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纪念性景观情感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纪念性景观情感表达的含义与特征出发,通过优化情感符号、情感空间的展现以及情境表达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改善目前纪念性景观设计中情感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连冰峪国家地质公园植物群落调查及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冰峪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的评价因子建立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对各个植物群落景观进行质量等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植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与周围景观协调性等方面表现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上下加强落实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有必要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立足地方的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综合考虑农村建设中生产、生活、生态的诸多因素,提出工程景观融合与文化景观融合两种方式。工程景观融合包括依据农田水利功能对景观进行划分、依据农田水利与水的形态对空间进行划分;文化景观融合包括农田水利工程文化、农田水利水文化、农田水利地域文化三种文化的融合。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提出能够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磴口县地下水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其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了磴口县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而利用克里金插值对研究区2008、2016年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其次,基于磴口县2008年与2016年的景观格局分布数据,研究了其景观格局演变特点;最后利用GIS叠加分析手段,将地下水埋深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数据进行耦合,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如下:①空间上,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大体遵循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加深的趋势,研究时段内其空间异质性呈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中的随机扰动增强。②县域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其次为沙地、裸地与水体,研究时段内建筑用地与水体增加明显,耕地与沙地略有减少。③景观格局演变对地下水埋深有较明显的影响,建筑用地的扩张使其加深,地表灌溉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其上升。总体来看,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芝兰  刘耀 《农业工程》2017,7(5):60-61
在相关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景观提出的背景、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现代农业景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价值,展现了现代农业景观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县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等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超  王计平  支晓蓉  胡艳萍  张德成  王蕾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10):187-194,204
县域作为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基本单元,是造林绿化和森林景观资源经营的重要空间。以河北省易县为例,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土地利用资料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通过景观等级类型划分、景观指数筛选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县域尺度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等级特征进行了多层次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景观占全域面积的58.4%,杨树、油松、柞树、山杏等林种和经济林是优势森林景观;景观分离度(SPLIT)、多样性指数(SHDI)和斑块密度(PD)等对组织层次变化响应强烈,随着组织层级细化,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斑块面积、数量等特征逐渐增强;在景观和类型水平,组织层级越高,森林景观蔓延和聚合趋势越明显,组织层次越细,各森林景观类型空间集聚、丛生化程度越明显,景观斑块边缘效应越突出。研究区森林景观与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相互耦合,从山区到平原区,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增强,森林景观破碎化、斑块形状复杂性及空间差异增大,因此森林景观资源健康管理应注重对景观多样性、空间分割程度、核心斑块面积和数量等关键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县域作为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基本单元,是造林绿化和森林景观资源经营的重要空间。以河北省易县为例,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土地利用资料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通过景观等级类型划分、景观指数筛选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县域尺度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等级特征进行了多层次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景观占全域面积的58%以上,杨树、油松、柞树、山杏等林种和经济林是优势森林景观;景观分离度(SPLIT)、多样性指数(SHDI)和斑块密度(PD)等对组织层次变化响应强烈,随着组织层级细化,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斑块面积、数量等特征逐渐增强;在景观和类型水平,组织层级越高,森林景观蔓延和聚合趋势越明显,组织层次越细,各森林景观类型空间集聚、丛生化程度越明显,景观斑块边缘效应越突出。研究区森林景观与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相互耦合,从山区到平原区,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增强,森林景观破碎化、斑块形状复杂性及空间差异增大,因此森林景观资源健康管理应注重对景观多样性、空间分割程度、核心斑块面积和数量等关键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混合蛙跳算法,耦合逻辑回归与马尔可夫模型构建了SFLA-M-L(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Markov-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利用逻辑回归,综合考虑高程、坡度、地下水埋深、干旱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当前景观分布进行了景观适宜性分析;利用Markov模型,构造了县域景观转移概率矩阵。利用景观适宜性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构造目标函数,以景观转移概率矩阵为景观变异的控制条件,对2016年景观格局分布进行了县域景观格局优化。优化结果中,景观聚集度为96.71%,比2016年景观分布提升了6.43个百分点;景观适宜性指数为96.23%,比2016年景观分布提升了4.18个百分点;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转移超出转移概率矩阵控制仅4.66 km~2,确保了优化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合理措施,消减直线河道存在的景观与生态问题是当前很多地方都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本单位实践经验出发,探索提出了直线河道景观共性特征、景观建设原则与要点,介绍了本单位实践开展情况,并对当前直线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乡土植物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建设离不开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在美丽乡村建设时,利用乡土植物更能体现地域特色。