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以薄膜旱育秧和软盘育秧为主的水稻育壮秧技术,在我省八十年代以来水稻增产上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各种床土调制剂的推广应用对防病壮秧又卓见成效。为了使育秧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各地开展了多种内容的育秧试验研究。水稻岩棉育秧和非织造布育秧就是其中两项新的技术。本文就此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技术优势及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彬艺 《中国稻米》2003,9(2):20-20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是利用菜园地、幼龄果园、房前屋后空地等旱地作为秧地 ,以肥沃的塘泥、沟泥作营养土 ,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这一育秧方式自1998年在福建漳浦试验示范以来 ,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尤其是漳浦县沿海乡镇 ,由于冬种面积大、粮经用地矛盾突出、秧地难寻、劳力紧张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水稻抛秧技术的迅速普及。水稻浆播旱育秧技术的推广 ,大大缓解了这些矛盾 ,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 ,加速了抛秧推广速度。漳浦县1998~2001年累计推广水稻浆播旱育抛秧面积达1.5万hm2 ,平均单产485.4kg/66…  相似文献   

3.
水稻塑盘湿播早育抛栽技术优势和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塑盘湿播旱育栽培即按照塑盘湿播育秧方式做秧田、铺盘、装泥和播种,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它把抛秧省工、省力早发优势和旱育秧增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抛秧在三熟制早稻和连作晚稻上推广应用,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加速了抛秧的推广速度。我市1996年首先在春花田早稻和连作晚稻上进行了试验示范,1997~2000年加大了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摸清了塑盘湿播旱育抛栽生长特点和技术优势,总结完善了配套技术。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万hm2,占抛秧面积的63.31%,平均单产439.2kg/667m2…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引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前四年侧重于旱育秧的播种量,移栽叶龄、密植规格、秧床培育、丛括本数、适宜播期、氮肥施用等方面研究。1997年,侧重旱育抛栽、秧床除草、技术体系、再生稻旱育、制种旱育、旱秧避害、秧床控水、优化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设在长汀县农科所,供试组合为协优64,进行旱育秧与湿润秧二大技术对比。从育秧到大田管理,两种育秧方式均按各自的栽培特点与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在水管上,旱育秧前期以露为主,排灌结合;湿润秧前期寸水护苗…  相似文献   

5.
一、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的特点旱育软盘抛寄两段新型育秧技术是将“旱育秧”、“双 (多 )两大育秧”、“软盘育秧”、“抛秧”和“两段育秧”等多种水稻育秧技术优化集成、综合配套而成。其技术特点是以适当早播为前提 ,以旱育小苗为基础 ,以小苗抛寄为纽带 ,以培育带蘖壮秧为核心 ,通过旱育健壮小苗 (早季 )或半旱育健壮小苗 (晚 )和寄秧田集约肥水管理 ,争取低节位分蘖和早发分蘖 ,达到寄秧田发足大田有效穗所需苗数的目的 ,从而缓解本田营养生长期短 ,多穗与大穗的矛盾 ,促进高产栽培技术走向轻型化。二、新型育秧方式的技术功能与…  相似文献   

6.
水稻岩锦育苗是用岩棉代替床上,以育苗专用肥作为营养给源,达到培育水稻壮苗目的的一项水稻育苗新技术。水稻岩棉育苗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省工、省力、成本低,增产(较盘育苗)8.5%-10%,亩增收45一92元等优点。并避免了常规育菌对秧苗及床上要求严格,需大量采集床上,破坏农田,育苗期间易发生病、虫、草及盐碱的危害。1物资准备秧田(120m‘用量)特别专用肥人vskg,农药35%恶苗灵0.3kg或50%多菌灵025kg,40%氧化乐果10g,硫酸Zkg,岩棉120kg,河砂1·sin‘,0·03mm地膜6kg。其它准备同机插秧。2育苗技术2·1置床处…  相似文献   

7.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7,(6):30-33
以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设置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处理,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期、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产量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其中旱育秧为10.29 t/hm~2,较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产3.63%和8.66%;旱育秧的有效穗数较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分别提高15.79%和29.41%,群体颖花量分别提高16.39%和30.51%,结实率和千粒重也略有增加。与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水稻返青快、够苗期提前,抽穗期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4.10%和13.93%。  相似文献   

9.
抛秧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新技术。海安县从1989年起引进该技术,通过近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抛栽面积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了水稻抛秧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技服务向产业化纵深发展。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达8970kg/hm‘,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998年,全县抛秧面积达3.67万hm’,占水稻面积的95%,基本实现抛秧化,由此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抛秧第一县”。(-)水稻抛秧服务产业化的实践及其效益为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海安县从1990年开始,针对抛秧稻占用秧田面积小、易于集中育秧…  相似文献   

