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绿化中树池处理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当前园林树池处理方式进行分类比较,指出不同处理方式的优劣,并对园林树池处理提出相应设计处理要点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杭州湖滨景区古樟树不同立地土壤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滨景区立地环境地下水位高,人为干扰大等特点,对古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树冠投影下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养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古樟树生长地土壤pH 6.57 ~ 7.58,略偏碱性;土壤容重为0.75 ~ 1.28 g·cm-3,土质较为疏松;土壤有机质为16.1 ~ 78.8 g·kg-1,养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负相关,与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三潭绿地的土壤性状优于环湖绿地、草坪、树池中的土壤性状,更利于古樟树的生长;用陶粒、树皮作为覆盖的树池,其土壤性状优于用草皮覆盖的树池土壤,但生长于树池中的古樟树人为干扰系数大,变异系数大于用草皮覆盖的树池。其中,pH值偏高可能对古樟树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优先选择树皮、木片等有机覆盖物覆盖树池,避免在树冠投影线范围内铺设草皮和播草籽,减少景区改造后混杂在土壤中的水泥、石灰、砖块等碱性物质,有利于平衡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通气、保水和保肥性。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温州城市中心主要道路行道树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温州市行道树存在树种单一、树池设计不合理、行道树养护管理难等现象,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强落叶树种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制定相关绿化评价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7年湖北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的获奖项目《树池的选型和模型制作》为例,从赛项概述、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学反思3个方面探究了如何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并对信息化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以期为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在逐年大量应用银杏造景的同时,由于气候变化、苗源树龄、土壤粘重、树池过小、微量元素缺乏、养管不到位等因素,使道路栽植的银杏6月初就出现黄化,严重影响其树势和观赏性。为此我们开展黄化现状调查,分析探究黄化原因,从生态园林角度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改善黄化现状,发挥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择出阳性及半阴性地被30种、阴生地被15种,提出四项地被植物应用设计原则和配置手法。对地被植物应用主要配置方式进行调查,按不同地域地被植物配置,分为空旷地、道路绿地、林缘疏林、林下、草坪、山体坡地、树池、和湿地八种应用形式。通过实例分析认为,地被植物景观配置必须了解其生态习性,选择与其生物学特性相适生的外界条件,并保证其必要的养护,以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7.
勋章菊作为一种新优地被植物,可配植于公园、庭院、路基以及树池中,对扮靓城市景观起到很好的作用。介绍了日本引进的勋章菊品种‘星白’的生物特性和适应能力,对该品种的几种景观应用形式作了尝试,并对‘星白’的花色改良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丰富苏州地区地被植物的多样性,为勋章菊的杂交育种提供新素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城市树木健康评价的快速化、准确化及生产化,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的生长、健康及管护现状,为构建精炼、全面的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体系及管护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北京市核心区11条主要街道的洋白蜡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构建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判别分析进行结果验证,将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结合建立洋白蜡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同时从生长状况、管护措施以及环境因子3个方面,分析胸径、树高、修枝留茬数量、防踩铺装等因素对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果  研究区域中,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及濒死单株分别占总数的39.20%、41.26%、16.78%和2.76%;建立的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中,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与总集的期望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72 0、0.997 6及0.995 3,均大于0.950 0,表明此模型能准确地反映洋白蜡行道树12个评价指标与健康评价类别的关系,可用于对同一地区其他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预测;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修枝留茬、防踩铺装、株距、树池面积、车道数及车道走向均对洋白蜡行道树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P<0.05),树高影响较小。当洋白蜡胸径为60~70 cm、树体无修枝留茬、树池铺装透水性好、株距为5~10 m、树池面积为1~2 m2、道路宽度适宜且为南北走向时,洋白蜡健康状况最好。  结论  研究区域内,洋白蜡行道树整体呈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保育保养潜力,部分受害严重,亟需处理。在洋白蜡行道树栽植及后期管护中,确保其修剪规范、铺装材料透水强、株距5~10 m、树池面积1~2 m2以及适宜的道路情况,是保证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良好的重要措施。图3表13参26  相似文献   

