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纵观2006年受全球玉米市场偏紧的供求关系牵引,我国玉米价格整体上都呈现上涨趋势,但基于年初价格基础不同,其年内上涨速度与幅度仍存在一定差异性。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处在高位整理格局中,展望2007年,尽管价格随着供求面的改变会有所波动,但一个由工业题材主导的全新的玉米市场值得期待。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展望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7,3(3):20-24
分析了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市场热羔以及价格走势。2006/07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偏紧,2007/08年度玉米需求趋向理性增长,玉米供求关系将延续紧平衡态势。2007年国内玉米价格进入南价区域,玉米价格上涨节奏可能打破2004~2006年的稳健态势,表现为波动幅度相对扩大,波动规律不好把握。2006年秋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反季节上涨,而2007年1~3月份玉米价格处于调整期,预计4月份开始国内玉米价格有望进入季节上涨通道。  相似文献   

3.
一、2008年我国玉米市场分析 2008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虽然承接了2007年末的上涨走势,但由于国家紧缩银根等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出口下降和需求增长缓慢、传统贸易商收购资金不足及新粮上市农民余粮大量积压,东北产区市场价格下滑、南方产区市场价格波幅较大.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从4个方面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险峰 《农业展望》2008,4(2):28-31
2007年,全球粮油价格迅速攀升,引发全球性的通胀忧虑。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粮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指出全球粮油消费持续增长,增幅加快;粮油价格波动上涨;后期国内国际市场粮油消费和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相似文献   

5.
习银生 《农业展望》2006,2(8):23-25
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扬,逼近几年来最高价格;玉米出口基本停滞,进口量很少;国内供给总量明显增加,需求稳步增长。上半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波动攀升,国内外价差继续缩小;全球玉米消费增速加快,库存将大幅度下降。预计今年后期国内玉米市场玉米价格仍将高住运行,但上涨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6.
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偏紧,玉米需求增长速度仍然快于产量增长,导致国内需要适当进口玉米调整市场预期。2010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5月底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比2009年同期上涨300元/t,同比涨幅17%-25%,基本确定了本年度价格高点。6-7月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先抑后扬.但是8-9月价格似乎已无悬念。预计2010年秋粮开秤价格将比2009年有较大提高,季节性的价格下跌行情可能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玉米市场受需求不振、供求阶段性失衡的压力,2009年伊始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的走跌趋势.之后在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力度不断加大的支撑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止跌回稳,并在市场可自由流通粮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由于国家控制了相当数量玉米粮源,后期国家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及拍卖节奏将成为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主导因素,预计在国家临储玉米拍卖的主导下,2009年后市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郭春爱 《农业展望》2014,10(5):9-12
2014年以来,在市场供应充足、需求低迷及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区域分化"特征凸显。展望后市,在下游需求疲弱、供需宽松的前提下,国内玉米市场阶段性上涨空间受限,后期需重点关注临储玉米拍卖动态、需求恢复情况及小麦玉米比价走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NARDL模型分析粮食金融化对中国玉米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效应。研究发现,粮食金融化对国内玉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传递效应,国内外玉米品种期货上涨价格和下跌价格影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长期来看,国内玉米期货上涨与下跌价格引起现货价格上涨与下跌;价格传递动态乘数效应显示,国内玉米期货上涨与下跌价格带动现货产品的价格上涨与下跌,最终导致玉米现货价格上升0.112,国际玉米期货上涨和下跌价格的影响与国内期货市场相反,最终导致玉米现货价格下降0.036。为此,要注意期货市场玉米价格的上升和下降对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方向、持续时间、传递程度和速度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引导功能,继续加大金融市场调控、关注引发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因素、加强国内外粮食信息监测和发布。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新粮上市至2008年2月份,我省三大原粮除大豆价格上涨外,玉米、水稻均高开低走。而后在国家政策调控下,随着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强,粮价逐渐走出低谷,呈现一路上涨趋势。2008年上半年,吉林省玉米、大豆、水稻价格呈现"两涨一跌"走势,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呈现"普涨"走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原粮市场大豆价格涨幅较大,农用生产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