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免疫接种是提高家畜疾病预防能力、有效防治家畜传染病、降低家畜患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家畜进行免疫接种的过程中,部分家畜在接种疫疫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副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家畜死亡。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家畜免疫接种出现副反应的现象增多,因此,应引起兽医站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家畜免疫副反应产生原因,提出相关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家畜传染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家畜在接种疫苗后,机体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家畜产生对该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具有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但也有个别家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拉稀、减食等症状,牛则出现产奶量下降、流涎等反应.应认真分析引起副反应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接种的各种因素,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晓东  徐君 《当代畜牧》2011,(12):16-18
<正>家畜接种口蹄疫疫苗后可以有效防止口蹄疫疫情的发生,但由于地区、动物品种和动物个体的差异等原因,家畜往往在注射疫苗后会出现副反应。下面就廊坊市近几年来家畜疫苗副反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一)动物免疫副反应1.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的概念。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免疫副反应。疫苗等生物制品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源物质,经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称为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的副反应一般少见,且大多数是轻微的。2.免疫副反应分类。(1)正常反应。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一)动物免疫副反应1.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的概念。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免疫副反应。疫苗等生物制品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源物质,经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称为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的副反应一般少见,且大多数是轻微的。2.免疫副反应分类。(1)正常反应。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动物接种疫苗后,在体内产生与免疫作用不相关不良反应,叫免疫副反应。 1种类 一般反应。临床中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给家畜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强制免疫注射后,48小时内可见动物的注射部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注射的一侧肢体呈现跛行状态,个别家畜还可见体温上升、呼吸速度变快、恶心且呕吐、饮食减少或者短时间的不采食、泌乳量也随之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家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性免疫,提高了家畜疫苗免疫密度。但是,在开展畜禽疫苗接种过程中,副反应病例相对增多。有些家畜出现严重反应时,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不仅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畜牧兽医防疫部门开展免疫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阻力。2011年8月17日上午,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报告称:村兽医防治员为某家自繁自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于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多年来,强制免疫对于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防疫员在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过程中,由于免疫副反应而造成家畜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加重了动物防疫员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副反应造成损失的补偿机制尚不完善,饲养户往往因免疫副反应出现死亡拒绝疫苗注射或要求减少疫苗注射量,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埋下口蹄疫疫情隐患,阻碍我国口蹄疫防控工作的开展,现就口蹄疫疫苗免疫后产生的副反应进行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迄今为止,免疫预防仍是防制家畜传染病最为经济而有效的办法。免疫预防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疫苗、抗血清等生物制剂接种到家畜体内,使机体对相应病原微生物产生抵抗力,从而避免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已接种疫苗的动物仍罹患相应的传染病,其原因错综复杂。本文就影响家畜免疫效果的因素作扼要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免疫副反应是指疫苗接种到畜禽机体内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免疫副反应发生主要是由疫苗质量、接种时间、接种方法及畜禽健康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畜禽发生免疫副反应的情况比较常见,分析引起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科学预防,对降低畜禽免疫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农村和种畜场用口蹄疫疫苗对冢畜接种防疫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病例时有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家畜死亡,给家畜口蹄疫免疫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对家畜口蹄疫防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使家畜口蹄疫免疫很难达到预期的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免疫应激是指接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强制免疫时出现过敏反应,少数家畜体温升高,厌食,代谢紊乱,生长受阻,饲养周期延长,个别动物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和最佳接种途径,主要介绍了家禽、家畜的疫苗接种方法,旨在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猪蓝耳病活疫苗在贮存、运输和使用方法的各个环节必须在规定的冷藏环境下运行。如果哪个环节出现"断链",疫苗就会明显降低效价,甚至完全失效,导致接种猪后不仅不能刺激猪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及产生高水平的免疫抗体,而且还出现副反应甚至死亡现象。疫苗的正确贮存、运输以及使用是提高猪蓝耳病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疫苗免疫能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常常会出现免疫副反应,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在养殖户中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给本来难度就大的防疫工作增加了阻力,并间接影响到动物的防疫密度。因此,共同探讨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分点免疫的效果。将生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生猪60头。每组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然后观察副反应发生率和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C组试验结果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明显副反应。先接种口蹄疫疫苗,在第7天同时进行分点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该免疫程序具有免疫效率高、效果好、副反应低的特点,是免疫工作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口蹄疫、猪瘟等动物疫病一旦发生和流行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当前防控这类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多数动物接种疫苗后反应良好,达到免疫目的,但也有少数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或孕畜流产的情况。在此笔者结合本地区情况就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更好地了解禽流感灭活疫苗关于H7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评估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7的免疫效果,在县城分别选择2个饲养水平良好的鸡场,对实验鸡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接种疫苗的试验鸡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试验鸡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说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维持猪场健康生产最重要的工作程序之一就是疫苗免疫。免疫疫苗不仅需要优秀的产品和正确的接种方法,还需要配合科学的免疫程序。实践证实,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才能避免免疫干扰、减少副反应,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内含接种的疫病种类、疫(菌)苗种类、接种次序、接种剂量、接种时间等内容,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口蹄疫O型和Asia 1型二价灭活疫苗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免疫副反应,本研究采用超滤技术对抗原进行浓缩纯化处理,制备浓缩抗原疫苗,通过测定制苗用病毒液LD50值和浓缩抗原疫苗内毒素含量,进行牛副反应试验,并与未浓缩的普通疫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苗用 Asia 1/JSL06株和OS/99株病毒液经浓缩纯化处理后LD50值比常规处理LD50分别提高了1.0和1.25个滴度,内毒素值显著低于普通灭活苗内毒素值(p<0.01),接种本动物后未出现免疫副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滤技术浓缩纯化抗原可有效降低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