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昔日沙赶着人跑,如今人顶着沙进。38年,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加入治沙行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了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21.7万亩,治沙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绿色在八步沙延展。“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在大漠深处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古浪县六位普通的老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摁下手印,誓将沙漠变绿洲。38年过去,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带领群众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引起强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古浪县六位普通的老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摁下手印,誓将沙漠变绿洲。38年过去,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带领群众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和反响。  相似文献   

4.
<正>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举目远眺,察看林场整体风貌,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有这样一群人,死去的和活着的被一起树碑立传;有这样六位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了父死子继的誓约;有这样的三代人,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守得沙漠变绿洲。上世纪八十年代,八步沙——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魔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近300岁的庄稼汉,在  相似文献   

6.
<正>2月1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授予郭万刚同志“林业英雄”称号的决定。甘肃“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成为新中国第四位林业英雄。郭万刚四十二年如一日,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创出了一条典型的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近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小地方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典型事迹经媒体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他们不畏艰苦、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精神,打动着干万人的心。20世纪80年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吞噬农田和村庄。面对黄沙漫卷的不毛之地,有的人选择了远离,有的人却选择了留下,并且改变它。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相似文献   

8.
<正>7月11日上午,时代楷模一一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宣讲报告会,在宁夏回族自治阪银川市行政中心礼堂举行。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平凡而又感人的治沙故事。报告团成员贺中强是八步沙林场职工,在为大家讲述当年老…辈人艰苦奋斗的治沙故事时,他几度哽咽。他说,"我今年已经50岁了,有人间我还能干多久?我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条件这么好,我不但要干,还要一直下下去!"铿锵的话语,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9.
<正>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举目远眺,察看林场整体风貌,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  相似文献   

10.
快讯速递     
《中国林业》2020,(1):58-59
八步沙“六老汉”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深入挖掘中国治沙典型,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一起配合中宣部推出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治沙造林先进集体“时代楷模”,广泛进行事迹宣传。  相似文献   

11.
<正>1.突出贡献:甘肃省古浪县六位普通的老汉38年带领群众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4000万株,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他们以愚公移山的毅力,用执着坚定的行动,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主要荣誉:2019年3月,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沙地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破坏生态可能只要很短的时间,治理却可能需要几十年、儿百年甚至更长。这么多年我深刻感受到,不是我改造了沙漠,而是沙漠教育了我。——“治沙达人”张应龙,以“六老汉”为代表的治沙群体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我们将以实陆行动践行他们锲而不舍、拼搏奉献的精神。—甘肃省委第61期地厅级读书班学员李丽。  相似文献   

13.
正"当年风沙毁良田,腾格大漠无人烟。要好儿孙得栽树,谁将责任担两肩。六家老汉丰碑铸,三代愚公意志坚……"这是流传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的一首古浪老调,讲述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6位当地老汉和他们的后人共同治理八步沙、守护家园的故事。八步沙是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一片内陆沙漠,总面积7.5万亩。上世纪80年代前,这里的沙丘每年以  相似文献   

14.
中央宣传部29日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逬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明沙咀绿了,黑疙瘩梁绿了,“六老汉”两代人在治服八步沙7.5万亩沙漠后,又向黑岗沙11.4万亩沙漠进军了;马路滩林场经营面积已达28万亩,在30公里的风沙线上建起了绿色屏障……这些都是古浪县近年来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当年风沙毁良田,腾格大漠无人烟。要好儿孙得栽树,谁将责任担两肩。六家老汉丰碑铸,三代愚公意志坚……”这是流传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的一首古浪老调,讲述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6位当地老汉和他们的后人共同治理八步沙、守护家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决定,在全国林业草原系统开展向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是1981年由该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  相似文献   

18.
<正>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古浪县北部一大风沙口。距县城30多公里,是古浪县首家由农民自发组建的集体林场,也是全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1981年的春天,古浪县土门镇六位年过半百的农民郭朝明、石满、贺发林、张润元、程海、罗元奎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让给沙漠。他们在勉强能填饱肚子的情况下,以联户承包的方式,进军八步沙,组建了集体林场。这六位老人被当地人亲切地叫作"六老汉"。  相似文献   

19.
<正>为大力弘扬"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7月11日,甘肃省"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干部职工200多人在现场聆听报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0月,从小喝着风沙长大的石满、张润源、贺发林、郭朝明、罗元奎、程海等6位老农民,接受了古浪县林业局和土门镇承包治理紧靠腾格里大沙漠的八步沙的建议。为种树,6位老汉舍家住进了在沙漠里挖下的一地窝子”,土窝子又低又矮,冬冷夏热,一次刮大风,流沙竟压塌窝项,将张润源和贺发林埋在了里头。护林时,遇上了沙尘暴,老汉们被刮出去几公里路,到午夜才各自换回家来。风刮树跑是他们遇到的大难,6老汉动员了家人、亲戚朋友来帮忙,一棵树扎一圈革来防风沙。18年来,6位老人和家人们与5万多亩沙漠搏斗,将沙海变为桑田。如今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