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南昌市城市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进行城市景观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城市景观斑块中,城市森林的平均面积及斑块尺度标准差最大,而斑块分维指数较小,反映了城市森林景观斑块的基本特征;研究区景观类型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衡,老城区景观相对更集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提出南引北挡,三环八射,中心城带、环、楔、廊、园等相结合,注重滨河湖林带建设,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城市森林生态网络规划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三明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初步阐明研究区内林地景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基质为林地景观,面积约占90%,城市景观类型变化情况显著,林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建筑用地和裸地的面积在持续增长,并且在2014—2019年建设用地的总体面积超过了总体耕地面积;2009—2019年建设用地具有最大动态度,景观类型转化过程中以耕地、林地和裸地转化为建筑用地为主要特征;在研究时段内,三明市主城区的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在持续增加,各景观斑块间的连接度有所降低,斑块形状也越来越复杂;林地景观作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其格局较为丰富,景观多样性较高,以常绿针叶林斑块与竹林斑块为主;林地景观的面积在减少,林地景观斑块个数在不断增加,林地景观的团聚程度被打破,这将进一步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功能,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是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影响的林地和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格局驱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城市的扩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非农村人口比重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相结合,选取了9个斑块类型指标和l3个景观指标,从斑块类型和景观2个水平上分析了缙云山各植被类型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研究区的优势斑块类型是马尾松林,占52.70%,其次是慈竹林,占20.90%;各植被类型斑块数目和粒径大小差异较大,空间形状较复杂.景观水平上,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总数为12个,斑块数目众多,且斑块间相隔距离远,分布较离散,最大斑块占景观总面积的24.69%,景观类型相对单调,整体景观由少数景观类型控制,某种优势景观类型形成了良好的联通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太(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 (3) 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城市景观格局与结构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结合RS和GIS技术,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在1992年、2000年以及2004年3个时段内的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水体景观面积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森林景观和农地景观整体景观面积增加,形状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7.
梁晖 《福建林业》2023,(4):21-25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占林地景观面积的84.27%。(2)乔木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竹林地和宜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乔木林地和竹林地斑块形状复杂,迹地的斑块形状简单;各类林地景观的聚集度高,均在90%以上。(3)研究区多由大的景观斑块构成,林地景观破碎程度较高,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区划是制定区域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布局的基础。文章以太原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环境、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太原市规划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明确不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太原市规划区范围内不敏感区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城镇及周围;东西两山及北部的阳曲县敏感性较高;土地敏感性由城市外围向中心城区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整个规划区不敏感区、低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5.19%、25.75%、23.25%、15.81%。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土地生态空间敏感性分区提出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策略,最大限度保留城市固有自然本底,防止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  相似文献   

9.
谢阳  颜兵文  胡舟巍 《绿色科技》2014,(3):225+228-225,228
指出了在景观区的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可以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针对城市滨岸带这一特定的空间地段,分析了城市内河滨岸带的景观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本文在系统分析巫山县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角度,采用RS/GIS空间分析技术把城市周边规划为"一环二轴三片多区"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5年和2007年两期TM和E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点与成因,讨论了不同绿地类型景观区域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重庆成直辖市以来,研究区整体上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破碎化增加,景观结构变化呈上升趋势。(2)有林地和其他林地比重减轻,景观破碎度增加;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明显,破碎化轻微增加,低覆盖草地破碎化降低。(3)绿地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其中林地景观斑块形状更复杂,属研究区内优势植被类型。(4)研究区内绿地景观同非绿地景观类型间转化明显,表明其受到较强烈的干扰。其中在海拔200 m以下、坡度6°下城市绿地受到干扰最强烈。北碚区和沙坪坝区内绿地景观年变化速率最高。(5)自然灾害(火灾和酸雨)和人为经济、社会活动(包括植被经营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其他人为干扰活动等)是研究时段内绿地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鄞州区滨海山水特点及城区绿地建设现状,提出城区和市域绿地规划布局模式,旨在构建与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为鄞州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空间结构和发展动态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园林健康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中论述了国内外园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并从园林不同景观要素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汕尾市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林业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生态基础,但是森林生态景观仍然较差,生态功能较脆弱以及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汕尾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结合汕尾市现有生态景观格局提出了以主干道山体为骨架,以各县区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为核心,打造城镇生态核心、主干道生态廊道网络和城乡绿点群落三大工程体系的布局和策略,通过实施林业生态景观提升建设工程可有效提升汕尾市林业生态景观,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绿化综合发展质量,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科教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显著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组织的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组织的分析为基础,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产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试图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岳阳市园林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相关指标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岳阳市岳阳楼区园林绿地景观类型齐全,面积分布均匀,云溪区和君山区受某一种类型园林绿地景观的支配,分布较不均匀;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斑块密度大小依次为居住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小,城市绿地景观之间的连接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建设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建设功能完善、生态效益明显、景观优美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RS技术与GIS技术在空间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我国的城市绿地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RS技术与GIS技术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和景观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和监测管理、城市绿地现状及动态调查、城市绿地功能分析与评价、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n ecosystem, a forest landscape was selected as a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landscape ec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er structure in an eco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certain procedures to regulat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is forest landscape and construct a landscape pattern of forest ecosystem functions. Considering the functions of biologic productio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support in forest ecosystems, forest landscape zones should consist of areas of forest production, research, experimentation, re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to add value to the forest ecosystem, enhance its functions, and then identify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featured in the research area.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this paper develops a zoning project of ecosystem functions suitable for various environments. For this research, the Hui-Sun forest station in Taiwan Province, China was selected to be the experimental area for studying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zoning project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suitability of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the services.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4, 24(9)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40-42,45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