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申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19-120,126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地表覆盖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东至县的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东至县的土壤敏感性的影响因子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至县总体上土壤侵蚀的敏感性程度很高,高度及高度以上敏感类型的面积为2183.35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67.05%,其中,极度敏感性面积最大,为1312.94 km2,占40.32%,其次为中度敏感、高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26.73%、25.96%、6.97%和0.02%。从空间分布看,南部与东南部主要以高敏感与极敏感度为主。  相似文献   

2.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以2014年界首泉河及周边5个乡镇的遥感影像及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确定流域用地敏感因子,利用RS技术和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敏感性分析,对界首市泉河区域的土地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属于中敏感区,面积占62.6%,高敏感区与低敏感区各占6.7%和18.4%,不敏感区面积占12.3%。  相似文献   

3.
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分区研究,揭露不同区域土地受干扰时响应敏感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以延龙图地区为例,选取坡度、高程、用地类型、植被覆盖、水环境和水源保护区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因子,根据各因子不同敏感性程度对其分级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划分为极敏感区(0.05km~2)、高敏感区(694.02km~2)、中敏感区(3 044.01km~2)、低敏感区(1 175.38km~2)和不敏感区(175.24km~2),其中,中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比最大,约为60%,超过一半以上。另外,就各区今后土地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延龙图新区用地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为环境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实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近年来,灵宝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新体制,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截至2014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3万hm2,占第二轮土地延包总面积的22.6%,涉及农户3万余户,占农户总数的21.1%。(一)流转形式日趋多样,呈现出自发分散流转向集中连片流转的发展趋势灵宝市农村土地流转最初表现为:一部分农户为了方便耕作,进行承包地互换,实现了"小块并大块";或者因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将承包地转让、转包给亲戚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中选取湿润指数、土壤类型、起沙风的天数、植被覆盖和景观破碎度等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按土地沙漠化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有88.9%的面积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有15.3%的区域为高度敏感,无极敏感区域;从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来看具有从西南向东北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后结合沙漠化敏感性的等级,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霍尔果斯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霍尔果斯市的特征,选取坡度、坡向、植被覆盖指数(NDVI)、河流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6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因子权重,在GIS中按各因子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出霍尔果斯市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图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市生态敏感性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5.35%、21.42%、26.78%、26.45%,各敏感区面积占比均衡,表明霍尔果斯市生态敏感性总体适中。  相似文献   

7.
选取地形地貌因子(主要包括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缓冲区、NDVI、土地利用类型四大类指标,综合单因子分析及多因子加权叠加的方法,利用Arc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咸丰县生态敏感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各单因子及多因子综合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咸丰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强度整体上由西北和东南向中部降低,研究区的极低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比重依次为0.87%、14.96%、27.89%、35.51%、20.77%。  相似文献   

8.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成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高程、水域缓冲区和植被覆盖指数等6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因子叠加法完成研究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建立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7.14%,18.95%,33.98%,20.17%和19.76%。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策略,为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铁岭市土地利用现状截止到2014年底,铁岭市农用地面积1072342公顷,其中耕地5418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7%;园地192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林地462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牧草地9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其他农用地393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12289公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重点功能区内的贵州省独山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侵蚀、石漠化和生境3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采取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独山县全部属于生态敏感区,全县以中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1 345.8 km~2,占县域面积的55.1%;极敏感区域和高度敏感区集中分布于县域东北部和中部,占县域面积的29.4%;轻度敏感区零星分布于县域西北部和南部,占县域面积的15.5%。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合理利用土地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独山县进行生态功能空间控制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晓梅 《河南农业》2016,(10):10-11
正一、安阳县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和特点截至目前,安阳县累计发展土地流转面积2.36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6%,居全市之首;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户达4.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0%。其中耕地流转面积1.72万hm~2,占流转总面积的72.8%;四荒、林地等流转面积0.64万hm~2,占流转总面积的27.1%。(一)土地流转形式灵活多样目前,安阳县土地流转有转包、出租、互换、招标、拍卖、整村  相似文献   

