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为了发展蚌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江苏省武进县洛阳镇农户朱永清使用了添加剂养蚌,最近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用添加剂养蚌的优点是:能促使幼蚌生长快,成活率高,蚌体健壮,且蚌壳色好,有效地改变老、僵蚌.使用添加剂养蚌有三种方法:一是网箱养蚌:将广东翠竹牌添加剂或畜用生长素与菜饼(碎屑,量为添加剂的10至20倍)干拌均匀后加水湿拌,至能捏成团又能撒开状,二是水底养蚌:将上述湿药饼,均匀撒于水面,让其沉入水底,容易吸收消化;三是网袋吊养蚌:把添加剂溶入水中,将喷雾器对准网袋,沿绳喷雾.一般每月1至2次即可,但切不可过量.  相似文献   

2.
一、鱼一蚌一畜一禽主体养殖以水面为依托,以渔业为中心,实行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塘边建舍养猪、养鸭或养鹅,畜禽粪便入塘肥水,转化成浮游生物,为鱼蚌提供天然饵料。综合养鱼配比,一般每667平方米池塘养鱼400~450尾,吊养育珠蚌1000只左右,养小蚌3000~4000只,配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是一种优良的育珠蚌,其人工繁殖技术早已成功,幼蚌加速培育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为了推广这一技术,现将技术基本关键,简介如下: 一、三角帆蚌的雌雄鉴别与亲蚌选择 雌雄蚌的性腺都处在肠管周围,埋藏在斧足上方的内脏囊里。成熟的雄蚌,性腺呈白色,用针穿刺性腺后,有乳白色浆液流出(精液)。雌蚌性腺呈黄色,用针穿刺后有颗粒状东西流出(卵粒)。 亲蚌一般选雄蚌3~4龄,雌蚌4~5龄。贝壳完整无缺,蚌体健壮丰满,外鳃瓣无伤。人工繁殖,雌雄比例以1:1或1:2为好。亲蚌按比例放入笼中或吊养(吊养蚌相互间隔以3寸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规模性试验水体吊养珍珠蚌,并搭养少量鱼类,结果表明:珍珠蚌吊养后,在网绳、网袋(夹)、泡沫浮子和蚌壳上迅速附着丝状藻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多孔动物和苔藓动物等多种附着生物,在水体表层20~40cm间形成新的生物群落。同时水体藻类种类、门类增加,呈现一定的多样性趋势,高N、P喜好种减少,低N、P,高Fe、Me、Zn、Mg等种增加。在5-9月富营养的发展期,水体营养盐可以得到消耗,能使N、P、COD和BOD5含量分别下降67.3%、73.2%、38.1%和15.5%,富营养化得到了明显控制;同时还能收获珍珠、蚌肉和贝壳等产品,做到"以水养水"、"以水治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蚌、鱼混养对几种水污染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野外规模性试验水体吊养珍珠蚌,并搭养少量鱼类,结果表明:珍珠蚌吊养后,在网绳、网袋(夹)、泡沫浮子和蚌壳上迅速附着丝状藻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多孔动物和苔藓动物等多种附着生物,在水体表层20~40cm间形成新的生物群落。同时水体藻类种类、门类增加,呈现一定的多样性趋势,高N、P喜好种减少,低N、P,高Fe、Me、Zn、Mg等种增加。在5-9月富营养的发展期,水体营养盐可以得到消耗,能使N、P、COD和BOD5含量分别下降67.3%、73.2%、38.1%和15.5%,富营养化得到了明显控制;同时还能收获珍珠、蚌肉和贝壳等产品,做到"以水养水"、"以水治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 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 ±0.02)mm,壳长日生长为(26.8 ±0.8)μm;40目网袋中每袋放4 000粒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75.5%,壳长达(4.38±0.07)mm,壳长日生长为(126.3 ±3.7)μm;20目网袋中每袋放2 000粒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92.3%,壳长达(5.80±0.10)mm,壳长日生长为(60.0±3.0)μm.  相似文献   

7.
1.适温防治 育珠蚌营底栖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育珠蚌潜于泥中的深度,一般是低温季节潜得深,高温季节潜得浅。根据这一习性,吊养育珠虫蚌应随季节变化调节其深度。一股夏季吊养蚌离水面4厘米,冬季放到接近池底而不着泥为度,春、秋季可吊  相似文献   

8.
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 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 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以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自繁自育  相似文献   

9.
吊养育珠蚌,尤其是池塘吊养蚌常会出现反复着生附着物现象,轻者阻碍蚌体水流畅通,重者会影响育珠蚌摄食、生长,并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水变瘦,降低珠质、珠量。珠蚌附着物有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10.
千斤珍珠塘技术小结曹迎庆江苏金坛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良田村农民尤二孝,1993年至1994年在20亩池塘中吊养嫁接蚌8万只,1997年剖蚌44230只,收获珍珠30818公斤,平均每只蚌产珠697克,亩产珠15?..  相似文献   

