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戚尚  张春瑾 《现代农业科技》2010,(3):166-166,169
对龙亢农场种植水稻采用的人工移栽、机械插秧、旱播水养3种栽种方式的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灰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显著轻于人工移栽稻,说明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稻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3.
浦东新区滩涂新垦区机插秧稻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滩滩涂新垦区机插秧稻田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了定点监测和普查.结果表明:东滩滩涂水稻田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等14种病虫种类,以及海三棱蔗草、水苋菜、稗草等15种杂草.优势病虫草种类主要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海三棱藤草等.  相似文献   

4.
3种药剂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天敌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常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氰虫·啶虫脒、阿维·氯苯酰和茚虫威3种药剂,研究其对稻田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农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都显示出较好的防控效果;2)相比对照区,3种农药处理稻田后捕食性天敌蜘蛛的数量都显著减少,减少程度依次是氰虫·啶虫脒茚虫威阿维·氯苯酰处理;3)与对照区稻田褐飞虱虫口数量相比,氰虫·啶虫脒、茚虫威、阿维·氯苯酰处理区褐飞虱虫口数量分别呈显著增加、有增加但不显著、有所减少但不显著;稻田飞虱虫口数量与蜘蛛数量呈一定的负相关性;4)室内生测试验表明,阿维·氯苯酰处理能降低褐飞虱的存活率。由此可知,3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好防效;阿维·氯苯酰对稻田蜘蛛影响较小,并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具有协防效果。因此,在测试的3种稻纵卷叶螟药剂中,阿维·氯苯酰更适合用于大田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5.
近10多年来,扬州市水稻栽培方式从手栽为主演变为以抛栽、机插、直播等轻简栽培方式为主,现分析了栽培方式变化给水稻病虫发生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多样后,前期不利于内源性螟虫、灰飞虱及水稻病毒病、纹枯病的发生,后期则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两迁害虫长期滞留为害,也有利于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据江苏省植保站分析预测,今年全省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有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发生程度较轻,防治的重点仍然是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有了去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相继在全省大发生的经验教训,今年各地对这两大害虫的防治均十分重视。日前,省农科院植保所方继朝研究员提出,现阶段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治关键要把握用药时期和选准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7.
锐劲特不同浓度防治水稻中期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季晚稻生长中期主要受到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等害虫的严重危害。为探索施用一种农药能达到防治多种虫害的目的,我们进行了锐劲特不同浓度防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有了相应变化,水稻二、三化螟危害有所缓和,而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逐年加大发生的趋势,近两年甚至有四代褐飞虱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是近10多年来未遇的,现就2007年二、三代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信阳稻区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对水稻生长季节的稻田害虫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该区水稻害虫共187种,隶属于8目34科,优势害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中华稻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重,褐飞虱和三化螟第3代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轻,“籼改粳”的推广使二化螟由原来的1 a2代变为3代。  相似文献   

10.
推广稻田放蛋鸭防治稻田害虫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做好生态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符合国家农业部2004年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方向,属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中的两项。推广稻田放蛋鸭防治害虫技术,就是利用生物(蛋鸭)捕食稻田三化螟、二化螟和稻飞虱类的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与稻叶蝉类的白翅叶蝉、黑尾叶蝉以及稻纵卷叶螟等10多种害虫,使水稻不施农药和少施农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生  相似文献   

11.
对机耕人插、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牛耕机插、牛耕抛秧6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纹枯病、二代稻飞虱、二化螟和稻曲病的发生影响较小;对稻纵卷叶螟、三、四代稻飞虱及田间杂草发生影响较大;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有一定的差异,机耕机插产量最高,牛耕抛秧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在不采取病虫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总体发生要重于插秧田.稻纹枯病发生从重到轻依次为:常规抛秧、免耕抛秧、常规插秧;稻飞虱的发生从重到轻依次为:常规抛秧、常规插秧、免耕抛秧;稻纵卷叶螟以常规抛秧区发生最重,常规插秧和免耕抛秧相当.本文针对三种栽培方式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插秧方式对中稻两迁害虫和中稻产量的影响,特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在黄州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牛耕与机耕2种耕作方式对稻飞虱发生量影响不大,但牛耕方式下稻纵卷叶螟发生重;人插秧方式下稻飞虱发生量显著高于机插、抛秧2种方式,而人插秧方式稻纵卷叶螟反而危害轻一些。机耕方式产量显著高于牛耕:机插秧方式平均产量极显著地高于人插秧和抛秧。在黄州区中稻生产中推荐机耕机插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6.
强化栽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化栽培单季稻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使用农药防治靶标病虫时对非靶标病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方式下褐飞虱种群数量较常规栽培方式增加了21.47%,白背飞虱增加了27.19%,稻纵卷叶螟增加了57.95%,二化螟增加了200.0%,纹枯病病情指数增加了29.10%。防治病虫靶标对非靶标病虫种群发展的影响以稻飞虱最为突出,用杀虫双、茚虫威、井冈霉素和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靶标病虫时,均会刺激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殖,其增殖幅度较常规栽培方式提高了26%~60%。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主要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影响,2006—2007年在浙江北部嘉兴单季稻区进行了4个移栽稻播种、移栽期和3个直播稻播种期对本地越冬的病虫(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种群动态和为害程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播种期是影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重要因子,随着单季晚稻播种期的推迟,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明显减轻。适期播种(5月底至6月初)是控制本地越冬的二化螟、灰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渝香203的再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庆是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再生稻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稻米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手工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是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本研究设置了人栽人收、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6个处理,比较了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的再生性、再生稻产量及中稻-再生稻产量.结果表明:人栽人收在再生性、再生稻产量、中稻-再生稻总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次为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处理下表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