障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疆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连作陆地棉吐絮期土壤为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不同连作年限,细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连作10年后增加;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原菌数量总体也呈增加的趋势;相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田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生态管理理论及可持续控制棉花病虫害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棉田生态系统,改善农区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利用,植保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新疆棉田病虫害可持续生态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 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SMBC、SMBN、SMBP)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土层SMBC、SMBN、SMBP含量, 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 SMBC、SMBN、SMBP含量逐渐升高;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随着连作年限增加SMBC、SMBN、SMBP含量下降, 0~20 cm土层秸秆还田条件下连作5、10、15年SMBC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 20.8%、67.2%、70.4%, SMBN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2%、81.2%、85.4%, SMBP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3%、81.2%、85.3%;秸秆还田条件下, 0~20 cm土层连作30年棉田SMBC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分别增加了116.6%、86.2%、101.6%、28.9%和7.99%;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N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114.1%、82.1%、99.65%、27.8%和7.15%;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P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65.7%、6.9%、34.2%、1.4%和2.22%。不同土层间微生物量差异表现为0~20 cm> 20~40 cm> 40~60 cm。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棉田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 且可以缓解棉花连作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棉花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棉田病虫为害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三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两病"(棉枯萎病、黄萎病)直接影响棉花产量.无害化防治与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地将棉田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稳定在经济阀值以下,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阐述滴灌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从越冬病虫源防治、加强春播阶段的技术措施、棉花生育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以供棉花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连作5、10、15、20 a和25 a的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棉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增长棉田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粗砂和细沙含量增加,粘粒含 量下降,其变化连作15 a极为明显;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盐分含量和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大幅度升高,速效磷比较稳定或略有减小,而钾的含量显著下降,致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其增减变化连作15 a极为显著;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连作15 a都达到最高值,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活性连作20 a达到最高值。 由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研究区棉花连作年限不宜超过15 a,棉花连作年限超过15 a时,会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土体紧实板结,结构性差,土壤养分含量失衡,酶活性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等连作障碍,使得棉花产出和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加大,品种的频繁更换,棉花重茬年限的增加,种植作物的单一,使棉田生态环境变的越来越脆弱,棉田害虫的抗性也在逐年增加,棉田病虫危害也在逐年呈加重趋势,本文从气候条件影响、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的影响、化学防治水平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防治棉田害虫的策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