9.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绿化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行道树的品种、高度、胸径、应用频度及长势等指标。结果表明,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有树池式、树带式、混合式及其他4种形式,行道树树种有13种,隶属于11科12属,以香樟、杜英、法桐、垂柳为主,有4条道路的行道树长势较差,有明显的病虫危害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环杭州西湖4条道路的历史发展、道路形式及其行道树情况展开研究,基于每木调查法,对占行道树总数95%以上、合计1 986株二球悬铃木进行胸径、冠幅、株高、枝下高和健康程度等五项指标的测量,并比较分析不同道路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胸径、冠幅和株高的平均大小基本呈现北山街>杨公堤>南山路>湖滨路,只有杨公堤的平均株高略大于北山街;湖滨路的平均枝下高最高,而后为杨公堤、南山路和北山街,健康程度同样为湖滨路最佳,南山路、杨公堤次之,北山街相对较差。除平均值外,还分析了五项指标在4条环湖道路上的梯度分布,总结得出环湖道路行道树整体生长情况良好。研究认为,环西湖道路行道树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树种单一、枝干杂乱和部分树池使用不当等,基于此提出相应改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是园林植物景观所应用的重要素材之一,合理地与其他园林要素(地形、地貌、园建、小品等)有机结合来丰富园林景观具有现实的意义。通过对市政公园、自然风景区、居住小区现有的水生植物进行调查,摄取相关的景观照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游人对不同水生植物的景观质量评价,探索在景观设计中为公众所喜爱的水生植物配置方式,为日后更好地合理应用水生植物提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殷红梅 《北京农业》2011,(36):51-52
园林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驱足空间,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园林道路的特点、设计原则等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同行们在造园实践或设计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3.
始于晋代的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三位一体的发展特点,促使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与造园理法间的相互渗透与彼此启发.水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在造园实践中与传统画水理论的章法、道法真水、善假于物等创作手法观照,重视布局以及源头、水口和水尾等水境的端部的处理,注重不同水境的塑造,并协同地形、建筑和植物等各类景物构建旷奥兼具、虚实相合的园林空间.在亟需提高文化自觉的当代,于古代山水画论中寻求园林理法智慧不仅具备现实价值,而且对传统艺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园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不但影响着整体景观的艺术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着时代的潮流。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西方国家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我国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国大部分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都是与西方园林义理借鉴与融合的一个过程。就分析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思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78-10279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的绿色空间面积越来越小,小尺度景观的空间塑造显得更加突出,“园中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小空间,被广泛应用。文章总结古典园林中园中园的空间塑造,并对中国现代园中园的空间塑造提出了探讨,提出在进行设计时,既要继承传统园林造园意境,又要融入现代元素和创新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曾经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水平迫切地需要提高。相比之下,曾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园林景观却创造出了以枯山水为代表的崭新的园林景观,而日本的现代景观设计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极简主义园林景观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枯山水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的历史、内在特点以及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提出了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在设计理念以及表达手法上的相似性,从它们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现代中国园林的现状,希望能给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澳洲火焰木在我国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分析澳洲火焰木在园林景观中的孤植、对植、列植和丛植等种植形式形成的景观效果,并将澳洲火焰木与其他乔、灌、草进行搭配种植,营造更为宜人悦目的园林景观。同时,分析澳洲火焰木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组合搭配,以期在我国园林景观中推广澳洲火焰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国内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探讨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园林专业中植物学系列课程设置及内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园林专业的定位为综合性园林,但是加重植物类课程的比重。植物类课程设置包括三大类:一是园林植物识别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综合实习、园林专业认知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二是园林植物应用类课程,包括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专题、立体绿化、盆景学、草坪与地被植物、植物专类园规划与设计、园林专业认知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三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繁殖技术、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城市绿地养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同时,对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进行了定位;概述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园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近些年,茶园景观的规划建设发展迅速,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效能。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阐述茶园景观的相关概念,并从茶园景观概述、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茶园景观营建与管理3方面综述茶园景观的研究进展,对茶园景观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