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趋势,含义有二:一是农业科技工作必须面向农业经济建设主战场,农业经济建设必须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应该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应该有利于农...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中国电商交易额已经超过美国,预计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如果能够突破现有制约因素的限制,依赖信息化技术发展,未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这也将会为农村科技创业带来更多机遇。提高农业附加值,流通领域首当其冲。流通领域里的农村科技创业不仅是实现农业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的突破口。当前,流通交易领域是农村科技创业最为活跃的领域,而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交易领域发展最为蓬勃的创业产业。据估计,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模式与发展趋势以指导农村科技创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今年江苏“三农”投入将达427亿.比上年新增50亿,这些新增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支持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由安徽省淮南绿亿农业科技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棉花新品种"绿亿棉12"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安徽省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由安徽省淮南绿亿农业科技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棉花新品种"绿亿棉12"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安徽省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专家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81-7682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遵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进行农业生态经济建设;改善管理体制,抓实农业生态经济建设项目;提高科技研究效率,发挥科技在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经济建设规范与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1对中国农业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的认识应该说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已建成并逐步走向完善。这个体系的主体是由省(市、自治区)地县农业科研单位、比较成熟的农业科技企业、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大专院校所组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农业科技创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2):108-108
1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补贴今年预计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三是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四是增加政府的储备;五是合理调控进出口。  相似文献   

9.
浅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九五”以来,酒泉市农技推广系统紧紧围绕酒泉市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实施35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为酒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酒泉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7.38亿元,比“八五”末增长72.4%。目前,酒泉市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创新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现就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省农科院、万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周宁、建宁、明溪、政和等县政府分别签约,拟建设万村农业科技服务综合体项目。据悉,这一项目作为生态农业经济区的科技载体,计划总投资13亿元应用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和食品安全智能追溯等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博览园、农业物流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适度进口、保障产能、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新战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更要吃得安全。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底线基础上,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农业科技已成为助力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C-D生产函数和增长速度方程对2000—2021年海南省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显示,海南省在这一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5.69%。通过回归结果发现,海南省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较资本和播种面积高,即农业劳动力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最大。今后,为提升农业总产值,应该加大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控制支农资金和土地的投入规模,提高其利用效率;同时,还要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难点《膫望》杂志2000年2期报导: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1999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看出: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中,从1998年度的13位降至第25位,被评价的26个指标大幅度下降则构成了我国科技及农业科技创新的难点,即:1.R&D经费投入不足且来源单一R&D经费投入是世界各国评价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科技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而我国的R&D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构成妨碍科技竞争力提高及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1998年我国的R&D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7%,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比如:美国1998年R&D经费约为2200亿美元,韩国约为13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正中美贸易战本质是科技战,只有提升科技水平和拉动产业升级才是根本。不论贸易战走向如何,中国农业都应该借助这次贸易战的警示,减少农业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的支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中美贸易战点燃战火。7月6日起,美国正式对中国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25%的关税。同一时间,中国对美国等值产品约545项加征25%进口关税的反击举措生效。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五年来,新郑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项经济指标与1985年相比:粮食总产由19.2万吨增长到26万吨,增长35%;农业总产值由1.57亿元增加到4.21亿元,增长1.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2元提高到680元,增长1.1倍;农民储蓄额净增2亿元。五年多来,围绕科技兴农,全县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科技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科技力量的呈现和我国农业科技的不足,充分阐述了提高科技是提高竞争力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应该把握好科技的力量,加大科技投入,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值的快速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好最坚实的基石,让农业科技成为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如何在现代农业新形势下创新农业培训机制,有效转化科技,这意味着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农业;这也是有效搭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桥梁,使农民培训提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培训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晋城市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成效,在农民创新形势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创新方式及建议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如何在现代农业新形势下创新农业培训机制,有效转化科技,这意味着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农业;这也是有效搭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桥梁,使农民培训提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培训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晋城市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成效,在农民创新形势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创新方式及建议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1990年全世界农业人口23.89亿人,占总人口52.94亿人的45.1%,从事农业劳力11.01亿人,占农业人口的46.6%。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加强农村智力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深远意义。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改善,才能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20.
杨志强 《甘肃农业》2013,(11):20-21
农业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定位,把发展农业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农村当作自己施展才华的战场;把农民致富奔小康看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农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应该怎样适应社会发展中的这一新问题、新矛盾,如何用院校的科技资源为"三农"服务等问题提出了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