文章对河北省农村乡土植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规划思路,以期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以人的审美特点为基础,从人视觉特性的角度综合考虑城市景观空间的尺度关系。尤其是对景观要素竖向尺度的视觉因素量化控制进行研究,初步提出在以植物围合的空间中,视距(D1)与植物高度(H1)的适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废弃铁路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以设计实例阐述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在废弃铁路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以期为废弃铁路景观营造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PCA降维的森林景观格局等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内在等级特征辨识是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基础。以新疆天山北坡西段霍城林场为对象,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DEM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和PCA降维方法,通过景观等级分类和景观指数分析,对林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等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坡森林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等级特征,在不同等级上森林景观破碎化严重,斑块大小空间变异强烈;随着森林景观等级细化,森林核心斑块大小、破碎化、景观丰富度、空间邻近程度等指标变异加强;在较高等级水平上,斑块密度(PD)、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景观形状指数(LSI)、周长-面积分形维数(PAFRAC)等指数对概括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具有决定性。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和精细化管理应注重对景观破碎化、丰富度、斑块空间邻接度等指标的考虑及调控,进而为林区景观格局优化、森林景观资源健康经营与管理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和RS技术,对柬埔寨洞里萨湖流域2003、2008和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解译,从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景观两个方面,揭示洞里萨湖流域近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以研究期的柬埔寨国家法律体系和政策、经济变化特征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调研,分析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景观的影响及其程度。研究表明,受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柬埔寨洞里萨湖流域自然景观整体面积减少、人类景观面积整体增加,减少和增加的面积基本相等;自然景观中,减少以人类活动与自然交接区域的灌木林、疏木林和草地等脆弱的自然景观为主;人类景观中,增加以农业用地为主。洞里萨湖流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说明了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严重影响并左右着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趋势和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了解现阶段森林公园景观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运用SD法对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的图像作为景观样本,运用SD法对这些景观样本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文章结合因子分析法得出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视觉效果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以人的审美特点为基础.从人视觉特性的角度综合考虑城市景观空间的尺度关系.尤其是对景观要素竖向尺度的视觉因素量化控制进行研究,初步提出在以植物围合的空间中,视距(D1)与植物高度(H1)的适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选取潍坊市为研究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总结土地利用空间分异规律,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二者关系。研究得出:区域发展与景观格局指数中的景观斑块密度和分维数相关性较强。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景观的斑块密度和分维数,能够较好反映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耦合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的重要桥梁,对于提高景观连接性、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研究脉络,从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概念与特征、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构建、分析与优化中的常见方法与主要特点,以及绿色空间网络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列举了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城市、水文、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并对绿色生态网络的基本改变、研究方法、尺度研究以及和其他空间网络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探讨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模式。首先,在总结国内相关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引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治理理念,得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3种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即:基于河流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城市水文化的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其次,以泗河的河道景观治理为例,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以"生态与人文相结合"为主题,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阐释了景观治理模式的实施内容。结果显示: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地融合,重现了河流原有的、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情,实现了河流"生态性"和"城市性"的平衡统一,打造了"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赋予了河流生命和灵魂。景观模式研究对生态河道治理提供景观模式新思路,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河流景观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中绿地的发展模式和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用景观生态学来研究和处理。同时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尝试探究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并对南京江北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