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耀泉 《齐鲁渔业》1996,13(3):33-33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吴耀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贻贝、扇贝和牡蛎等贝类是浅海筏式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中扇贝养殖发展最快。随着筏式养殖面积的盲目扩大和养殖密度的过高,出现了养殖区水体得不到充分交换、港湾浅海水质恶化的现象。而...  相似文献   

2.
唐箭飞 《水产养殖》2010,31(12):39-41
<正>江苏沿海是我国条斑紫菜的主产海区,养殖方式有潮间带的半浮动筏式、潮下带浅水区的支柱式和全浮动筏式3种。这里主要谈谈半浮动筏式养殖。1养殖海区的选择叶状体养殖与海区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养  相似文献   

3.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的喜爱,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筏养的鲍鱼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笔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参考。  相似文献   

4.
刺参通常称作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楣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在我国,刺参主要盛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近些年,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浅海筏式养殖在我省尤其在闽东地区海域悄然兴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好的投入产出比超过1:2),促进了刺参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继鲍鱼之后又一大海水养殖产业。现将刺参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的鲍鱼养殖主要有陆上水池养殖与海区筏式养殖两种方式,养殖的主要品种为盘鲍和九孔鲍。海区筏式养鲍常常受到台风、赤潮、附着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养殖风险,成活率仅50%~60%。陆上养殖虽然养殖成活率可达70%-80%,但是养殖成本太高,而且养殖周期要比海区长。因此我们提出了鲍鱼海区与陆上轮养的养殖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养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一定的水平。但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筏式养殖尚未形成较完整的操作技术规程。荣成市俚岛镇经多年的养殖实践,基本摸清了皱纹盘鲍的生态习性以及在筏养条件下鲍的生长规律,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筏养10万头幼鲍,经3年养成,成活率达 80%以上,规格 6~8 cm,产量 3~4吨,产值150万元左右,纯益120万元,年亩纯益4万元以上,在我国北方筏式养鲍生产性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初步效果,为我国北方筏式养鲍起…  相似文献   

7.
陈亚琴 《水产养殖》2007,28(4):19-20
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养殖、浅海底播投石养殖、围网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箱养殖、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其中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  相似文献   

8.
鲍鱼是一种大型海洋藻食性贝类,属腹足纲。在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  相似文献   

9.
海州湾浅海筏式刺参与鲍鱼混养,充分利用刺参的摄食习性,清除并利用浅海筏式鲍鱼养殖产生的生物沉积物,减少养殖区底部出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聚集,降低滤食性贝类养殖系统的自身污染,遏制水域的富营养化,可达到修复和优化浅海筏式养殖生态系统的目的,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剌参养殖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地都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养殖,基本采取虾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增养殖、潮间带垒石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在刺参混养方面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筏式养殖筏架虚拟设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殖筏架是深海养殖的重要工程技术装备。应用虚拟设计技术进行筏式养殖筏架结构参数化设计,并利用该三维模型进行筏架结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综合考虑风浪流载荷、缆索形式、材料参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对浮筏抗风浪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选择加强的PVC材料缆索可以抵抗深海风浪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核养的鲍鱼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4月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7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为浅海水域的开发利用及牡蛎筏式养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其中单体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葫芦岛市浅海筏式养殖海湾扇贝发展迅速,仅绥中县止锚湾海区已养殖两万多台筏,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缺乏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了解,只是受暂时和局部利益的驱动.因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致使目前面临许多严重生态问题.如病害、超负荷养殖、扇贝小型化、污染严重等.  相似文献   

15.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鲍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海产资源供给有限,鲍鱼人工养殖蓬勃发展。鲍的养殖方式有底播、潮间带底播圈养、沉箱养殖、岸上水泥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等。沉箱养殖模式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鲍海上筏式养殖是目前我省推广的一种养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鲍海上筏式养殖的海区、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与投苗时间的选择,养成管理中的养鲍密度调整,饵料投喂、清污除害、养殖水层调整等的技术要点,并对养殖鲍病害、赤潮灾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2.平养平养是平面利用水体的养殖形式,也是目前我国海带养殖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是将夹苗后的养殖苗绳通过吊绳平挂在相邻的两浮筏上,使养殖苗绳大体上呈平行状平挂于水面下(图8)。采用平养形式,浮筏应顺流设筏,这样藻体的中部和梢部可均匀地被水流冲起排列在同一水层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本年度在渤海湾金州区的七顶山和荞麦山两地进行海湾扇贝筏式养殖区生态环境监测的结果。未发现其理化环境和浮游生物对高温期海湾扇贝的死亡原因有直接影响。结果表明,七顶山筏地(内排)的生态环境及扇贝生长情况仍然好于荞麦山筏地(外排)。现行养殖规模不会造成养殖水域缺氮缺氧状态。海湾扇贝的死亡原因仍需从微生物学、寄生生物、附着生物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常亚青  高绪生 《水产科学》2004,23(10):45-46
(续上期)2 海胆的增养殖技术2 1 养殖技术海胆人工养殖,包括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形式,其优点是种苗可进行人工投喂与管理,生长较快,流失率低,回收率高,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目前我国的中间球海胆养殖方式以筏式养殖为主。2 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