12.
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流转规模扩大化.我市土地流转活动日趋活跃.特别是近两年流转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4万亩,占耕地面积16%,2008年全市土地流转而积达33.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6%.比上年流转面积递增37.9%.二是流转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地处宁、镇、扬丘陵农业区 ,全市土地面积 65 97 1 5平方公里 ,其中所辖县郊土地总面积为6398 0平方公里。 1 998年来 ,全市总人口 5 32 3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2 5 6 0 8万人 ,耕地评测 2 8 5 1万公顷 (统计面积 2 0 5 3万hm2 ) ,人均耕地面积 0 0 5hm2 ,农业人均耕地 0 1 1hm2 ,全市低山丘陵和岗坡地面积分别占 1 0 9%和 5 1 5 % ,平原和圩区占 37 6%。全市“四低”、“四荒”资源共 2 5 1 1万hm2 ,占农村土地总面积 39 3% ,其中“四低”资源占 91 0 % ,“四荒”资源占 5 9% (“四低”指中低产耕地、低产园地、林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性和安全格局,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水资源、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生境和荒漠化5个生态因子,在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敏感性分析构建榆林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是影响榆林市生态安全最敏感的因子,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有较大比例。生态安全底线、满意和理想区面积比分别为25.69%、41.95%和32.36%。受自然条件和用地现状影响,榆林市生态安全格局地域差异明显,底线区位于白于山、中-南部土壤侵蚀、地灾频发和黄河沿岸地区,满意区位于定边县中部、横山-榆阳中部和神木-府谷北部,理想区主要为古长城以北的风沙区。[结论]榆林市生态敏感性主要以中度敏感为主,其中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广西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等因子以及贵港市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技术和运用定位定量方法,对贵港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贵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达48.49%,其中极敏感地区占1.75%、高度敏感地区占5.61%、中度敏感地区占25.41%、轻度敏感地区占15.71%.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马俊杰  陈友博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177-180+184
以许昌市为例,用人均用地估算法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分析,测算出全市整治理论潜力为18 428.67 hm2,占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的30.21%。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修正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全市整治现实潜力为9 425.37 hm2,占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的15.45%,占理论潜力的51.15%。采用四象限法进行潜力分区,其中Ⅰ级潜力区涉及全市28个乡镇,现实潜力5 457.75 hm2,该类区域是许昌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源市生态本底特色,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轻敏感区、不敏感区5个等级,从建设用地适宜性、水安全与雨洪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三大方面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采取层次分析法(AHP)、多因子加权叠加算法、取最大值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敏感等级面积比重分别为25.98%、33.84%、12.78%、19.76%、7.63%。并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功能区划建议,为城市规划、生态控制线划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对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风险管控与生态安全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特点,选取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指数、生境敏感性指数、地形敏感性指数和土壤盐渍化指数共5类具有代表性评价因子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度生境敏感区域面积最大,为209.77km2,整体的生境敏感性偏高;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和地形敏感性程度均为中度偏轻水平,面积占比分别为63.47%、66.88%和72.04%;库区消落带综合生态敏感程度整体中度偏低,生态保护维持较好,但库首消落带生态敏感性极高,需注意该区域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区域的优先级识别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南昌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辨析南昌市潜在的生态问题,把握其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选取与南昌市密切相关的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和水生态4个因素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rcGIS 10.2平台,采用变异系数法实现指标客观赋权,引入木桶原理解决指标综合适用性问题,结合加权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水生态和地质灾害是其主要的敏感类型,高度敏感区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水网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以及西北部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3.79%;其次为不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6.93%,主要分布在南昌市中西部的平原地区;中度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紧邻高度敏感区呈带状和片状分布,分别占南昌市总面积的14.56%和14.72%。本评价结果较合理地反映了南昌市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南昌市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子分析法,在近50年来数据可获取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盐池县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过程中驱动因素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驱动盐池县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5个因子中,人为因子2个,占总体贡献的49.07%;气象因子3个,占总体贡献的38.45%,说明盐池县沙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盐池县沙地面积与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发展一致,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变化滞后于驱动因子的发展,说明土地沙化动态变化受驱动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