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对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试验研究表明:水稻免耕轻耙技术,具有免耕不耙的节水的效果,同时还解决了免耕不耙田易出现草荒的问题,产量也有提高。节水195 m3/667 m2,节水率21.8%,增产3.2%,水生产效率15%。  相似文献   

2.
2007~2010年,在东北黑土稻作区,探索不同免耕措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免耕和免耕轻耙土壤容重分别增加19.0%和9.5%,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8.5%和4.2%;分别使土壤0~10 cm表层有机质含量增加50.3%和53.8%,使1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降低42.5%和33.9%,土壤其他养分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全年免耕比常规翻耕单位面积产量降低3.6%,免耕轻耙单位面积产量则变化不大。说明免耕轻耙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比全年免耕小,可作为水稻免耕的主要方式在东北黑土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过去水田整地强调秋翻、耙地、早春耢地、提早放水泡田,然后水耙1~2遍,这种整地方法对增产起到明显作用。但有的年份因秋天不能及时翻地、耙地、早春又因缺水不能及时放水泡田耙地,使整地偏晚、次数增多,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误了农时。结果使插秧期延迟,产量大减。近年来有的稻农秋不翻、春不耙、而采用了放水后一次压耙的整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1何谓免耕、压耙整地方法免耕压耙整地方法就是在上年水稻收获后不进行秋翻整地,而在水稻插秧前,放水泡田后进行压耙整地随后插秧。这种方法从现象上看耕作方法粗放,实践上…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是在翻耕抛秧栽培的基础上 ,将免耕和抛秧结合起来进行组装配套的最新栽培技术。免耕抛秧改“翻耕晒垡 ,大水泡田 ,耙平耙绒、浅水抛秧”为“板田免耕、化学除草、泼施底肥、均匀抛秧、湿润灌水” ,不打乱土层 ,不破坏结构 ,从而保持了水稻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湿润灌溉创造了“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的水肥气热因子协调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 ,使水稻早生快发 ,增穗、增粒、增重 ,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进一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大大缓解了畜力机械耕田、生产…  相似文献   

5.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研制成免耕型碎土插秧机。该机在插秧部件的前端设有碎土装置。作业时只要田间灌一层浅水,便可在田里边碎土边插秧,不需事先耕耙。秧苗移栽后返青期短、生长快、根活力强。它省劳力、工效高、费用低、易于控制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结实率及千粒重。日研制成免耕碎土插秧机@胡正隆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田面临严重缺水局面,为了缓解水田旱情,从选用耐旱品种、培育壮秧、免耕轻耙、间断灌水等栽培技术入手,介绍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耐旱高产品种、培育壮秧、旱整地、重施底肥、全层施氮、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间断灌溉等具体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水田免耕压耙整地、水稻旱种湿润管理、无水层湿润栽培、乳芽抛栽、经济平衡施肥等项技术研究的意义及其因果,并介绍了乳芽抛栽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就长期免耕和常规翻耕两种耕作方式,针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免耕处理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了13.09%。翻耕处理水稻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基本高于免耕处理。翻耕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水稻种植前和收割后两个时期分别比免耕高20.58%和16.79%,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明显;翻耕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水稻分蘖后期、孕穗期、黄熟期、收割后四个时期分别比免耕高31.70%、38.42%、41.82%和98.96%,差异显著。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率基本高于翻耕处理。因此,免耕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翻耕方式更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且翻耕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水田免耕压耙整地、水稻旱种湿润管理、无水层湿润栽培、乳芽抛栽、经济平衡施肥等项技术研究的意义及其因果,并介绍了乳芽抛栽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田面临严重缺水局面,为了缓解水田旱情,从选用耐旱品种、培育壮秧、免耕轻耙、间断灌水等栽培技术入手,介绍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耐旱高产品种、培育壮秧、旱整地、重施底肥、全层施氮、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间断灌溉等具体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可以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株高、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可节水21.6%,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可以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株高、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可节水21.6%,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节水栽培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水稻不同灌水方法即浅—湿—浅间歇灌溉、湿润灌溉、常规灌溉对水稻产量及耗水量、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灌溉较常规灌溉节水5247t,节水率33%,节约成本220元/hm2,是一项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好技术,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丁亮 《垦殖与稻作》2012,(1):27-30,33
黑龙江垦区进行节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灌处理用水量296.4 m3/667 m^2,较对照省水84 m3/667 m^2,但水分供应不充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株高较对照矮0.7 cm,单穴茎数较对照少0.5株,实粒数较对照少1.8粒,产量635.4 kg/667 m^2,较对照减产6.5%;节灌处理用水量345.5 m3/667 m^2,较对照省水20.9 m^3/667 m^2,水分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并且因浅水灌溉增加水温、泥温,促进水稻分蘖,单穴茎数19.6株,较对照增加1.7株,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产量679.1 kg/667 m^2,较对照不减产,经济效益分析节灌处理增效2.6元/667 m^2,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增加了抽水的费用,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宁稻区缺水和水资源浪费现象,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栽培可以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穗粒数,提高有效穗数、千粒重。无水层栽培全生育期可节水35%以上,有利于缓解北方稻区用水紧张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节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旱灾的日趋严重,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栽培稻品种并实现水稻旱种,不但可较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且有利于稳产增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故栽培稻的抗旱性研究作为稻作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从水稻抗旱性鉴定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分子标记研究三方面分别概述,并对今后水稻抗旱性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地膜打孔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膜打孔育苗技术是在隔离层育苗和软盘育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了几项育苗技术的优点,降低育苗成本,节约用水,能在盐碱较重地区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经15a试验结果表明,节约育苗水20%左右,降低育苗成本120元/hm~2,平均增产450kg/hm~2。  相似文献   

18.
深松和灌水次数对春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设置深松条件下灌水3次和4次(SI3和SI4)两个处理,以常规浅旋耕灌水3次和4次(RI3和RI4)为对照,研究深松及灌水次数对超高产春玉米生育期耗水规律、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浅旋耕相比较,深松处理可显著改善40~100 cm深层土壤水分条件,为深层根系的水分吸收提供保障,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深松处理较浅旋耕处理生产单位玉米平均节水量为0.149 m~3/kg,节水6.66%,单位耗水量增产量为0.322 kg/m~3,增产7.17%。相同灌水次数条件下,深松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增产达12.47%。  相似文献   

19.
以丹玉12为材料,研究辽西半干旱区控制灌溉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株高影响不大,茎粗和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叶面积指数、日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高密度处理玉米总耗水量高出低密度处理22%;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节水和增粮目的,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控制灌溉条件下,丹玉12种植适宜密度为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