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桑品种是蚕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的产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蚕茧的产量质量.浙江省不仅桑品种资源丰富,而且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培育出的不少优良品种为本省乃至全国的蚕桑生产发展起了较大作用.随着蚕丝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桑品种的选育与更新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庐江县地处皖中,濒临巢湖、长江,辖17个镇,231个村级单位,27.5万农户,农业人口105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连年来,庐江县政府高度重视家禽产业化工作,把家禽列为农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家禽产业。为了解全县家禽产业化经营现状,最近,我们组织相关畜牧技干深入禽业大镇养殖专业村、龙头企业、养禽小区、专业合作组织,专题调查家禽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庐江禽业发展的形势和动态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庐江县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231行政村(社区),农业人口108万人,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县。近年来,庐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和家禽产业化工作,把家禽产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了《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家禽产业发展的意见》,引导、扶持禽业发展,县畜牧等相关部门精心组织,规划指导,扎实推进,家禽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蚕丝业正向二十一世纪迈进,面临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社会背景。基于此,我国蚕丝业产业化才逐步由构想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其研究应用将更加深入。认真总结其特征表现,揭示其深刻内涵,当能对蚕丝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蚕丝业振兴。l 蚕丝业产业化的几个特征1.1 市场化要求拥有完善的市场体系1.1.1 拥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这是基本前提。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成长起来的。面对整个社会产业…  相似文献   

5.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全国优势柑桔生产区域之一,也是四川省柑桔重点栽培区。在分析农业产业优势时,广安市委、市政府将柑桔列为广安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并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机制,全面实施产业化经营,以推动广安市柑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广安市柑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蚕丝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并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目前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唯一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中西部许多省(区)已把发展蚕丝业作为实施秀美山川工程的首选项目。根据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结合近十年来蚕丝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蚕丝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积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模式   1.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等形式,把蚕丝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提高蚕丝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并制定一套从生产初级产品(蚕茧)到最终商品(丝绸服装等)的生产——销售管理体制和公平的利润分配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发展蚕丝业产业化经营,是蚕丝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蚕丝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蚕丝业产业化是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养蚕地区蚕丝业经济发展与保护的必然选择,是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蚕丝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是加快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蚕丝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2 蚕丝业产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桑产业”是桑树开发利用新领域,饲料桑、食药桑和生态桑是广西重点开拓的三大途径,通过介绍和分析三大途径的特点和方向,以期为广西“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蚕丝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提高蚕丝业与其它经济作物的竞争能力,使其可持续稳定发展,除价格因素外,进行省力化的栽桑养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大蚕期条桑收获养蚕,具有省工省力、保持叶质新鲜、增加桑叶利用率、提高蚕茧产量质量等优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一环.但秋季条桑收获的时期过早或方法不当则易导致秋季桑芽萌发,消耗树体养分,冬季遭受冻害,影响次年春叶产量.若收获过迟,则由于叶片老化,黄落叶多影响秋叶产量.为此于1998~2000年对桑树秋季条桑收获适期和形式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全南县采用杂交桑养蚕,全年可饲养十二批蚕,蚕桑产业曾是全南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全县工业化发展,蚕桑面积逐年萎缩,蚕茧质量也严重下降,笔者对茧质下降原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1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少地方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围绕某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形成了集经科贸、种养加为一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斌 《蚕学通讯》2005,25(4):46-49
改造传统产业,将科学技术渗透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长,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和根本措施.如何使蚕丝产业可持续发展?西南大学和石柱县人民政府合作,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探索出了一条桑(蚕)-草(兔、畜)-桑枝(菇)-蚕沙、兔粪(沼气)-沼液、菌棒(肥)-还田(菜、粮)的高效生态蚕丝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就该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配套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作了相关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野生长果桑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野生长果桑资源丰富。长果桑是乔木 ,属较速生树种 ,干直树材好 ,可用于建材 ;树皮可造纸 ;长果桑结果量大 ,桑果被卫生部正式列为首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物。它具有极高的保健滋补功能。开发利用云南野生长果桑资源 ,将其作为果用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的生态型桑树品种 ,将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桑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海安县海安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老桑更新,推广育71-1品种桑733.3hm^2,蚕桑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桑园总面积达1400hm^2,占总耕地面积55.2%,蚕桑生产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多种原因,桑疫病时常星星点点发生。特别是2003年桑疫病发生面逐步扩大,严重的田块发病率达60%,对我镇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是一种新型的桑枝条去皮加工机械,它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与之配套的桑枝条加工经营模式的建立,为桑枝条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解决了关键性的原料加工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桑枝条的破碎、去皮工效;桑枝条的综合利用,蚕农每667 m2桑园可增加收入500~600元.  相似文献   

15.
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的研发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逸文  肖丽 《中国蚕业》2008,29(3):45-46
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是一种新型的桑枝条去皮加工机械,它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与之配套的桑枝条加工经营模式的建立,为桑枝条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解决了关键性的原料加工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桑枝条的破碎、去皮工效;桑枝条的综合利用,蚕农每667m2桑园可增加收入500~600元。  相似文献   

16.
农业银行提出要调整信贷支农定位,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农业产业化主要有四条:一是支持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将是今后农行信货支持的重中之重,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和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产业链条;二是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所谓鹅产业化经营就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养鹅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联结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把养殖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养殖户的方法,建立科、工、贸,产供、销的良性经营体系,使其具备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特征。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巾场经济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业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主要蚕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蚕丝主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丝绸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80%,蚕丝产品成为我国极少数能控制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纺织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蚕丝业亟需从科技和管理同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促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蚕丝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蚕丝业稳定持续发展。1 我国蚕业生产的分析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49年桑蚕茧…  相似文献   

19.
<正>蚕桑产业是桐乡市传统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有7822.6 hm2的桑园面积,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达69000多户。2014年饲养蚕种195858.9张,其中中秋、晚秋实发49100.3张,占全年饲养量的25%,全年饲养量、产茧量和总产值比上年大幅度下降。由于受桑螟的严重危害,秋蚕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桑螟的大暴发使全市蚕桑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高桥镇、崇福镇、凤鸣街道等3个重点蚕区造成蚕业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严重挫伤了蚕农经营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20.
蚕桑产业是云南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大,云南现成为全国栽桑养蚕第三大省份。然而,桑树病害的发生成为影响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桑褐斑病最为严重。桑褐斑病是云南桑树最重要的叶部病害,由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 (Bereng.) Allesch]感染引起,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桑褐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桑褐斑病的分布、危害、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褐斑病更深入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