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稻叶表面特性及雾滴在倾角稻叶上的沉积行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水稻叶片的表面特性和有机硅助剂Silwet-408溶液的单个雾滴在30°、45°和60° 3个倾角水稻叶片正、反面的行为,以期为农药雾滴对靶叶面滞留控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水稻叶片的表面特性,并通过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同时测定0、3.91、7.81、15.63、31.25、62.50、125.00和250.00 mg·L-1 8个浓度的Silwet-408溶液的表面张力后,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出Silwet-408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于接触角测量仪测定8个溶液的单个雾滴在3个倾角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结果】电镜观察发现水稻叶片正、反面存在3种类型的绒毛,同时表面布满了乳头状的突起,其密度分别为(12.4±0.7)×103和(7.6±0.8)×103个/mm2且差异显著;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间均无显著差异。Silwet-408的临界胶束浓度为78.5 mg·L-1,与之相对应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0.77 mN·m-1。水稻叶片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分别为29.90和31.22 mN·m-1。在所测定的溶液中,浓度为0、3.91、7.81 mg·L-1溶液的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Silwet-408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这3个浓度溶液的雾滴将直接从不同倾角水稻叶片上滚落。浓度为15.63、31.25、62.50 mg·L-1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Silwet-408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15.63和31.25 mg·L-1溶液的雾滴在倾角较低时(30°)能黏附叶片上,较高时(60°)滚落;62.50 mg·L-1溶液的雾滴能黏附在稻叶上,不同倾角间的接触角变化率和润湿滞后存在差异;125.00和250.00 mg·L-1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Silwet-408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这2个溶液的雾滴均能黏附在不同倾角的水稻叶片上,40 s后的接触角变化率和润湿滞后无显著差异。不同倾角稻叶上雾滴的前进角(θa)和后退角(θr)的分析结果表明θa总是大于θr,在40 s的测定时间内,随时间延迟θa和θr总是逐渐减少。【结论】稻叶的强疏水性主要归因于其表面布满了包被着蜡质的乳头状突起,同时这还可能与其叶表面的毛长和气孔密度密切相关。水稻叶面为低能叶面。只有Silwet-408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溶液中的Silwet-408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才能使雾滴很好的黏附在不同倾角的稻叶上并润湿展布;过低浓度的溶液的雾滴由于较大的表面张力易从不同倾角的稻叶上滚落。Silwet-408溶液的雾滴在不同倾角叶片上的θa大于θr形成的润湿滞后说明了稻叶表面的粗糙,而这种粗糙与稻叶表面存在的高密度乳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国家标准GB 5 5 4 9 90的方法测定了 30种市售杀虫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值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 30种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并测定了表面活性剂 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多数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的药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 ,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 10倍以上。当气 液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将改变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为了充分发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3.