11.
正一、康乐蚌的来源康乐蚌是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而成,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杂交种,它是以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三角帆蚌鄱阳湖选育群体为父本,杂交而获得。母本池蝶蚌从日本引进,取回后吊养于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的池塘进行保种,并进行群体选育,培育杂交配套系;父本三角帆蚌选用鄱阳湖群体,并进行群体选育,培育杂交配套系。鄱阳  相似文献   

12.
育珠蚌蚌龄与珍珠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月上旬购进南京浦口北汙珍珠场的三角帆蚌,通过暂养,同年4月中旬经插片手术后,挂养在约4亩静水池塘中。1983年10月下旬,在采珠前随机选择在育珠阶段蚌壳生长较宽的和较窄的两组育珠蚌各45只。记录蚌龄,每只蚌的全长,及育珠阶段生长的宽度,然后分别采珠,称重计数。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3.
芹菜种子小,皮厚,含有油腺,最宜发芽温度为20℃,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出芽慢。生产上在夏末秋初播种时,常采用冷处理以促进发芽。如吊井中催芽,即先将种子浸12~14小时,搓洗干净,再将种子用纱袋或网袋装好,吊在井中离水面30~60cm处催芽,每天用井水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开展吊皮锥容器育苗试验,分析了不同基质配比、不同容器规格对吊皮锥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对二年生吊皮锥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2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无显著差异。二年生吊皮锥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与基质中火烧土的含量、容器规格成正比,基质配比30%火烧土+70%黄心土、容器规格为口径16cm×袋高15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容器育苗和造林成本分析,二年生吊皮锥容器苗优选育苗方案为:基质配比30%火烧土+70%黄心土、容器规格为口径14cm×袋高15cm无纺布网袋。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不同规格网袋和不同基质配方组合试验,研究套网袋基质栽培对靖江香沙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网袋全基质和大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子孙芋产量较高,其次为中网袋处理,小网袋处理对子孙芋膨大有较大限制作用,产量较低;同规格网袋全基质处理子孙芋产量要高于培肥土+盖基质处理。芋头产量与子孙芋结芋数和单芋质量密切相关。综合考虑用工、基质、网袋成本及商品芋的产量,以中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处理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正黄瓜深冬设施栽培的植株调整包括绑(吊)蔓、整枝、摘心、打杈、摘叶等作业,在吊蔓之前,首先在栽培行上方拉挂铁丝,然后将聚丙烯塑料绳一端挂在铁丝上,另一端固定在黄瓜幼苗真叶下方的茎部,将植株向上牵引。1.吊蔓。深冬黄瓜定植后1周左右,当植株长至3~5片真叶时即可吊蔓,株高20厘米时开始绕蔓,即将黄瓜蔓缠绕在吊绳上使之固定。用聚丙烯撕裂绳下端拴在秧茎部,绳的上端缠绕一段,作为以后落蔓时使用,然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即排入水中未附着阶段、附着于宿主鱼体(黄颡鱼)阶段及从宿主鱼体脱落后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壳高、壳长及铰合部增长速度有差异.钩介幼虫未附着阶段腹面有钩,附着阶段侧面观半椭圆型,壳腹缘无钩,有稍突出的嵴和两片与腹缘相连的薄翼,嵴和翼表面分布小而密的棘刺,未形成大而粗壮的钩;在此阶段幼虫足丝消失,内部器官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宿阶段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即排入水中未附着阶段、附着于宿主鱼体(黄颡鱼)阶段及从宿主鱼体脱落后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壳高、壳长及铰合部增长速度有差异.钩介幼虫未附着阶段腹面有钩,附着阶段侧面观半椭圆型,壳腹缘无钩,有稍突出的嵴和两片与腹缘相连的薄翼,嵴和翼表面分布小而密的棘刺,未形成大而粗壮的钩;在此阶段幼虫足丝消失,内部器官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9.
1.适温防治 育珠蚌营底栖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育珠蚌潜于泥中的深度,一般是低温季节潜得深,高温季节潜得浅。根据这一习性,吊养育珠蚌应随季节变化凋节其深度。一般夏季吊养蚌离水面4厘米,冬季放到接近池底而不着泥为度,春、秋季可吊养得浅一些,离水面3厘米左右。如果不按季节升降,育珠蚌受高温或低温刺激,容易得病而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育珠蚌的死亡,预防各种蚌病的发生,防止水质老化,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在养蚌育珠开始必须选好水域,准备塘口。因为育珠周期较长,在内塘育珠期间清整池塘比较麻烦,所以在放养蚌之前就应该彻底清整,并应在每进行一个周期的养蚌育珠之后,都进行一次清整。其中特别要注意底质的改良,池塘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