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5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的2年生实生苗为试材,观察分析淹水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形态指标,探讨木兰科植物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星花玉兰Magnolia polytepala、多瓣紫玉兰Yulania stellate有很强的耐涝性,二者存活率为100%,叶片受害指数仅分别为15.2和13.6,淹水中后期出现生长量增加,茎基部皮孔长出白色短粗不定根。‘绿星’玉兰M.‘LüXing’、黄山玉兰Y. cylindrica耐涝性较差,但种内不同个体间的耐涝性差异较大,存活率为0%和12%,叶片受害指数100和97.6。洛氏木兰‘皮鲁埃特’M.×loebneri ‘Mag's pirouette’耐涝性居中,存活率为84%,叶片受害指数57.0,淹水末期出现了轻微生长恢复,未出现不定根。5种木兰科植物的耐涝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多瓣紫玉兰>星花玉兰>洛氏木兰‘皮鲁埃特’>黄山玉兰>‘绿星’玉兰。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植物的耐涝性筛选及其合理应用,对海绵城市设施功能的实现作用显著.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22种园林植物,通过水淹胁迫(0、5、10和15 d)试验,观测其叶绿素相对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表明,对22种植物的耐涝性综合评价值的聚...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耐涝性强的花椒种质资源材料,通过人工淹水试验,对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前期优选出的6种花椒种质材料的生长量和涝害情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植-3在涝渍胁迫下,仍维持较大的株高、基径生长量胁迫指数,并且在涝渍胁迫至66 h时才出现涝害症状,涝害指数仅为5.56%,涝渍胁迫至96 h时其涝害指数为55.56%,各处理平均涝害指数仅为9.63%,受害症状远轻于参试的花椒(种)和竹叶花椒(种)材料,耐涝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短蕊景天、凹叶景天、垂盆草和费菜的耐涝、耐旱性,研究了4种植物在不同水分梯度的胁迫下,其叶片水分饱和亏缺(RWD)、相对含水率(RWC)、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植物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耐涝能力大小顺序为费菜垂盆草凹叶景天短蕊景天;耐旱能力大小顺序为费菜凹叶景天垂盆草短蕊景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进行人工水涝胁迫,测定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可溶性糖、叶绿素、SOD等5个指标以SPSS软件作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毛豹皮樟4个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涝性最强的是8号,其余依次为6号、12号,耐涝性最弱的是38号,这和毛豹皮樟的实际表现相符,同时,回归方程经检验精度都在98%以上,可以用于毛豹皮樟耐涝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的进展,在涝渍条件下植物形态结构,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变化明显,光合作用、酶促防御系统、呼吸代谢等生理反应也有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涝性评价指标以及抗涝性品种选育研究概况以及抗涝性育种的主要方法,提出了抗涝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木兰科濒危种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兰科多珍稀观赏植物和优良用材树种,也有传统药用树种。目前其天然资源日趋枯竭,加快其种群恢复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概述了木兰科植物的应用及濒危保护现状,并对近年来木兰科植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无性繁殖技术将是推进木兰科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永续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植物耐水湿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岸造林植物经常遭水淹,成活率较低,因此其耐水湿性成为水岸景观防护林植物选择的难题,选择较耐水淹的植物是水岸造林的重点.本文对植物耐水湿性机理、耐水湿性评价指标和植物耐水湿的主要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毛豹皮樟4个品种在人为水涝胁迫下测定其叶片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OD、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涝害处理对SOD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有极显著影响;品种对SOD有显著影响,对MDA有极显著影响;涝害和品种对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SOD则有显著影响。经主成分分析SOD与耐涝性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9563),SOD对毛豹皮樟耐涝性评价经检验精度都在98%以上。因此SOD可以作为毛豹皮樟耐涝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木兰科稀有濒危植物种类迁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迁地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在九江市林科所引种保存了木兰科植物6属54种(包括亚种、变种及杂交种),属我国重点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有13种,从而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木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库。生长情况表明,木兰科植物在九江市林科所的迁地保护基本上是成功的。原产亚热带的木兰科植物种类一般生长良好。而原产温带或亚热带高海拔地区的种类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耐盐性评价体系建立、耐盐碱园林植物筛选及其在盐碱地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为盐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文中从园林植物盐胁迫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植物耐盐性评价指标、数据分析等方面对盐碱区景观绿化植物耐盐性评价进行讨论,发现评价中存在指标多、周期长、结果多样性等问题。同时从地域和形态习性的角度对景观绿化植物耐盐性鉴定进行了梳理,将我国常见的343种绿化植物按耐盐级别进行了分类,其中特耐盐植物80种、强耐盐植物103种、中度耐盐植物93种、轻度耐盐植物55种;南方耐盐植物明显多于北方,在耐盐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灌木多于乔木,而草本较少。概述了耐盐碱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现状,对如何解决我国园林植物耐盐性评价、鉴定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以及我国耐盐碱园林植物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木兰科植物是植物王国中的国宝。闽北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共6属17种,占福建省野生木兰科植物总数的85%,在调查分析这些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种类、地理分布、主要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用途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徐燕  薛立  屈明 《林业科学》2007,43(4):88-94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 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4月上旬,用白玉兰等5种木兰科植物的不同部位芽进行高头嵌芽接试验。