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群越冬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的蜂群能安全越冬,有的蜂群则会全群覆灭,蜂群越冬确实是个难题。怎样才能使蜂群安全越冬呢?笔者有如下体会。①越冬蜂群的群势“要强”“勿弱”:要想做到强蜂越冬,必须常年保持强群,特别要做好秋繁工作。单王群越冬不少于8框  相似文献   

2.
蜂群安全越冬,对群势大小有直接关系,因为越冬期是按蜂群大小来定温度。我县地区,越冬期长气温低。几年来掌握了蜂群越冬的生活习性,六框以上的蜂群适于越冬。所以我们养蜂同志对越冬的蜂群,在繁殖期就抓紧。多繁殖越冬蜂,达到壮群入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笔者几十年对高寒地区蜂群安全越冬对比和总结发现,在高寒地区因蜂群越冬时间长,普遍出现在同一地点,窖外越冬蜂群比窖内越冬的蜂群越冬期整群死亡率低、工蜂死亡比例小,在同等群势和同样管理方式窖内和窖外越冬蜂群差距较大。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窖内越冬的蜂群因通风不良缺氧造成损失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多蜂场蜂群越冬效果不佳,不是饲料不足,也不是螨害,更不是蜂群弱。饲料质量很好而越冬蜂群整群死亡率达30%以上,蜂群出窖后工蜂  相似文献   

4.
蜂群秋冬时节管理的好坏是决定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又是来年蜂群发展快慢与产量高低的基础.俗话说:"越冬蜂群要适龄,蜜足群强场地静".这句话概括出了蜂群对越冬的要求,也指出了蜂群安全越冬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蜂群的安全越冬,是搞好养蜂生产的重要环节,现将笔者在陕北地区蜂群越冬期间的经验介绍如下:一、培养强壮健康的越冬蜂群培养强壮而健康的越冬蜜蜂是保证安全越冬的基础,强壮健康的蜂群生产力高,越冬适应性强。有些蜂场秋季蜂群强,可是一到冬季,在蜂群没有明显病害的情况下,大量削弱,甚至陆续死亡,其原因是在培育适龄越冬蜂之前,没有有效控制蜂螨的危害,缩短了越冬  相似文献   

6.
蜂群秋冬时节管理的好坏,是决定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又是来年蜂群发展快慢与产量高低的基础.俗话说:"越冬蜂群要适龄,蜜足群强场地静."这句话概括了蜂群对越冬的要求,也指出了蜂群安全越冬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4,(11):16-17
<正>高寒地区养蜂最大困难就是蜂群安全越冬。高寒地区蜂群越冬时间长,冬季寒冷,要让蜂群安全渡过严冬,应做到以下几个要点:1.培育大量适龄越冬蜂,越冬蜂群群势达到越冬标准。2.充足的优质越冬饲料,避免混入有害饲料。3.越冬蜂群无螨害和其他病害。适宜高寒地区饲养的蜜蜂品种。4.合理的蜂路和符合越冬标准的巢脾及科学合理越冬蜂巢布置。5.适合和满足蜂群越冬的场所和场地。以上5项是蜂群越冬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立冬过后华北地区定地饲养的蜂群便进入越冬期。由于每年气候条件不同,养蜂人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蜂群的内、外包装,让蜂群安全度过漫长的5个月的越冬期。无论是采用10框箱还是16框箱饲养蜜蜂,一般都是室外越冬,原址越冬的蜂群在75%左右,而室内越冬蜂群只有20%。越冬期间箱外包装的蜂群数量比箱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对蜂群越冬的温度非常重视,而对蜂群越冬空间往往是忽视的,通过这两年的观察发现,蜂群越冬期空间的大小对蜜蜂寿命影响很大。在丹东地区,越冬期间一般是4~5脾蜂的蜂群,死亡蜜蜂数量比较少,强壮蜂群死亡的数量偏多。我一直以为蜂群小,非适龄越冬蜂的数量少;蜂群大,非适龄越冬蜂的数量也多,所以在越冬期,强群的死亡蜂数量  相似文献   

10.
林凤秋  孙烨 《中国蜂业》2007,58(12):20-20
蜂群越冬最关键的两大问题是蜂群群势要强,贮蜜要足。在北方,5~6框蜂以上的群势最好,低于4框蜂,越冬不安全。实践证明,强群越冬蜂群损失约1/10左右,而弱群要损失1/2以上,相差悬殊。因此,只要消除不利蜂群越冬的环境条件,蜂群安全越冬才有保障,现将不利蜂群越冬的条件总结为  相似文献   

