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的政策。这一决定,揭开了根据农村生产力状况全面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序幕。此后,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省各地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是推动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农村、农民奔小康步伐,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战略性措施;是广大农民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次制度创新;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1.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在于生产经营规模化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实现生产经营的区域化、社会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3.
佟屏亚 《农业考古》2002,(3):229-238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和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午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央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农村改革开放以及实行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呈现新的形势。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物质投入,特别是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玉米生产稳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玉米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造历史上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到人民公社体制消解前,中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制度方面,其焦点是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此消彼长,涉及"三农"领域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改变.在农村改革实践与邓小平的双重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形式,以...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几年,水利设施破坏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效益的发挥,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和2011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这为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使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成为高效益的产业,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途径,也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一、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农业产业化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从改革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商品农业的兴起,再到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头几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正> 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迫切要求有强壮的畜力和充足的厩肥,从而促使了农村饲养业的发展.畜强肥足,耕种及时,必然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目前,农村出现的饲养畜禽的重点户、专业户,正是顺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而出现的新事物.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它将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多余的劳力和时间,更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这里仅介绍几个农  相似文献   

8.
彬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通过立足县情实际,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确立了"稳粮、优果、扩菜、兴畜、保烟、抓菌、还林、种草"的16字方针,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配套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地膜小麦的决定>、<关于建设7 333hm2干杂果生产基地的决定>、<关于实施2185优果工程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积极组织实施,促使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以农立国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国家发展和命运的战略问题。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玉溪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对提高玉溪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水平,实现玉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主岭市是全国商品粮出口基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粮食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总产已达60.5亿斤,是2000年的1.46倍,成为全国玉米出口最多的县、市之一.公主岭市粮食生产能持续稳定的增长主要决定于良种、化肥、农业机械化三个主要因素,而农业机械化又可以充分发挥良种和化肥的增产作用.文章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华 《现代农业》2013,(7):74-75
八十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不断发展,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是萝北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2013年"三农"工作文件主题确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1月起,农业部出台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对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缺乏,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用好用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引导农民自愿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力度,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形式,以及包干到户的性质,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是激发生产经营活力、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和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责任到户,农民的个人生产能力得到尊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经营自主决定,农事管理自我安排,农业生产由被动变为主动,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因此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农业生产力快  相似文献   

17.
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广大农村与全国农村一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汇入了农业农村改革开放的大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题,突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8.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乡统筹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加快周口市城乡统筹步伐,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乡统筹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加快周口市城乡统筹步伐,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买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1年以来,东平县委、县政府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性农业生产上,用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捆在一起,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步伐,探索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路子。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性生产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东平县委、县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全县发展农业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有丰富的后备资源需要开发,特别是东平湖库区,由于湖水的积聚消落致使12万亩土地经常出现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