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目测、捕虫网、色板和糖醋液诱捕等方法,初步研究云南省蒙自地区枇杷园越冬代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蒙自春季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有9目30科4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31种,捕食性昆虫7种,中性昆虫3种。植食类亚群落的优势度指数与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最高,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时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低效人工改造林的节肢动物取样调查,采得节肢动物2纲9目60科177种3 985头.并初步统计分析该低效人工林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对人工林中5种不同处理样地进行分别取样,分析比较各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人工改造林中节肢动物多样性整体水平比未经处理的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施药和田间生草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幼龄苹果园生物防治效果和天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研究施药清耕、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和非施药的清耕、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对幼龄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幼龄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种类包括14目77科123种,植食性害虫主要为蚜科、蓟马科和飞虱科害虫,金蛛科为主要天敌,蝇科昆虫为中性种类。田间生草能显著提高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相对稳定性,施药能显著减少苹果园天敌和中性物种数量,促进植食性害虫增加,降低群落结构稳定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物种数量、优势集中性为第一主成分,物种丰富度为第二主成分;相似性指数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节肢动物群落分成4大类:自然生草不施药和地布+行间自然生草不施药、自然生草施药和地布+行间自然生草施药、清耕施药、清耕不施药。【结论】幼龄苹果园内生草可以优化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提高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相对稳定性和天敌生物数量,可以逐步达到利用生态途径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2,(7):195-200
几种非十字花科蔬菜与甘蓝间作对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探索十字花科蔬菜关键害虫的生态控制方法,研究甘蓝分别与大蒜、番茄、茼蒿3种非十字花科蔬菜间作对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番茄、茼蒿间作对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均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梨园不同栽培措施节肢动物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对北京顺义地区有机化梨园3个不同栽培区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园区内,不同栽培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在整个生长季中的动态变化较一致,而优势度出现了明显的时序差别。群落个体数稀植区在大部分时间内均高于其它2区。3个区的主要优势害虫及其天敌在发生时间和数量上有一定差异,早春密植区木虱发生数量较大,稀植区中砂潜、金龟子类害虫以及步甲、蜘蛛类天敌数量相对丰富,入秋后稀植区木虱发生量最大,密植区最小。据此,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体系建立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新墩镇流泉村内陆盐沼湿地内的芦苇群落和长苞香蒲群落为对象,研究2个群落的植物物种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芦苇群落以芦苇为优势种,以滨麦为亚优势种,2者的重要值分别为0.537、0.197;长苞香蒲群落以长苞香蒲为优势种,以芦苇为亚优势种,二者的重要值分别为0.426、0.211;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生态优势度呈相反的趋势。2个群落间变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苹果园种草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种草是现代果树栽培的一种新形式。果园种草后,增加了植被,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同时也增加了节肢动物(昆虫、螨、蜘蛛)数量。本项研究旨在探索苹果园种草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大激店混栽模式下不同株系的转基因741杨pb29、pb00、pb17及对照741杨试验林进行了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并初步分析了其群落组成、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及优势种的发生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混栽模式F的转基因741杨pb29、pb11和pb17的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基本一致,其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密切关系。本试验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方法,以土壤真菌的18Sr DNA序列为靶标,研究茎瘤芥根肿病不同发病时期(移栽前、移栽后发病前、发病初期、发病中期、采收后)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454高通量测序,茎瘤芥根肿病各发病时期的OUT平均数量为1056个。依据OUT所属真菌物种信息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子囊菌亚门真菌在各个时期土壤中均为优势真菌类群,其次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移栽后发病前、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土壤真菌群落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OTU数量和属的数量均高于移栽前和采收后,表明茎瘤芥根肿病发生发展时期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较高,这可能与茎瘤芥生长季节根系分泌物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田间生长的8a生转抗虫基因(Bt crylA和API)三倍体毛白杨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对试验林进行节肢动物调查表明,林内节肢动物共有11个目、26个科,已明确为害虫的有11种,占整个群落的42%;天敌(包括捕食性与寄生性)8种,占群落的31%;中性昆虫7种,占群落的27%,其中主要...  相似文献   

11.
