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鱼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或擦皮瘟。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有时也被破坏(亦称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出现块状红斑,鳃盖中部有时色素消退或烂去一块,以致透明。有时鱼的肠道亦充血发炎。  相似文献   

2.
<正>1.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  相似文献   

3.
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鱼生病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因而治疗也较麻烦,所以在治疗上要有针对性并做出正确的诊断。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相似文献   

4.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采用临床诊断初步观察了病鱼的典型症状,并利用生化试验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对草鱼烂鳃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鱼常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丝及鳃盖腐烂,初步判定疾病为细菌性烂鳃病;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七叶灵水解试验、几丁质分解试验、分解纤维素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和葡萄糖利用产气试验呈阴性;免疫学检测,涂片上有棕色细长颗粒,颗粒大小与杆菌一致.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5.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6.
对于草鱼相似的病情,如果不区别诊治,不仅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拖延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体色发黑,不摄食,离群独游;鳃丝红肿,粘有污物.末端腐烂。露出软骨,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剖开鱼体可见肠系膜出血、肠壁发炎,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有带血丝黄色粘稠物。死亡时一半鱼体露出水面.呈45度角斜冲在池坡上。  相似文献   

8.
<正> 1 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g/m~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g/m~3的痢特灵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g/m~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 水霉病:病鱼的感染初期肉眼看不见有病状,当肉眼能看到时,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视检似灰白色絮状物。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最后使鱼体组织坏死,负担过重,流动缓慢,食欲减退,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最后衰弱而死。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体色发黑,不摄食,离群独游,鳃丝红肿,末端腐烂,露出软骨.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剖开鱼体可见肠道出血、肠壁发炎.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有带血丝黄色粘稠物。死亡时一半鱼体露出水面.头部浅斜在池坡上。  相似文献   

10.
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检查鱼体体表。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体色发黑,不摄食,离群独游;鳃丝红肿,粘有污物.末端腐烂。露出软骨,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剖开鱼体可见肠系膜出血、肠壁发炎,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有带血丝黄色粘稠物。死亡时一半鱼体露出水面.呈45度角斜冲在池坡上。  相似文献   

12.
成训妍 《新农村》2008,(7):24-24
病鱼身体两侧肌肉、鳍基部,特别是臀鳍基部充血,剥开充血皮肤,肌肉呈点状充血,全身肌肉呈深红色,为出血病;体表局部发炎充血,鳞片脱落,鳍条末端腐烂,鳍条开裂,为赤皮病;肛门红肿、发炎、充血,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为打印病;部分鳞片及胸鳍基部发炎红肿,  相似文献   

13.
赵军 《农家致富》2005,(5):41-41
症状 该病是一种海水鱼病,病鱼鱼体消瘦,飘游水面不摄食,将鱼取出水面时.口、鳃盖常张开.虫体寄生鱼鳃,鳃片外观鲜红.虫体在鳃上爬动.使鳃组织受损、出血,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14.
<正>(续第11期第20页)四、赤皮病症状见第21页图1。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或感染水霉。病鱼的上下颌及鳃盖充血发炎。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或带菌鱼。当鱼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一旦鱼体因机械损伤、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就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5.
1细菌出血性败血病(暴发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病鱼头部、体表充血或出血.肌肉亦有出血现象;眼球突出,鳃发白,粘液增多,末端腐烂,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出血。  相似文献   

16.
吴凯 《当代农业》2011,(6):45-45
一、细菌性烂鳃病 1.流行特点此病主要是由粘球菌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发白,常附着污泥和沾液,严重时其鳃盖骨内表皮被腐蚀为一个似透明的小窗区域;病鱼离群独游,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体色渐变黑,头部乌黑。每年的4~9月为发病期,7~9月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17.
高军  李国伟 《吉林农业》2010,(11):210-210
草鱼夏花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养殖。放养的草鱼夏花鱼种应该体质健壮、鳞片完整的、体表光滑的。草鱼夏花的放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烂鳃病的发生。病鱼会出现一种俗称"开天窗"的现象,即:鱼鳃的表面皮肤呈现发炎充血的现象,鱼鳃的中间部分会出现透明的小窗,粘液在鳃上会增多,鳃丝也会肿胀。防治草鱼夏花的爆发性烂鳃病是养殖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养殖能否顺利地进行,获得经济收益。防治的办法要把在病发前做好预防,不可避免的病发后采用相应的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鱼类鳃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的鳃病种类较多.主要发生于草鱼、青鱼等,在8-10月份为该病流行季节。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找出病源,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9.
耿建国 《当代农业》2013,(22):42-42
近日,江苏省泰兴市曲霞镇肖榨村养殖户金建红家鱼塘的鱼种发生死亡现象,虽已用药但不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死亡量一天比一天增加。笔者经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鳃软骨外露,并且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已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即俗称的“开天窗”,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