结果显示,白玉兰、广玉兰、二乔玉兰、黄山玉兰适合于高头嵌芽接,就成活率而言,上部芽〉中部芽〉下部芽;而含笑的嫁接成活率过低,不宜采用高头嵌芽接。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14个省区收集到66种木兰科植物种子,育苗后定植于收集区中,通过栽培和适应性评价,在引种的7属66种木兰科树种中,37种生长良好,其中大多已进入开花结实期,另有15种不适应以至死亡,说明木兰科植物本园的引种保存基本是成功的。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研究园林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选择多品种、多层次、季节变化丰富的寄住园林植物进行配植,并构建必要的廊道,形成兼具生态价值和景观效果的园林植物群落。另外,通过观赏性昆虫生境营建以招引代表性的观赏性昆虫。希望构建一个园林植物与观赏性昆虫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同时,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植物与动物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植物作为预防水土流失的首要手段,在园林边坡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白云山风景区的33个园林边坡的地被植物进行调查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生态性、适应性及观赏价值3个准则层及10个指标因子的评价模型,对边坡地被植物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应用频率较高的18种边坡地被植物可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有3种,Ⅱ级有11种,Ⅲ级有4种,鹅掌藤Heptapleurum arboricol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假连翘Duranta erecta等是边坡植物材料的优良选择。最后提出优先考虑植物的护坡能力,提高乡土植物比例,丰富植物层次等坡地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自然干旱和覆水等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对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L.)和蛇莓(Du-chesnea indica)等地被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绢毛匍匐委陵菜和蛇莓对水分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承受时间可长达20 d,其中绢毛匍匐委陵菜的耐旱性优于其耐涝性,而蛇莓的耐涝性优于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19.
林芝地区园林植物调查及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八一镇主要的园林植物,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八一镇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地园林植物主要有33种,含乔木13种,灌木20种;新引种的主要园林植物有26种,含乔木10种,灌木16种。八一镇主要园林植物每年能够吸收CO2 245.6t,释放178.66t的O2,八一镇现有城镇绿地能够满足4.34万人的需要。其生态效应的价值可观。八一镇园林植物的每年最大滞尘量是12.8t,其滞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林业研究》2021,32(5)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is illustrated by a bell-shaped curve depi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factors' intensity and its favorability for species or populations.It is a fundamental basis of ecology when considering the regularities of environment impacts on living systems,and applies in plant biology,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o manage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limiting factors and to enhance productivity.In recent years,the concept of hormesis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to study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in living organisms of different complexities,including plants.This requires the need for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ormetic dose-response model and the classical understanding of plant reactions to environments in terms of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This paper analyses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ormetic model and Shelford's tolerance law curv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lants,which are limiting for plants both in deficiency and excess.The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Shelford's curve and hormetic model do not contradict but instead complement each other.The hormetic response of plants is localized in the stress zone of the Shelford's curve when adaptive mechanisms are disabled within the ecological optimum.At the same time,in a species range,the ecological optimum is the most favorable combination of all or at least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each of which usually deviates slightly from its optimal value.Adaptive mechanisms cannot be completely disabled in the optimum,and hormesis covers optimum and stress zones.Hormesis can modify the plant tolerance rang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by preconditioning and makes limits of plant toleranc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flexible to a certain extent.In turn,as a result of tolerance range evolution,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ormesis(width and magnitude of hormetic zone) as well as the range of stimulating doses,may significantly differ in various plant species and even populations and intra-population groups,including plan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Using hormetic preconditioning for managing plant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limiting factors provide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for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woody plants in fore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