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为肝脾不和,临床常见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证型。王小娟教授根据临床观察提出肝郁水逆之证型,并以苓桂芥甘汤为主方,根据患者情况加减温阳化饮、疏肝行气之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郁水逆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源自于《伤寒论》的五苓散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功效。古代常用于治疗"上为水逆,下洞泄不止"。何谓"水逆病",就是患者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五苓散药物组成是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25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加水适量,煎煮取药液,用粳米汤调服,服后应多饮温水。如今,这个经典方的用途已经扩大,如尿崩症、肝硬化腹水、脂肪肝、盗汗自  相似文献   

3.
正肝硬化是生活中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在体内反复损害肝部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的破坏使得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这种病可以致命,并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日一则好消息传来,据美国"科学警报"网2月25日报道,9项共覆盖43万人的研究数据显示:每天喝两杯咖啡可以减少44%的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4.
仇湘中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主要病机为肝虚、血瘀,治疗上强调补肝通络,针对此病总结出“补肝健膝方”,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慎教授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涉五脏、以肝为主,五脏之病皆可致眩,非独肝也。在治疗方面,提出在疏肝、柔肝、养肝、清肝、平肝的基础上,依据病机选用宣肺、健脾、养心、滋肾等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古方桂枝加黄芪汤原可治“黄汗脉浮”与“诸病黄家”的脉浮证。古籍的记载较古朴,笔者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合用三棱、莪术能活血化淤散症,应用治疗某些毛细胆管炎併肝硬化引起的黄疸,结果黄疸消退,肝脾回缩,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二)妇女妊娠恶阻是较严重的妊娠反应,过去从中医调治的经验,多偏重于降逆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复方甘草甜素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对2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甜素(美能针)60 mL+5%葡萄糖25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疗程4周,其后给予复方甘草甜素片剂素、免疫抑制剂、熊去氧胆酸和其他护肝药物治疗.对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前后的肝脏病理、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结合古代文献与临床经验,应用中医的五脏神与脑神理论对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的病机、证候特点与临床辨证用药等进行系统探讨。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始发于脾,并发于肝,失调于脑,脑神被扰是其核心病机,随着病机不同演变,而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心神失守,易共患焦虑;肾志不足,易共患自闭;脾意不宁,易共患抑郁;肝魂失镇,易共患强迫;肺魄失藏,易共患多动。临床治疗中,则相应采取安心神、益肾志、强脾意、抑肝魂、收肺魄的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华荣主任医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依据病机将眩晕分为四种证侯,分别为脾虚痰湿,肝郁化热证,治宜健脾化痰、疏肝清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治宜滋肾养肝、熄风潜阳;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证宜调补脾胃中气、升发清阳;外感湿邪证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使肝、脾、肾调和,气机畅达,而眩晕得治。  相似文献   

10.
疾病发生不外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而老年人正气渐虚,故常易发病,且常五脏互相累及,相兼为病,本文结合《内经》五脏气之"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从"气"的角度,结合《内经》五脏气探讨老年人五脏病变之病机。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名中医杨震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发生的根本病机;痰热瘀阻是郁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亦是治疗郁病的难点;邪郁化热,耗伤肾阴,心肾不交是郁病的发展趋势。治疗上主张初期以疏肝解郁为主,后期因痰、瘀、阴虚侧重不同,而以芳香化浊、活血化瘀或滋阴清热为主,还可兼而有之,同时注重身心同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绍武先生基于三部六病学术理论,在四脉定证原则指导下,针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心阳不足,寒邪、痰饮、气滞、瘀血标盛的病机,协调整体气血,突出局部辨病,气血寒痰瘀同调,脑心肝脾肺肾共治,创制胸痹心痛经验方调心汤,临床疗效肯定,为胸痹心痛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七个不同病案论述陈大舜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诊治经验,其临床效果明显。七则医案:心火胃热,心肾不交致不寐,治以清热泻火,交通心肾,方用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肝阴亏虚,虚热内扰致不寐,治以柔肝凉血,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致不寐,治以清胆和胃,养血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肺阴虚兼痰瘀互结致不寐,治以养阴安神,化痰散瘀,方用沙参麦冬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至丸加减;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致不寐,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气阴两虚,虚火上扰致不寐,治以养阴益胃,清热除烦,方用益胃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脾肾两虚,虚火扰心致不寐,治以交通心肾,养心安神,方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起于心气亏虚,成于脉络瘀滞,有阴阳痰水风之变,其治疗宜以益气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擅用芪丹护心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对于心气亏虚脉络瘀滞证,方用芪丹护心饮加减;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合用生脉散;阳气亏虚脉络瘀滞证,合用桂枝甘草汤;心气亏虚痰瘀阻络证,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心气亏虚瘀水互结证,合用苓桂术甘汤;气虚络瘀阳亢风动证,合用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 >气滞 >湿热 >肾虚 >痰湿 >脾虚 >血瘀 >心虚 >气虚 >阴虚 >阳虚。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欧阳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于内科临床,认为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是肝风上扰,兼夹寒、热、郁、痰、虚所致,其治疗主张从肝风所兼夹病邪入手,常应用散寒熄风、散热熄风、解郁熄风、化痰熄风、养血熄风、柔肝熄风6种治疗法则,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旷惠桃教授认为痹证发病多因体虚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致营卫失和、脉络不通、气血凝滞、邪气壅塞,病机错综复杂,但总以瘀血痰浊为主,涉及周身脏腑组织,故其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临证强调因人而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以“三通四补”为法,包括:祛风通脉,活血通络,豁痰通隧,益气,补血,滋阴,温阳等,临床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熊继柏教授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模型。方法 通过对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162人、254例次病案进行整理,运用Weka 3.7.12软件,采用FP-Growth算法,对就诊患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证候特点、方剂间配伍、证候与用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就诊的失眠患者证候特征随年龄变化由单纯虚证或实证逐渐演变为虚实夹杂证,男性与女性的失眠证候特点各异;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4个常用方剂组合中,黄连温胆汤与痰热内扰证相关联,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与痰热兼肝郁化火证相关联,酸枣仁汤合孔圣枕中丹与肝肾阴虚相关联,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孔圣枕中丹3方合用与肝肾阴虚合并痰热证相关联。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为酸枣仁、龙齿、甘草、茯神、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知母等,大致可分为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育阴潜阳3类。结论 熊继柏教授辨治失眠,多责之于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肝肾阴虚,辨证注重辨舌脉,因证选方,经方与时方灵活搭配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克俭研究员提出痰痹主要病因病机为痰瘀阻络,祛痰化瘀为主要治法,根据"专病专方,病证结合,证症相参"理念指导选方用药,应用止痛健骨方治疗痰痹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消渴常伴发不寐,黄保民教授认为情志因素为消渴并不寐之主因,病机以肝心火旺为基础,阴津耗伤作为病理变化贯穿始终,病位在肝心,可损及肺、胃、肾。结合肝心二脏生理病理特点,肝郁化火扰心或血虚心神失养皆可发为此病。故分为两个证型:郁火扰心证和血虚内热证,从肝心论治,治之以清热泻火为主,辨证辅以疏肝解郁或滋阴养血之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