10.
水稻塑盘育秧因其增产、节本、高效在各地广泛推广 ,但有些农民在应用中对营养土的配制、摆盘以及田管仍嫌烦琐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提出用营养泥代替营养土 ,改播种时旱床为泥床 ,在播种环节改旱播为湿播 ,田间管理采用旱管方式来进一步简化育秧操作程序。这种技术一经试用很受农民欢迎 ,并被广泛应用于较大面积的商品化育秧。一、特点湿播旱管简化育秧技术的关键是播种环节是湿 ,播后管理是旱。与塑盘营养土旱育秧相比较 ,其优点有 :苗床选择简便、整做简单 ;播种程序少、省工 ;播种速度快 ;秧田管理方便。在我地商品化育秧中每667m2…  相似文献   

11.
双季直播稻的技术关键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三熟制地区,早、晚稻采用直播栽培,已有一定面积.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双季直播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双季水稻直播使早、晚两季稻均省去了育秧、拔秧及移栽过程.使秧田面积减少,同时可多种一季因晚稻直播而省去的专用秧田的早稻,两季均采用直播,花工可以大大减少,效益明显提高。本文就双季直播稻的技术关键与应用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试验简报邱木生,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清流365300)1994年早季进行了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与木栽、湿润秧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1.旱育秧铲秧带土插,2.早育秧拨秧插I3.早育...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苗床增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防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将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模覆盖技术进行结合,经2006年和2007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保温材料在苗床30 cm下做隔离层进行水稻育秧,可以显著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4.19℃,并且为秧苗生长创造了有利生长环境,提高了秧苗素质,水稻生育期提早2 d左右,平均增产3.2%。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7℃。三个保温材料处理间,稻壳隔离层两处理增温效果要好于发泡塑料隔离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防虫网在稻作上全程覆盖秧田预防稻飞虱和由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的效果和应用技术,邵武市从2013年起开始选用30目、宽幅2 m防虫网在中、晚稻进行覆盖育秧试验、示范、推广,2016年共示范、推广面积达120余hm~2,均取得较好效果。以湿润育机插秧为例介绍防虫网覆盖育秧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育秧、合理栽插、大田肥料运筹、大田水层管理、秧田及大田杂草化除、多种病虫害防治、收获及摊晒处理等技术环节。从选用抗性品种、严格做好种子处理、制作通气秧田、合理落谷、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育秧技术,对秧田分期管理、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也都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俞卫星 《中国稻米》2002,8(3):27-27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 ,水稻生产成本增加 ,效益下降 ,播种面积萎缩。为探索水稻节本栽培技术 ,永康市在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技术的同时 ,于1997年开始进行水稻产业化育秧技术研究 ,几年来进行多项试验 ,生产技术不断完善。该技术经示范实用方便 ,成本下降 ,2001年早稻育秧成本为634.50元/hm2,而农户自育秧成本为982.50元/hm2,节本348.00元/hm2;应用该技术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 ,从而为水稻高产高效开辟了一条新路。现将5年来该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秧床准备秧田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地膜平铺育秧容易产生膜面与畦面紧贴(贴膏药)现象,造成大面积烂秧,降低了成秧率,因此,选择适宜的隔离物是大面积推广地膜平铺育秧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从我县农村有丰富的油菜壳资源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于1989年早杂育秧期间,在文竹乡白源村进行了用油菜壳作隔离物的地膜平铺育秧试验。其方法是: 选择在肥力中等偏上、常年育秧的田块,播种后,在畦西撒上一层油菜壳作隔离物。然后铺上地膜育秧(以下简称地膜平铺育秧),以露地湿润育秧作对照,三次重复。供试组合为威优48,3月28日浸种,4月1日播种,5月1日移栽,秧田期定点观察。试验本田的肥水…  相似文献   

18.
东北寒地粳稻旱育秧取土难、破坏植被及耕层,水稻无土基质育秧是代替床土育秧的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为明确利用烨霖基质所育东北寒地粳稻秧苗素质以及栽后水稻植株长势及成熟期产量,以中龙粳1号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实施烨霖无土基质育秧、营养土育秧(CK)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基质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提早返青生长,每盘秧苗质量轻,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用工成本,改善了水稻群体茎蘖质量。与常规营养土育苗相比,该基质育秧机插水稻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水稻早育秧与软盘育秧、湿润秧的生长特点,比较三者的增产作用。于2008年早季在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漏头村进行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湿润秧三种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对三者进行分析比较,旨在筛选出适合梧塘镇示范和推广的栽培技术,为旱育秧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移栽灵”是一种全新多功能的植物杀菌、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为了探讨“移栽灵”对水稻秧苗期的壮苗、防病和增产效果,于1997年在古田县湖滨乡永洋村进行早稻秧田施用不同浓度“移栽灵”小区对比试验.1998年在永洋村进行早、中稻秧田施用移栽灵防病示范。其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农药“移栽灵”混合剂是中国农业大学张军博士转省农科院提供的。供试品种早稻威优77,中稻汕优63,旱育秧秧田每平方米播种量约0.Zkg谷种,秧田是稻瘟病老病因,前作均为秋马铃薯,秧田基肥每平方米用猪粪Zkg加进口复合肥0.Ikg于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