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采用50个随机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和3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即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进行RAPD分析,共筛选出13个重复性好的引物,其中引物S1255扩增的2500bp片段具有群体特异性,可作为区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分子标记;用PopGen1.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罗非鱼群体内的多态位点率分别为22.03%、52.54%、58.47%、62.71%,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912、0.2166、0.2448、0.2705,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23、0.3136、0.3537、0.3881。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罗非鱼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194、0.7886和0.7704,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9279,群体的遗传纯度高,遗传变异水平较低。无锡、埃及、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0、0.2235,0.1986,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杂交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3.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奥尼杂交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5种组织(眼、脑、心、肌、肝)的MDH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不同组织的MDH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3种罗非鱼肌肉组织MDH同工酶表现出种间差异,即细胞质型(s-MDH)在电泳时迁移率的不同可以作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AFLP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FLP技术从限制性内切酶水解、扩增条件、检测方法3个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建立了一套稳定的且简便易行的实验条件,同时用这种改进的AFLP技术体系对尼罗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良好的DNA的多态性检测效果,不仅分辨力较高,而且带型稳定。 相似文献
5.
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雅莉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9,20(2):1-4
论述了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并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论,总结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随机扩增多态性DAN技术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亲本与杂交子代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APD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 ♂×O.niloticus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3个,分别用于这3个罗非鱼群体的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3个罗非鱼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52.78%、44.36%、44.99%;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9102、0.9121、0.9043;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0898、0.0879、0.0957;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248、0.2450、0.229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0922、0.1040、0.1329。同时得到可用于鉴别3个群体的9条特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化遗传标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8.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0.
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品种鉴定、分类、种质分析与收集、物种起源和进化、濒危植物检测 5个方面就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 ,并对RAPD技术的局限性及其改进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头花杯苋Cyathula capitata(Wall) Moq及它们的杂交品种杂交牛膝Hybrid accsssion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2.10s软件用UPGMA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结果]RAPD和AFLP技术在分析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鉴定方面各有优缺点;采自同一地方的川牛膝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头花杯苋、杂交牛膝与其他采自各地的川牛膝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结论]在川牛膝中,DNA的差异与地域性有较大关系,说明药材确有地道性的特征,从而在DNA水平上证明了药用植物上的地道性观点。 相似文献
12.
野生天麻·栽培天麻的RAPD和AFLP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2.10s软件的UPGMA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结果]用RAPD和AFLP数据得到的聚类图相似,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品在聚类图上得以区分。天麻与蜜环菌之间没有共同条带。[结论]包括海拔在内的地域隔阂,而非人工种植可能是产生天麻种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天麻靠消化侵入其皮层内部的蜜环菌菌丝提供营养而进行发育,但是它们之间没有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Genetic diversity of 48 sweetpotato landraces randomly sampled from Anhui,Fujian, He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in China was analyzed using RAPD, ISSR and AFLP markers. Thirty RAPD primers, 14 ISSR primers and 9 AFLP primer pairs generated 227, 249 and 260 polymorphic bands, respectively. AFLP markers were better than RAPD and ISSR marker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c bands dete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stability. These three molecular markers revealed the similar results that Chinese landraces exhibite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Guangdong landrac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andraces from the other three regions. These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China was a secondary center of sweetpotato diversity. The present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view that sweetpotato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Guangdong and from there spread to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he dendrogram based on the combined RAPD, ISSR and AFLP dataset could separate the 48 landraces into two groups: One mainly including 8 landraces from Guangdong and the other consisting of the remaining landraces from Guangdong and landraces from the other three regions. Thus, the utilization of Guangdong landraces should be specially considered in sweetpotato breeding. 相似文献
14.
利用AFLP标记技术评价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9对AFLP引物扩增出193条带,其中,73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38%.每对引物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基因多样性、香农指数和遗传差异分别为0.25、0.62和0.39.在遗传相似系数0.66处,所有的甘蓝型油菜可分为3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橄榄型油菜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种质性状或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标记优于RAPD和ISSR标记。3种分子标记得出的结果,均揭示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支持中国是甘薯的次生多样性中心的观点。品种遗传变异的地区间差异比较表明,广东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变异高于其余3省,并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分子水平揭示广东应是中国甘薯的最早引入地,并向周边省及内陆地区扩散。研究发现,由3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一些差异,但将3种标记产生的多态性带结合产生的聚类图可以很好地揭示48个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所有品种聚为两大类,一类以8个广东地方品种为主,另一类由剩余的8个广东地方品种和其余3省的32个地方品种组成。因此,在进行甘薯育种时应重点考虑广东地方品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菊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 RAPD 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RAPD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菊属10 个野生种和12 个栽培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从5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4 条引物, 对供试材料的DNA 进行扩增, 共获得169 条清晰可辨的谱带, 多态位点比率为 96.4 %, 多态性较高。POPgene32 软件计算结果表明:种(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在0.195 4 ~0.565 6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5 8, 平均Nei' 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1 6, 平均Shanno n 信息指数为0.479 4。并且菊属野生种的多态条带、多态位点比率、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 s 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及Shannon 信息指数值均高于栽培菊花, 表明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比栽培菊花丰富。根据Jaccard 相似系数进行UPGMA 聚类结果表明,“ 若狭滨菊” 与栽培菊花关系较近, 野菊和小红菊与栽培菊花亦较近.栽培菊花基本可以按照花径聚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州鼎湖山和罗浮山药食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建立九香虫AFLP指纹图谱,分析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4个引物组合共揭示了362个位点,其中29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所占比例为80.94%。种群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467,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68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701,种群每代迁移数Nm为3.157。[结论]AFLP标记具有很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适合用于分析九香虫种群遗传多样性;九香虫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种群具有丰富的DNA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分析了27份檵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包括24个红檵木变异类型,1个长红檵木(檵木的另一变种)及2个原种檵木材料.共筛选了180个随机引物,其中16个引物能产生清晰的扩增带且多态性明显.共产生11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4条,其中多态性带96条,多态性比例为80.7%.对RAPD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本共分为5个聚群,聚群内各样本之间没有明显的共同特征,但各小聚类组内各样株基本上有相同的叶色或花色.2个檵木原种、长红檵木与8个红檵木类型形成了一个大聚群,2个檵木原种与2个红檵木小叶类型亲缘关系很近.檵木与长红檵木的距离小于檵木与红檵木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特异分子标记匮乏是制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的关键因素。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为一种物种间通用的DNA分子标记,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用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对AFLP技术在食用豆类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展望了AFLP技术在食用豆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