11.
蜂群越冬长达4个月左右,蜂群安全越冬是来年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蜂群越冬期中常有母蜂死亡、鼠害、缺蜜、拉痢等影响蜂群安全越冬现象,将笔者多年越冬管理中采取的辅助措施撰文如下,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蜂群越冬,分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室内越冬需要越冬室和房舍,室外越冬较为简便,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锯末子、稻皮、麦余头、树叶、碎草等做包装物,为蜂群生活适应外界气候而增强保温作用,让蜂群生活在自然的温度和湿度当中,再附加以人为管理措施,从而保证蜂群安全越冬。室外越冬的优点是:蜂群越冬安全,节省饲料,蜜蜂体质健壮,早春复壮速度较快,但室外越冬在缺乏成熟经验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7,(11):27-28
<正>黑龙江地区蜂群越冬期严寒而又漫长,蜂群越冬两种形式:即室内(窖内)、室外越冬。笔者多年来一直采取室外越冬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给本地区蜂友参考。一、室外越冬优点室外越冬方便,简单易行,管理方便。蜂群越冬期不受干湿影响,大自然流动的空气满足蜂群对水分的需要。蜂群春季排泄及时,可不失时机地抓住1~2天的排泄机会。越冬蜂群饲料消耗少,死亡率低,正常越冬群排泄时,工蜂需将箱底少量死  相似文献   

14.
室外越冬的蜂群在越冬期间,个别蜂群可能出现伤热。了解蜂群发生伤热的原因及掌握处理已经伤热蜂群的方法,使蜂群在越冬期间尽可能少发生伤热或不发生伤热。将已发生伤热蜂群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乃至安全越冬是养蜂员的职责。根据过去的经验,笔者认为越冬群发生伤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越冬群巢门留得太小或因死蜂堵住了巢门,蜂群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箱外。  相似文献   

15.
1月:一年当中天气最寒冷月份,平均气温-15.9℃,极端最低气温-36.5℃,降水量2.9毫米,降水日数4.4(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为界)。这时蜂群处于越冬中期,对室内越冬蜂群应注意封闭越冬室进出气孔、调解温湿度、听测越冬蜂群、清理室内死蜂;对室外越冬蜂群要加强保温工作,清理巢门积雪,做好新的一年养蜂生产计划。 2月:天气渐暖,月平均气温-12.1℃,极端最低气温-31.5℃,降水量4.5毫米,降水日数4.4。这时蜂群处于越冬后期,越冬不正常蜂群在此期表现比较明显。要注意听测越冬蜂群,抽查越冬蜂群饲料情况,不足要及时补给蜜脾或采取其它补喂措施;室外越冬蜂群在中下旬部分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开始繁殖,消耗饲料增多,  相似文献   

16.
有经验的养蜂生产者特别重视秋季蜂群的管理工作,认为这个时期是给蜂群越冬以及来年生产打下稳定基础最关紧要的时期。在越冬前培养幼稀蜂多的强群才是安全越冬的保征。蜂群越冬好不好,不只是蜂群在越冬期中有否遭到死亡,还耍从蜂群中蜜蜂个体的死亡率来判断。  相似文献   

17.
<正>在长白山区,大多数中蜂饲养者采用室外越冬的方式。实践证明,中蜂室外越冬符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越冬期间有排泄机会,越冬比较安全,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能力较强,蜂群春繁起群较快。近年来,长白山区受异常气候的影响,中蜂的室外越冬效果不尽理想。为确保长白山中蜂室外安全越冬,在抓好繁殖越冬适龄蜂的基础上,应根据冬季天气的变化灵活管理越冬蜂群,为蜂群创造适宜的越冬环境,减少蜂群越冬期出巢排泄次数,并加强越冬蜂群的后期管  相似文献   

18.
谈寒冷地区蜂群半地下室内越冬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韩福禄我在20年养蜂中,因几次搬家用过多种办法使蜂群越冬,觉得用半地下越冬室蜂群越冬安全、管理方便,节省饲料。蜂群半地下室内越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秋季培养好越冬蜂和蜂王,准备好合理的半地下越冬室,...  相似文献   

19.
蜂群越冬期间,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开箱检查,根据蜜蜂的活动,蜂群的声音和蜂尸情况等现象,判断蜂群越冬是否正常。正常情况室外包装越冬的蜂群,蜜蜂停止巢外活动。越冬初期和后期,个别日子气温升高到5—8℃以上,有少量蜜蜂出巢活动。蜂群  相似文献   

20.
<正>蜜蜂在越冬过程中常因越冬前补喂饲料工作的疏忽或出现偏集等原因,造成越冬蜂群中后期饲料不足,使蜂群处于饥饿状态。这种情况发现不及时或解救措施不当,会影响蜂群越冬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全群死亡。为此,必须对饥饿蜂群进行解救,以保证蜂群安全越冬。1.饥饿群的解救饥饿蜂群是指越冬群内还有少量饲料,蜜蜂尚处于饥饿状态。如发现不及时,蜂群会在5~10天内耗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