作物叶片持液量与溶液表面张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将靶标作物水稻、甘蓝苞菜、豇豆和棉花叶片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浸泡10 s,分别测定其叶片持液量。结果表明:疏水型的水稻和甘蓝包菜,无论溶液内表面活性剂是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只要溶液的表面张力大于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叶面的持液量就少;当溶液的表面张力适度小于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溶液内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其叶面持液量就多;而亲水型的棉花和豇豆的叶面持液量则随溶液表面张力下降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SDS/DTAB复配体系在体相及气/液表面层中相互作用行为研究表明,添加适量DTAB,混合溶液的胶束生成、表面张力降低能力和表面张力降低效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这3项指标均在较大浓度比例范围内产生增效效应.分子相互作用理论计算结果显示,SDS和DTAB不论在混合胶束还是在混合表面层中均产生强烈相互作用.两亲分子碳氢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相反电性离子头基之间的库仑引力是混合体系产生高表面活性的主要原因,等链长的正/负离子铺展剂复配为较大浓度范围内的表面张力降低能力增效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有机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氮酮 3类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能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方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1990和表面张力法测定10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初始接触角以及微量称重法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依据筛选出适宜稻田喷雾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果】PTS和NP-15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大于100°,不能粘附和润湿稻叶;GSS、KNS和GJZ可在稻叶上润湿,但初始接触角均大于90°,难以瞬间地粘附稻叶,易滚落或流失;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适宜浓度下均可在稻田喷雾使用,其中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 408的粘附、润湿效果好,其在30°、45°和60°倾角稻叶上的流失点((14.33±0.27)、(12.44±0.58)和(10.27±0.40)mg•cm-2)和最大稳定持留量((7.98±0.37)、(6.84±0.40)和(5.23±0.23)mg•cm-2)的最大值均显著高于TX-10。在水和3种常用药剂(毒死蜱、井冈霉素和吡虫啉)推荐浓度的药液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25.0 mg•L-1的Silwet 408,均能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至20.77—23.12 mN•m-1,初始接触角降至28.4°—67.1°,除毒死蜱推荐浓度外最大稳定持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10种供试表面活性剂中的5种适宜浓度下可用于稻田喷雾,其中以Silwet 408 最适宜用于稻田喷雾,其最佳添加浓度为125.0 mg•L-1。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喷洒药液在烟草叶片上的湿润展布特性,揭示一些农药药液不能很好在烟草叶片上湿润展布的原因, 分别测定了烟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和烟草上常用农药喷雾药液的表面张力,并测定了倍创、杰效利两种表面活 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烟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为29.46mN/m,倍创和杰效利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布为 0.61g/L和0.25g/L.大多数药剂推荐浓度药液的表面张力大于烟草的临界表面张力,这是大多数药剂不能很好 在烟草叶片表面润湿展布的原因所在.提出通过在药液中加入倍创和杰效利等表面活性剂来降低烟草药液的表面 张力,表面活性剂在药液中的浓度应稍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7.
用6个硫浓度的[(NN_4)_2 ̄35SO_4]营养液,在砂培条件下培养移栽一个月后的油菜苗,标记后两周收获植株.放射性测定结果表明,在硫浓度为10mg·L ̄(-1)和25mg·L ̄(-1)时,油菜对硫的吸收率约87%;在50,100,200mg·L ̄(-1)时的吸收率为60%左右;在400mg·L ̄(-1)时下降为43%.供硫浓度(mg·L ̄(-1))从10增加到25时,油菜植株中的SO形态硫增加最多,硫苷态硫增加的比例最小;供硫浓度(mg·L ̄(-1))从25增加到200时们以SO形态硫增加最明显,氨基酸硫增加幅度最小;供硫浓度(mg·L ̄(-1))从200到400时,植株中的各种形态的硫增加比例更小.供硫浓度10mg·L ̄(-1)时,植株内以蛋白质和硫苷为主,随着供硫浓度增加,二者的相对含量减少并趋于平衡,而后转以S0形态的硫占优势,氨基酸硫的含量与供硫浓度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对大豆叶面吸氮能力研究(简报)叶小利舒长兵李学刚(西南农业大学基科院重庆400716蔗糖脂肪酸脂和皂素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团浓度分别为0.1%和0.04%。当浓度大于其临界胶团浓度时,即使增加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下降,药液对植物...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的藻丝体进行处理,研究了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藻丝体形态参数的变异性增大,藻丝体和螺旋的长度加长,螺旋数增多,也出现了多种形态的藻丝体.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面铺展剂复配规律V.SDS和AEO9混合水溶液体相和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DS/AEO9复配体系的体相与表面层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液胶束生成,表面张力降低效果均较单一SDS组分溶液有较大程度改善,表面张力降低在能力AEO9体相摩尔分数为0.25时出现增效作用,利用Rubingh理论计算了混合胶束和表面层相互作用参数及各组分相组成比例,结合计算结果初步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1.
