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属危险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东宁县一年发生1代,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描述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9日在留坝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后.洋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普查。2006年6月27日在磨子桥镇三台村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为害症状及虫体。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发生区乡镇开展水稻改种玉米试验、幼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和成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水象甲在洋县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在山东东营市部分稻区发生较重,可造成20%左右的稻谷损失,严重地块甚至绝产,对水稻生产为害极大。此虫扩散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为害损失重,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检疫性害虫。为了制定其适宜的防治指标,1999~2002年在发生区内,我们就稻水象甲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1研究方法1999~2002年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内选有代表性的稻田(水稻品种中国91),每年均于5月10日插秧,同时罩笼(1m×1m×1m),每笼内植稻16墩。供试稻水象甲从周围越冬场所采集,放入成虫密度分别为每墩0…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水稻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最具威胁性的外来人侵生物之一,是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在威胁。通过开展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药效试验,探明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危害大,防治难,一般造成水稻减产损失达30%~40%,严重的达70%-80%,甚至绝收。稻水象甲自2008年传人湖北省以来,发生范围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湖北省水稻生产安全。为延缓稻水象甲疫情的扩散蔓延速度,将疫情封锁控制在有限区域内,减轻为害损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必须加强检疫监测,强化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l)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繁殖扩散迅速,防控困难,已被10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水稻是上海市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上海水稻种植区尚未发现该虫的发生与危害。为探明稻水象甲在上海地区的风险性,本文以上海市的气候、水稻种植情况及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分析了稻水象甲入侵上海的风险性。结果显示,稻水象甲入侵上海的风险值为2.28,属于高度危险类型。同时,根据稻水象甲较高的入侵上海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对稻水象甲入侵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镇海区地处浙北沿海(东经301',北纬12137'),1999年发现稻水象甲疫情。这是稻水象甲初次侵入中国水稻单、双季混栽区。为了解稻水象甲在水稻单、双季混栽区的发生和为害情况,笔者于1999~2000年进行了初步调查。1分布1999年5月11日蟹浦镇方针村一农户反映,水稻上有一种从未见过的硬壳虫为害十分严重,区植检站和农技总站派员实地查看后,认为是稻水象甲为害,发生了疫情。送标本到省植保总站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定结果一致,说明稻水象甲已传入浙北沿海水稻单、双季混栽区。随后进行了全区普查。19…  相似文献   

10.
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近年来在很多省市发生为害,且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并呈扩大蔓延趋势。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大发生危害的情况及原因,深入分析了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低密下的监测普查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1987年在中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福建省于1995年在福鼎市沙埕镇首次发现。福鼎市由于发现及时,防治措施有力,目前还有效地控制着蔓延为害。到1999年发生范围控制在本市的沙埕、前岐等4个乡镇,发生面积仅218 hm2,越冬代成虫密度平均21.2头/百丛,防治后的第一代成虫密度1.5头/百丛。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如何搞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通过这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  1 稻水象甲监测普查技术  1)选择监测普查地点。根据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性,把监测和普查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70%,甚至绝收。2015年安陆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2016年~2018年,笔者对稻水象甲在湖北省安陆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监测,并结合其发生规律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在水稻秧田发现稻水象甲成虫,通过调查和分析,确认稻水象甲是通过交通运输和灯光吸引传入福泉市.从而提出了严格植物检疫、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应用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强化预警建设、抓好化学应急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与防控策略[1-2].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发生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日本、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圭亚那、朝鲜等国家。它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水稻,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为配合我国检疫及防治工作开展,防止稻水象甲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做好福泉市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根据稻水象甲寄主单一的特点,2014年4—9月在2011—2013年疫区发生田块,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多样性防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田块,没有稻水象甲发生及为害,水稻产量得到了保证,投入产出比1∶1.78。生物多样性防控稻水象甲技术经济实用,可在疫区推广实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在马场坪办事处黄丝村老罗庙组的水改旱田间进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在贵州稻区为害面积逐年加大,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防治稻水象甲重点在于越冬代成虫的防治。为明确越冬代成虫的卵巢发育进度,进而确定田间的最佳防治时期,从2015年4月13日开始,针对迁入水稻秧田期的越冬代成虫采用定期解剖卵巢的方法,确定卵巢的发育程度和产卵期。结果表明,4月20日100%的稻水象甲进入产卵期。建议在此之前开展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幼虫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根后,导致水稻植株矮缩、发黄、分蘖减少甚至死苗,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原产在美国东部原野和山林之中,在野生禾本科、莎草科等潮湿地带生长植物上取食的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Kuschel,19世纪初,随水稻大规模栽培,首先传入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南部稻区,成为美国重要的水稻害虫。1959年6月,在加利福尼亚州沙库剌门特盆地以北的水稻栽培中心发生。1922年传入多米尼加共和国。稻水象甲也分布在加拿大的阿尔巴塔州、墨西哥和古巴。1976年5月首次报道传入亚洲,在日本的爱知县发生。1986年,南、北朝鲜也先后报道发生了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在本田为害插秧后幼嫩水稻的叶或根,抑制水稻初期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此,日本1988年4月推广了能同时防治稻水象甲和稻负泥虫的方法。即:把巴丹水溶剂与硼酸肥料混合,用侧条施肥插秧机在移植时施入每株根部。这样使害虫防治、施肥、插秧能同时进行。即可省力,又能降低成本。现介绍一下使用方法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XENT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中国水稻上的重要植物检疫性害虫,根据稻水象甲的分布数据及其主要寄主水稻的分布,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进行了再分析和预测。稻水象甲在中国的扩散主要分为2个阶段:1988—1996年为零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分布集中在环渤海湾及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出现在港口城市;2001年至今为快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扩散,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位于铁路或公路沿线城市。稻水象甲在中国的适生区广泛,90%以上水稻种植区均适合其生存,高度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稻区,少量分布在环渤海湾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