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抗旱造林措施对油松和柴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以油松、柴松为供试树种,通过对等技术进行不同组合的配套,比较了不同抗旱措施对造林树种成活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旱措施效果间存在差异,保水剂、控水袋及渗水膜三者共同应用后,对2种树种成活率、平均树高和当年新枝生长量的影响均比其他2种或1种措施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早期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影响不明显,而对3年生的幼林树高和抽梢高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木荷林冠下套种草珊瑚,调查分析不同郁闭度、不同坡向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的木荷林下种植草珊瑚的当年成活率相差不大,而3年后的保存率差别明显,郁闭度0.9林冠下套种的造林保存率较低、草珊瑚生长不良,而郁闭度0.6的林冠下套种生长好,造林保存率也高。不同坡向的木荷林下种植草珊瑚的当年成活率和3年后的保存率相差不大,草珊瑚生长为南坡优于西南坡,西南坡优于东南坡。  相似文献   

4.
光皮桦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光皮桦的分布,适生环境,天然及人工状态下的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光皮桦具有喜光,耐瘠薄,适应性强,生长期长等特点,光皮桦种 子在常温下不耐贮藏,应随采随播,苗木生长较快,苗高为全期全长型,而苗木直径生长的高峰约滞后高生长高峰1个月,天然光皮桦具有2次以上的直径与树高生长高峰,材积持续速生,人工林速生更早,速生水平更高,可采用人工造林,萌芽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研究结果为光皮桦的保护,合理利用及资源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光皮桦贵州省营养袋两段育苗技术包括2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浸种催芽,以及在温室营养土基质中的育苗过程;第二阶段是指利用装有营养基质的营养袋进行苗木培育的过程。研究表明,该育苗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苗木生长质量和合格苗比例,在造林试验中,造林成活率均达到了95%以上,并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本文总结了光皮桦营养袋两段育苗技术,包括芽苗培育、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并阐述了其注意事项,以期为光皮桦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山地造林极为困难,受气候及立地条件影响,造林极为困难,成活率差,保存率低,一次造林需多次补栽,且生长十分缓慢。而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却能有效拓宽干旱地区造林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由春季造林向春、夏、秋三季造林转变,且造林后不缓苗、生长健壮、成活率高,造林成果当年即可见效,是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一项非常先进适用的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干旱山地造林极为困难,受气候及立地条件影响,造林极为困难,成活率差,保存率低,一次造林需多次补栽,且生长十分缓慢。而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却能有效拓宽干旱地区造林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由春季造林向春、夏、秋三季造林转变,且造林后不缓苗、生长健壮、成活率高,造林成果当年即可见效,是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一项非常先进适用的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树不同生育时期造林对其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杨树芽前造林、芽期造林及芽后造林试验,分析各期造林杨树成活率及造林当年、第2年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芽前造林杨树成活率达93%左右,芽期造林成活率97%左右,芽后造林成活率极低。芽前造林、芽期造林间成活率差异显著,但对杨树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杉木光皮桦纯林及混交林生物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86.44%和30.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杉木光皮桦事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型。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10.
林起艺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52-154
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季节对凹叶厚补造林成活率、早期的地径、苗高生长有着极显著影响。在福建省大田县的最适宜造林季节为2月份,造林成活率最高,达到96.6%,苗木生长也较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较低。但地径、苗高生长均最快。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有着极明显的影响,凹叶厚朴最适宜造林密度为1100株·hm^-2,其胸径、树高、单株干生物量均较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和830株·hm^-2的林分大。4种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月份施放腐熟的鸭粪0.5kg/株,10月份施放K肥0.1kg/株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分级苗经过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当年抽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差异均显著,四年生幼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说明采用Ⅰ级苗造林明显优越于Ⅱ、Ⅲ级苗,改变了以往认为马尾松大苗造林成活率低的习惯看法。同时,还对不同等级苗木造林后生长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开化县5月下旬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的有利天气条件,进行湿地松和光皮桦容器苗初夏季节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光皮桦初夏造林成活率分别达到93.6%和90.5%,生长量分别为春季造林的87.41%和91.03%。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掌握了光皮桦在富源县的自然分布,得出富源县光皮桦的生长量指标,介绍光皮桦采种、育苗、造林技术,为推广光皮桦造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长铨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26-127
通过对杉木苗根系打泥浆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杉木苗根系打泥浆造林,影响幼苗的高生长,主要表现在苗木栽植初期;其次会影响幼树生长新根速度,推迟幼苗生长新根时间,长出新根的时间也相对集中;打浆造林还能提高杉木苗抗干旱天气的能力,提高当年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我国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宜的立地条件,设置不同立地条件(坡位、坡向、土层厚度)对油松造林后生长情况的影响比较试验,通过对造林当年成活率及年均生长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油松造林后的生长情况,整体来说,坡位为中上坡以上,土层深厚的阳坡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扰强度下光皮桦群落树木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闽北邵武对受到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光皮桦群落树木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测定优势树种重要值,树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间相遇机率,结果表明:光皮桦致危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破坏了光皮桦群落的结构特性及树种组成的比例,改变了林内的环境,为毛竹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建议对光皮桦群落进行封禁保护和人工造林,并且可考虑营造光皮桦,枫香和丝栗拷混交林。表2参6。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在不同坡位进行了3个闽楠种源幼苗的造林试验,并调查其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尤溪种源的闽楠幼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地径生长量和株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沙县种源和政和种源;不同坡位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指标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造林有利于闽楠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陈建设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69-171
通过对马尾松林进行林冠下套种、隔带6m皆伐造林、30m×30m块状皆伐造林3种方式种植小叶榕、香樟、山杜英、枫香,分析3种方式造林的小叶榕、香樟、山杜英、枫香四个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以及林冠层、林下植物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林分总持水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采取不同方式种植阔叶树的当年成活率相差不大,而4 a后的保存率差别明显,林冠下套种方式的造林保存率较低、阔叶树生长不良,而隔带造林的林木生长好,造林保存率也高,块状造林的效果也较理想,套种阔叶树比马尾松纯林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林分总持水量平均比马尾松纯林提高23.8%,隔带种植与块状种植分别比林冠下套种香樟的林分提高11.5%和10.0%。  相似文献   

19.
黔中喀斯特森林群落光皮桦种群竞争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中喀斯特区森林群落内的光皮桦种群及其伴生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内物种的径级结构变化关系及光皮桦种群的径级结构变化;以光皮桦生长态势最好的林分及其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的林分中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光皮桦及其伴生树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1)在森林群落的径级结构变化上,光皮桦在不同径级所占的株数比例都低于伴生树种,种群分布中幼苗数量不是最多,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2)在光皮桦同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上,在达到平衡时,光皮桦及其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0.30%和79.70%,说明随着森林群落的演替发展,未来光皮桦在森林群落中将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光皮桦是一种优良的速生乡土阔叶树种,育苗难度较大。在多年试验研究基础上详细总结了光皮桦综合利用价值,种子采集、育苗及造林、幼林抚育与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开发利用光皮桦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