恩施市高山蔬菜施肥及连作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调查了湖北省恩施市高山蔬菜产区施肥及连作状况。结果表明:恩施市高山蔬菜种植中施用复合肥的农户比例高达94.1%,施用农家肥的农户比例仅为41.0%,施用硼、镁肥的比例很低;大白菜、辣椒、萝卜、甘蓝4种蔬菜的氮、磷、钾施肥变异系数均较大,反映了菜农施肥的随意性很大;除甘蓝外,其他3种蔬菜的施氮量与蔬菜产量呈负相关,大白菜甚至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施氮水平偏高已经成为恩施市蔬菜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子;恩施市4种蔬菜连作时间在5 a以上的面积达到了45.7%,蔬菜的种植年限与发病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北方露地蔬菜1 a只能种植二茬,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不高.通过甘蓝与矮生菜豆、辣椒、茄子、白菜进行套作研究,表明甘蓝与茄子、白菜套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湖北高山蔬菜主要产区进行的9个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优于时照的大白菜品种A32,A37,A21,表现为高产、商品性好、较抗病,667m2产量分别为5 800 kg,5 667 kg,5 333 kg,分别比对照高冷地增产27.95%.25.02%,17.65%,这3个品种适合在高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在陕西太白高山冷凉地区种植的结球甘蓝品种,为该地区结球甘蓝品种的种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考察了15个结球甘蓝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水平,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DTOPSIS法)对株幅、叶球纵径、叶球横径、中心柱高、单球质量等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运用DTOPSIS法得出各理想解相对近似度(Ci)的最高值为0.7072、0.6739、0.6220,对应的品种分别为威风01、CR-绿崎、中甘596,其球形圆正、品质较好、结球紧实、产量高、商品性好、抗抽薹,适合在太白高山冷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续月华  陈平 《北方园艺》2010,(18):39-41
对麦后栽培二茬大白菜的模式进行产量、经济效益及互作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比单栽白菜模式土地利用率提高10%;采用垄作栽培的大白菜平均产量要比平作高16.13%;大白菜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平作栽培;小麦平均生育期垄作比平作提前2~3d;垄作栽培蓄水保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陈阳 《长江蔬菜》2011,(24):23-24
比较了高山栽培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晓丰甘蓝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山栽培晓丰甘蓝株行距为40 cm×45 cm时,其产量、纯收入较其他种植密度分别提高2.3%~14.2%和6.3%~19.3%,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高山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夏季高海拔山区气候特点以及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品种栽培和供应特性,对引进的国内外近年新育的46个甘蓝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高山越夏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了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优点突出,有利于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各项目标性状显著超过对照的新引甘蓝品种分别是展望、秦选5号、中甘21号、绿球66、圆通、绿宝石和紫阳共7个,它们可继续用于生产示范或产业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菜薹播种后27 d 分别喷施高浓度(有效成分375 g·hm-2)和低浓度(有效成分250 g·hm-2) 丙环唑溶液,研究丙环唑对广州地区秋季菜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菜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喷施后7 d,高、低 浓度处理的菜薹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6.7% 和18.8%;低浓度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浓度处理的产量与对照 差异不显著。喷施后10 d,高、低浓度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8.0% 和17.5%;而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丙 环唑在菜薹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7 d。喷施丙环唑后3~7 d,最终残留量在0.210~2.207 mg·kg-1 之 间,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73%~18.16% 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广州地区流通市场408 份菜薹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 暴露风险熵为0.09%~0.58%,也在可接受范围;丙环唑检出率为50.5%~90.5%,2016 年第2、3 季度丙环唑的检出率、阳 性样品平均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均明显高于2016 年第4 季度和2017 年第1 季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菜、甘蓝、花椰菜田主要昆虫群落时间生态位的研究,明确了不同昆虫对时间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害虫中,蚜虫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菜粉蝶与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说明这3种害虫在时间资源上竞争较大;昆虫天敌中,蚜茧蜂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蚜茧蜂、瓢虫与蚜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说明这2种天敌昆虫的发生时间与蚜虫较为同步,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对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0.
白菜与甜菜间作的生长与资源利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的白菜与甜菜间作密度,监测了复合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漏光率以及各作物产量,研究复合群体的生长动态,光资源分布以及产量产值效应。结果表明:在间作群体中,白菜依其速生优势而表现偏利效应,间作甜菜前期受白菜遮蔽胁迫,其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始终低于单作;白菜收获后甜菜通过叶层自动空间散布提高光能截获率,促进了后期光合补偿性生产;白菜2行∶甜菜1行间作(BT1)处理,白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极显著增高26.7个百分点,甜菜比"预期"产量增高34.0个百分点;白菜2行∶甜菜2行间作(BT2)处理,白菜、甜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分别极显著增高59.3、53.0个百分点;BT1、BT2间作群体较白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0.2、23.7个百分点,较甜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1.5、115.1个百分点。分析表明,间作种植显著提高了地气资源的利用效率,BT1间作LER为1.29;BT2间作LER高达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