脱氢松香酸与环氧氯丙烷、三甲胺反应合成季铵盐中间体(Ⅰ),再与试剂浓硫酸经磺化合成了脱氢松香基两性表面活性剂(Ⅱ)。通过红外光谱(FTIR)、含氮量和硫酸盐活性物质的分析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测定(Ⅱ)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在脱氢松香上引入了季铵盐和磺酸根,两性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得率为72.18%,终产物得率为35.8%,氮质量分数为1.17%,硫酸盐活性物质量分数为15.9%,脱氢松香基两性表面活性剂(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39mmol/L,表面张力降低到21.308mN.m-1,表明脱氢松香基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了杀菌剂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恶唑菌酮的相对移动值Rf在0.089 ̄0.141之间。恶唑菌酮土壤中移动性的差异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有关,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供试的3种表面活性剂发现,表面活性剂影响恶唑菌酮的移动性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在低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中恶唑菌酮的移动性受到抑制,而在高于临界胶束浓度下恶唑菌酮的移动性明显增大。恶唑菌酮在表面活性剂中移动性的变化是恶唑菌酮和土壤表面吸附位、表面活性剂分子、胶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SDS/Brij35复配体系的体相与表面层相互作用行为表明,添加适量Brij35,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生成、表面张力降低效率均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表面张力降低能力还产生增效作用,各项表面活性指标明显优于单一SDS组分体系.结合分子相互作用理论初步解释了这一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物,分别设0(CK)、0.06、0.12、0.18、0.24、0.30、0.36 m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处理,考察CTAB对藻生长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CTAB对蛋白核小球藻96 h EC50值为0.17 mg/L;藻细胞叶绿素a、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CTAB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CTAB剂量≤0.06 mg/L时,叶绿素a含量略微上升,>0.06 mg/L时,叶绿素a含量急剧下降;CTAB剂量≤0.24 mg/L处理下蛋白质含量增加,CTAB剂量≥0.30 mg/L处理时水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除剂量≤0.06 mg/L处理外,SOD活性随CTAB剂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则随CTAB浓度增加逐渐上升;C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致毒机理为通过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抑制SOD活性,导致MDA含量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生态的安全性,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对菠菜生物量、叶片抗氧化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和SDS都对菠菜的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其对菠菜生长造成抑制的临界浓度分别是500、1000 mg·kg~(-1)。各CTAB和SDS浓度处理都显著增加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CTAB浓度增加,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SDS处理下,在50~750 mg·kg~(-1)浓度范围内SOD活性无显著变化,浓度750 mg·kg~(-1) SOD活性显著降低。CTAB处理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主要受到促进作用,SDS处理下CAT活性先受到促进后受到抑制。除个别浓度外,CTAB和SDS都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不同浓度之间POD活性变化规律性不强。各CTAB浓度处理下,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几乎都受到抑制;各SDS浓度处理下,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除个别情况外都受到抑制。CTAB和SDS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土壤生态毒性,CTAB的毒性要大于SDS。  相似文献   

16.
实验结果表明,在nc=10~16范围内,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表面的吸附和在水溶液中的胶团化作用均随着其碳氢链长的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强.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当强调表面吸附时,以C12TAB较好;若希望利用其胶团性质,则应更多地使用价廉的C16TAB.  相似文献   

17.
常用农药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种农药田间使用浓度下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5种制剂来分析说明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结果】南粳44、南京11和武香糯8333 3种稻叶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介于29.90-32.88 mN•m-1。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分别为21和23种,其中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农药分别为19和21种;其余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则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或药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5%井冈霉素AS、70%吡虫啉WDG 2种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6.84和46.53 mN•m-1、49.48和40.24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大于100°,润湿性差;50%甲基硫菌灵SC 药液的表面张力均为35.89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介于98.59°-53.76°,润湿性较差至好;4%阿维菌素ME、1.8%阿维菌素EC 2种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分别为29.98和29.13 mN•m-1、27.67和27.67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小于60°,润湿性好。【结论】稻田常用农药中多数在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的润湿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