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云南昆明东川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五个层次:即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泥石流暴发成因分析、危险度评价模型、灾害评价与减灾。根据泥石流的发生学原理,10个自然因子分别用于代表能量、物质和激发条件,以用于自然危险度评价,在评价时采用了权重模型和方根模型,野外泥石流调查资料用于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权重模型能更好进行自然危险度区划;4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代表性因子用于经济状况评价。二者复合后得到该区域综合危险度评价。根据综合危险度评价结果最重度危险区面积为133.7 km^2,79.0%的泥石流沟该区内;重度危险区面积580.6 km^2,19.8%的泥石流沟位于该区内;中度危险区面积723.9km^2,有1.2%的泥石流沟位于区内;安全区面积119.0 km^2,该区内无泥石流沟,表明分区结果符合实际泥石流分布。根据分区结果提出了该区内泥石流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2.
谢洪  钟敦伦 《山地研究》1994,12(2):104-108
区内共有21个小区,面积23.08万km^27分布在8省区内,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以B级和C级为主,泥石流活动强度属强烈一中等,本区泥石流活动强度和危害程度不一。区域泥石流危害程度<<部分单沟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内有13个县市所在地受泥石流威胁或危害。本区泥石流防治已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谢洪  韦方强 《山地研究》1994,12(2):114-118
长江上游泥石流轻度危险区(属V,级区)分为15个小区,基本无危险区分为4个小区,全区跨6省,面积30.30万km^2。本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以E级为主,经济发展程度级别多为5级(经济特发展区),区内泥石流活动微弱,危害轻,但有个别人为泥石流造成的重灾点。本区的重点防对象是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矿区矿山开采中矿渣尾沙无序堆放,是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区内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预测,区内目前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冲沟22条,其中中等易发程度的泥石流沟7条,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进行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洪  韦方强 《山地研究》1994,12(2):109-113
区内共有20个小区,面积30.63万km^2,本区地跨8省区,区内有14个小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为C级(面积11.91万km^2),6个小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属D级(面积18.72万km^2),本区有4座县城受泥石流威胁或危害,除此之外泥石流危害程度一般较轻。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本区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的地质条件,坡陡谷深、谷盆交错分布的地形特征,降水集中、气温日较差大、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为泥石流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其影响,泥石流与断裂构造、地震活动、地层岩性、岩石风化程度、暴雨强度及人类活动具有空间分布上一致性。这不仅揭示了泥石流与其发育环境的关系,也为区域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结合北京山区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制图工作经验,认为防治山洪泥石流灾害,要重视采用综合措施,并提出关于加强山洪泥石流防治工作的7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发生频繁,危害面广,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滑坡、泥石流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实行以防避为主,充分发挥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站点的辐射效应,普及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动员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测群防,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失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林  张佑礼 《山地研究》1996,14(3):211-214
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危害,运用FUZZY聚类分析方法,将该地区划分为4类危害区,根据滑坡,泥石流危害状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泥石流重度危险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方强  谢洪 《山地研究》1994,12(2):99-103
本区泥石流危害严重,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主要为B级,泥石流沟密度大,泥石流暴发频繁,人为泥石流众多,泥石流沟多处于活跃期或发展期,泥石流的防治原则是全面防治重点治理,生物措施和工作措施相结合,行政策洁领和定理传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泥石流的灾害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洪  钟敦伦 《山地研究》1994,12(2):71-77
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区内有泥石流沟(坡)6800余条(处),遍及八省区,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有11个,受泥石流危害和威胁的市县45个,乡镇达数百个,本区由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8-12(亿元/a),泥石流在两个地貌转折带上最为活跃,集中发育于大型断裂带和地震带内,主要出现在小流域中,分布呈非地带性。  相似文献   

12.
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空间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荒溪调查与分类 ,在分析北京山区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历史、影响因子、灾害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了北京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空间预报信息系统 ,并对北京山区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报。建立的空间预报信息系统能查询、更新、管理各类荒溪危险区分布及基本情况 ,能准确预报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其成果已用于危险区内居民的迁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矿区矿山开采中矿渣尾沙无序堆放,是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区内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预测。区内目前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冲沟22条,其中中等易发程度的泥石流沟7条,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进行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危害及其成因,总结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特别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防治,从政策法律、灾害调查、预警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危险性评估制度、经费筹措和试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庄子泥石流为典型矿渣型泥石流,其矿渣特征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发生,而泥石流运动特征则是防护设计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对泥石流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堆坡脚受流水冲刷,细颗粒矿渣被冲走,原有大颗粒块石重新排列,进而造成坡面滑塌,增加了物源,在汛期易形成水石流。采取现场配浆法、洪痕法确定了泥石流流体容重、流速、流量及危险区范围,为泥石流防治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大渡河泸定-得妥段内的17条泥石流沟发育背景环境和空间分布特征,获取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的因子参数,并结合泥石流沟易损性评价结果完成了泥石流沟的风险评价。建议将此风险评价结果应用于指导当地土地规划及其他经济建设的决策中,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也为生活在泥石流危险区的居民提供有关灾害风险信息,以作避险搬迁和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延庆、昌平、密云、怀柔、平谷7个区(县)24条山洪泥石流重点沟道的野外调查,了解泥石流危险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1998年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北京市政府制订科学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对山区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仍然比较严重,居民对泥石流灾害防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过度的山区经济开发活动以及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是加大北京山区泥石流潜在威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的8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泥石流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山区是一个泥石流易发地区,为了加强防治泥石流危害,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布和灾害情况,以及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1996年河北省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了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整修水利设施等生态防治对策,是综合防治泥石流危害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1996年河北省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了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整修水利设施等生态防治对策,是综合防治泥石流危害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