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重金属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环境的严重污染,寻找经济有效的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方法极其紧迫。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炭,用于吸附固定重金属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对有些重金属离子吸附固定的效果欠佳。阐述了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应用。为了给生物炭的改性提供更多理论支撑,总结了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机理,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改性生物炭的方法和今后研究生物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生物炭作为新兴吸附剂,因其低成本、吸附性能高、孔隙度大且含碳量高成为理想的吸附材料,对水体、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有效的吸附作用,能减轻环境污染,提升生态质量。从生物炭的具体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首先总结了生物基炭材料的吸附机理,并根据作用机理去延伸分析生物基炭原料的选取,以及生物基炭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方法。综合讨论了炭材料孔道结构、表面官能团等内在因素,以及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外在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此外,对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等吸附特性展开分析。最后,总结了生物基炭材料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多样化发展方向,以期对生物基炭材料在印染废水高效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于过量磷肥的施用、大量含磷生活、工业废水的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需要经济有效的方式去除磷元素.而牡蛎壳和花生壳均为生物质废弃物,可通过二次利用来制备牡蛎壳改性花生壳生物炭.采用添加牡蛎壳的方法对花生壳生物炭进行了改性实验,探讨了不同牡蛎壳对花生壳生物炭吸附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壳改性的花生壳生物炭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桂花树干制备生物炭,利用硝酸和高锰酸钾对桂花树干生物炭进行修饰(活化)处理,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能力。研究了温度、pH值、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生物炭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准二级动力学拟合的判决系数均为0.999。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模拟的平衡吸附量更符合实际值。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分析方法(UV-vis)对生物炭吸附剂改性前后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改性桂花树干生物炭可以作为合成染料的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镉污染的问题,选取3种不同植物基生物炭(木炭、竹炭、谷壳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其对水溶液中NH4+和Cd(II)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方法]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等技术手段对3种植物基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了其理化结构特性.同时采用单因...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缺氧热解制备了生物炭并进行了负载铈改性,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机理,探索了废水pH值、生物炭投加量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铈后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并且碱性条件有利于铈改性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该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量为4.567 mg/g。  相似文献   

8.
基于牡蛎壳富含碳酸钙成分,采用800℃高温改性方法制备牡蛎壳改性花生壳生物炭,考察了其对溶液中磷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牡蛎壳改性后的花生壳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显著高于未改性的花生壳生物炭。溶液初始磷浓度为200mg/L,添加0.02g的生物炭,在25℃下反应48h后,牡蛎壳改性花生壳生物炭磷吸附容量为197.3mg/g,约为未改性花生壳生物炭的17倍。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藻类由于其特殊的细胞壁结构、较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是理想的生物吸附材料,适用于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通过研究小球藻在一定重金属离子浓度环境中在不同接触时间下对重金属Cd的吸附情况进行了实验,确定小球藻对Cd的吸附能力;取自然污水,检测对镉的吸附,同时对小球藻重金属生物吸附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100mg/L Cd浓度下,小球藻对镉的吸附主要在20min内完成,在吸附20min时,对重金属Cd的吸附效率为86.6%。对自然污水中镉吸附率最高达到75.8%、69.7%和71.2%。同时对小球藻重金属吸附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都符合伪一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陈文 《绿色科技》2020,(4):58-59,61
指出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为工业生产。针对该现象,研究了重金属在水体、大气和土壤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关联,因重金属污染水体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巨大的危害,故着重阐述了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水体处理技术及其进展,如吸附法、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近些年的研究结果的分析,为后期重金属污染水体治理人员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